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晓岚

作品数:30 被引量:106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军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辛弃疾
  • 10篇文学
  • 5篇文化
  • 4篇代文
  • 4篇文学研究
  • 4篇闻一多
  • 4篇古代文学
  • 4篇古代文学研究
  • 3篇儒家
  • 3篇诗说
  • 3篇南宋
  • 3篇稼轩
  • 3篇词人
  • 2篇道家
  • 2篇道家思想
  • 2篇杜甫
  • 2篇音乐
  • 2篇宋词
  • 2篇唐宋
  • 2篇文化认同

机构

  • 30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暨南大学
  • 2篇湘潭大学

作者

  • 30篇赵晓岚
  • 4篇邓乔彬
  • 3篇符继成

传媒

  • 4篇中国文学研究
  • 3篇文艺研究
  • 2篇文学遗产
  • 2篇文学评论
  • 2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学海
  • 1篇江海学刊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唐都学刊
  • 1篇军事历史研究
  • 1篇杜甫研究学刊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第一届与第二...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初唐诗的“一”与“多”——评闻一多论“类书与诗”及王绩诗被引量:3
2000年
闻一多对唐初五十年间诗坛上盛极一时的“类书式的诗”与遭到冷落的王绩诗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 ,指出 :“类书式的诗”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从六朝沿袭至唐的学术研究风气所致 ;王绩之所以“不被时人看重”而成为“局外人” ,是由于他与陶渊明一样 ,其生活态度和艺术趣味不合时代潮流。这种将诗坛两极现象放入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流程中纵横考察的方法 。
赵晓岚
关键词:闻一多初唐唐诗研究类书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闻一多古代文学研究方法给我们的启示
闻一多先生逝世六十周年了,他以壮年而牺牲,留下了“千古文章未尽才”的遗憾,却在短暂的一生中经历了诗人、学者、斗士三个阶段。作为古代文学的研究者,我们更注重以相同的身份去认识、了解他,充分肯定他的成就,继承他丰厚的学术遗产...
邓乔彬赵晓岚
关键词:闻一多古代文学研究乾嘉朴学
“达者”的超越与“狂者”的执著——试论苏、辛并称的贬谪文化意义
2018年
苏、辛并称,不仅有文学上的意义,而且有文化上的意义,两人在贬谪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角色即为值得注意的一点。苏轼主要继承和发展了贾谊的模式,追求并获得的是"达者"的超越,辛弃疾则在吸收、融合多种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把屈原坚持理想、九死不悔的文化性格作为自己的精神内核,追求并坚守的主要是"狂者"的执著;苏轼在闲适中体现的是"自然人格",辛弃疾在闲适中保持的仍然是"道德人格"。可以认为,辛弃疾既承继了屈原、贾谊这两个贬谪文化史上有典范意义的传统文化模式,又以苏轼为文化近源而又有新变。这是辛弃疾对贬谪文化的发展和贡献。
赵晓岚
关键词:辛弃疾词人并称
论姜夔的音乐文学观及创作
姜夔的音乐文学观,既体现了儒家中正平和的传统,也带有反胡倡雅的时代印迹。他的清空骚雅的词风,不仅体现于文辞,更体现于乐曲。在文乐相表里的歌词创作中,姜夔以雅正俗、以俗济雅,做到都人之雅与土人之风的结合,诗人化创作与私人化...
赵晓岚
文献传递
论宋词小序被引量:31
2002年
宋词小序具有导读、纪实、审美诸功能 ,其产生、发展既是词学观念演化的反映 ,更是叙事抒情等功能的需要 ,且与中国传统的和合性文化及宋代文坛“破体”之风大有关系。其发展经历了题材不断扩大 ,风格日趋丰富 ,形式逐渐多样 ,艺术愈显精美 ,个性日益鲜明的过程。它是文学史上前承唐传奇 ,后开元讲唱文学的一个环节 ,应在散文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赵晓岚
关键词:宋词词学观念散文史讲唱文学唐传奇文坛
诗中圣哲与词坛飞将——再论杜甫与辛弃疾
2012年
杜甫和辛弃疾分别号称"诗圣"和"词坛飞将"。他们都具有忧国忧民的博大襟怀,壮志难酬、坎坷不断的人生际遇,以及过人的天赋和转益多师、敢于出新的后天学养及艺术追求,因而其诗词作品分别具备了"诗史"与"词史"的意义,并且在风格的沉郁顿挫以及集大成和开风气等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相似性。
赵晓岚
关键词:杜甫辛弃疾诗史词史集大成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闻一多古代文学研究方法给我们的启示
闻一多先生逝世六十周年了,他以壮年而牺牲,留下了“千古文章未尽才”的遗憾,却在短暂的一生中经历了诗人、学者、斗士三个阶段。作为古代文学的研究者,我们更注重以相同的身份去认识、了解他,充分肯定他的成就,继承他丰厚的学术遗产...
邓乔彬赵晓岚
稼轩文学与儒家经典
隋唐两宋时期,儒学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宋孝宗曾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统治者毕竟需要治世之学,士人也离不了治世之学以求有用于世,因此,儒家思想的影响可谓不言而喻。
赵晓岚
关键词:儒家思想
“小李杜”与“贺周”——诗词发展中的“异代同构”及其文化动因被引量:2
2010年
贺铸、周邦彦并称"贺周",是北宋末期成就最高的两位词人。这一组合与晚唐诗人"小李杜"前后对应,在生平、家世、诗词的艺术风貌和文学史地位等方面存在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的产生,与他们在中唐到北宋的文化转型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有关,是多种文化因素交集冲突的结果。封建社会后期的"士大夫文化"在从中唐到北宋的发展中出现了贞元至元和、庆历至元祐两个高潮期,"小李杜"和"贺周"分别处于这两个文化高潮转入低潮的时段。当时的诗词创作,分别面临着前期的"士族文化"、后期的"士大夫文化"和"市民文化"三者混杂交错的复杂生态,而他们在其中皆做出了相似的审美选择。
符继成赵晓岚
关键词:诗词创作文化动因士大夫文化同构封建社会后期文学史地位
屈辞与辛词——兼论南北文化融合与伟大文学作品的产生被引量:1
2003年
将宋词与楚辞并提主要缘于辛词创作 ,辛词与屈辞不仅在意境、手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更有精神上的相通和审美意趣上的相近 :以忧世之意为主导 ,以怨愤之情为基础 ,始终贯穿着九死不悔的进取精神 ,表现出狂狷的气质。在他们的作品中尤其体现了“北方人之感情”与“南方人之想象”相结合的特点 ,南北文化的融合是屈辞与辛词以及其他伟大文学作品产生的重要原因。
赵晓岚
关键词:楚辞辛弃疾古代文学研究审美意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