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鹏
-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现状调查与干预
- 赵伟鹏
- 舒适护理对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舒适度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5/2015-0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非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环境、心理精神、生理以及社会文化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显著改善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舒适度,缓解患者疼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赵伟鹏唐瑜胡元川
- 关键词:舒适护理心理状态
- 两种核心体温监测方法在体外循环变温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比较在体外循环手术变温过程中直肠温度与膀胱温度变化的灵敏性,为体外循环手术温度监测提供更稳定可靠的方法。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6~12月开展的体外循环手术1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同时监测在体外循环开始时及降温3 min、5 min、7 min以及复温开始时及复温5 min、10 min、20 min各时刻的鼻咽温、膀胱温和直肠温度,将直肠温和膀胱温做比较,同时再与鼻咽温做比较。结果体外循环开始及复温开始时刻膀胱温和直肠温几乎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温3 min、5 min、7 min及复温5 min、10 min、20 min各时刻膀胱温分别为(36.258±0.6 685)℃、(35.488±2.141 0)℃、(35.379±1.019 4)℃、(31.142±1.599 2)℃、(31.933±1.758 1)℃、(33.304±1.424 2)℃;而直肠温为(35.138±0.973 9)℃、(34.112±1.105 8)℃、(33.108±1.125 4)℃、(31.388±1.503 4)℃、(32.475±1.798 1)℃、(34.163±1.338 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在降温还是复温阶段,直肠温和膀胱温同时和变化灵敏的鼻咽温比较,直肠温与鼻咽温的相关系数更大,直肠温和鼻咽温的差值的均值和标准差均比膀胱温与鼻咽温的差值小,在变温过程中,直肠温比膀胱温变化更快、更灵敏,尤其在降温过程中。结论在体外循环变温过程中,直肠温更准确快速地反映患者的核心体温。
- 曾彦超易凤琼张光新赵伟鹏钟昌艳
- 关键词:体外循环
- 两种核心体温监测方法对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时间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两种核心体温监测方法对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时间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为心脏直视手术核心体温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6-12月该院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140例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其中对照组监测膀胱温和鼻咽温,观察组监测直肠温和鼻咽温,记录手术中体外循环降温时间、阻断升主动脉时间、复温时间、体外循环总时间;两组患者均在术前1d及术毕抽血监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对照组在降温时间、复温时间及体外循环总时间上均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凝血功能各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用直肠温监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核心体温优于膀胱温,可以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改善凝血功能。
- 曾彦超易凤琼张光新赵伟鹏钟昌艳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凝血功能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探析
- 2020年
- 分析手术病人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收集了110例病人的资料,病人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段2019年4月~2020年4月。干预①组(55例)病人选择我院提供的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护理Ⅱ组(55例)病人选择我院提供的手术室护理干预。通过统计手术室护理质量调查问卷统计得分、术后肺部感染率、生活质量调查量表 SF-36统计得分,来对比不同模式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护理Ⅱ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调查问卷统计得分(82.27±5.08)分,SF-36量表中一般健康统计得分(83.27±4.24)分、生理功能统计得分(84.15±4.78)分、生理职能统计得分(83.26±4.89)分、躯体疼痛统计得分(83.11±3.25)分、活力统计得分(84.06±3.02)分、社会功能统计得分(81.68±3.28)分、情感职能统计得分(82.55±3.33)分、精神健康统计得分(83.46±4.09)分,跟干预①组病人同一指标的统计值相比更高(p<0.05);护理后,护理Ⅱ组术后肺部感染率3.64%,跟干预①组病人同一指标的统计值相比更低(p<0.05)。结论:手术病人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后,病人的护理效果更好,术后肺部感染率要更低。
- 赵伟鹏
- 关键词:手术手术室护理干预肺部感染
-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分析
- 2021年
- 探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贯穿风险管理理念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20年内收治的部分手术患者作为此次观察研究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本次课题研究的要求筛选出48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普通组(在治疗中按照传统的护理理念进行护理)和风控组(在护理过程中贯穿风险管理的理念)。结果:相对于普通组患者来说,风控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更加,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不适感以及各类风险事件的例数更少,同时患者对于护理整体质量的评分也更高(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围手术前是出现各类风险事件概率最高的一段时期,由于医务人员的疏忽可能导致围手术期出现意外事件,尤其是在手术室管理中,护理人员由于准备等方面工作的不到位极易引起风险事件的发生。通过风险管理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各类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健康和安全。
- 赵伟鹏
- 关键词: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
- 多元化护理培训对肿瘤科护士综合护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多元化护理培训对肿瘤科护士综合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肿瘤科护士36名为研究对象,分析为期1年多元化护理培训前后对其综合护理能力的影响。结果肿瘤科护士经护理培训后临床护理能力评分中的临床处理与评估(87.46±4.43)分、健康宣教(87.46±4.43)分、病症预判能力(87.46±4.43)分、操作技能(87.46±4.43)分、基础护理知识(87.46±4.43)分、护理操作(87.46±4.43)分,均高于培训前的(73.76±3.25)分、(75.72±2.11)分、(71.48±3.12)分、(76.34±1.37)分、(79.48±2.79)分、(75.42±3.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602、44.966、38.891、28.008、52.552、33.747,均P<0.05);培训后应急处理时间[处置时间(4.51±1.01)min、停留时间(25.08±2.76)min]均短于培训前的(8.73±1.47)min、(41.59±5.13)min,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4.14%,高于培训前的64.57%(t=14.081、17.005,χ^2=16.878,均P<0.05);培训前后,肿瘤患者及医生对护士培训前后沟通交流、团队合作、查房、操作熟练、化疗防护与给药、病情处理能力方面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0、5.005、4.000、5.316、4.118、5.185、4.834、6.869,均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培训可有效提高肿瘤科护士综合护理能力,缩短应急处理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及满意度。
- 陈颖赵伟鹏
- 关键词:护士病人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