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 作品数:8 被引量:64 H指数:3 供职机构: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2022—2024年济宁市4岁以下儿童感染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 2025年 目的分析2022—2024年济宁市0~4岁儿童感染甲/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nfluenza B virus,IAV/IBV)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济宁市两所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的3106例流感患儿的资料,按感染病毒类型的不同分成IAV组(n=1829)和IBV组(n=1277)。比较两组患儿一般信息、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流感患儿以男童(59.01%)、以1~4岁(63.01%)居多,峰值体温以37.8~38.9℃(59.30%)为主,以咳嗽(69.00%)、流涕(66.03%)为主要表现,发病季节集中于冬(42.43%)、春(40.44%)季,暴露对象主要为家庭成员(51.90%),注射流感疫苗比例(20.90%)较低。IAV组就诊时间≤3 d、峰值体温≥39.0℃、心肌损害、肝功能损害、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为4~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70%患儿比例高于IBV组(P<0.05)。IBV组幼托儿童、WBC>10×10^(9)/L比例高于IAV组(P<0.05)。结论济宁市感染IAV的0~4岁儿童高热、就诊时间早、心肝功能损害、WBC正常、N异常增高等情况较感染IBV更为多见。而感染IBV的0~4岁儿童WBC异常增高、幼托情况较为多见。 郭敬红 刘燕 张莹 黄春华 宋亚楠 董倩关键词:流感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 从湿热论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被引量:7 2021年 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其临床表现多样,肺外并发症多见,有局部流行趋势,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肺炎支原体营养需求高,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夏秋季节多发,具有湿热之体的患儿易于被侵犯。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常伴有脘腹胀闷,大便粘腻,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等特点,均与湿热致病特点相符合,且临床选用清利湿热药物治疗疗效可靠,因此考虑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多为湿热致病。 李娜 于光志 董倩 张葆青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湿热 311例肺炎喘嗽患儿中医辨证与季节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2014年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肺炎喘嗽患儿的临床表现,分析中医证型演变与季节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肺炎喘嗽”住院患儿病历资料,建立数据库,并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结果 肺炎喘嗽中医证型演变与季节、病程等因素有明显相关性;秋季发病率最高,夏季发病率最低,冬春二季居中;春、夏、冬三季湿热闭肺证较多见,秋季痰热闭肺证多见;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多出现病程7-10 d,湿热闭肺证病程多在7 d以上,甚至超过10 d。结论 肺炎喘嗽中医证型的分布以及病程中各证型的演变,与发病季节相关,临床可以根据其特点,及时的辨证用药,以达到治病防变,提高疗效的目的。 董倩 袭雷鸣 张葆青 刁娟娟关键词:肺炎喘嗽 中医证型 学龄前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引起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描述学龄前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引起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279例RSV感染学龄前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对重症肺炎予以筛查并分成普通型和重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测资料,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确定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学龄前RSV感染患儿以男性(63.08%)、<6月龄(65.95%)、居住环境差(53.05%)居多,主要症状为咳嗽(占91.04%)、喘息(占69.18%),肺部听诊以哮鸣音(86.74%)为主,影像学表现以斑片状阴影(76.34%)为主,发病季节集中于秋季(31.18%)、冬季(43.37%)。279例患儿重症肺炎检出率为20.27%(56/279)。重型发病季节为秋冬季、低出生体重儿、3个月内有呼吸道感染史、延迟治疗、NEUT<10×10^(9)/L、CRP≥10 mg/L、PCT≥1.5ng/mL、白蛋白<30 g/L、CD4^(+)/CD8^(+)<1.2的患儿比例高于普通型(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季节为秋冬季(OR=2.316,95%CI:1.235~4.345)、低出生体重儿(OR=2.679,95%CI:1.442~4.977)、3个月内有呼吸道感染史(OR=2.815,95%CI:1.539~5.148)、延迟治疗(OR=2.869,95%CI:1.581~5.206)、白蛋白<30 g/L(OR=2.756,95%CI:1.495~5.080)和CD4^(+)/CD8^(+)<1.2(OR=3.016,95%CI:1.695~5.366)为学龄前儿童发生重症RSV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秋冬季、低出生体重儿、3个月内有呼吸道感染史、延迟治疗、低白蛋白和低CD4^(+)/CD8^(+)和学龄前儿童发生重症RSV肺炎有关,故需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学龄前RSV感染患儿加强病情关注,针对可控性因素予以积极干预,以降低重症肺炎发生风险。 杨琳 肖兴娟 朱翠平 郑钦亮 刘霞 董倩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 重症肺炎 微课教学联合TSP/OSCE模式在儿科护理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2021年 目的微课教学联合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 standardized patient,TSP)、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在儿科护理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19年7月在儿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护士4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另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在儿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护士42人作为研究组,采用微课教学联合TSP/OSCE模式教学。分析两组护士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采用问卷调查评估护士对儿科护理临床实践培训模式教学的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研究组护士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护士在提高实践技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提高人文关怀和服务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激发护理学习的兴趣等八个方面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临床实践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联合TSP/OSCE模式能提高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护士在儿科培训中的满意度。 万玉 张利元 孙广斐 董倩 韩文莉关键词:教师标准化病人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儿科护理 血清IL-6、ET-1及sCD206对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疗效的预测作用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及可溶性甘露糖受体(sCD206)对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SMPP)治疗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SMPP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SMPP患儿治疗前、治疗后IL-6、ET-1、sCD206水平;统计所有患儿治疗结果;分析影响SMPP患儿治疗疗效的单因素及多因素;计算IL-6、ET-1、sCD206单独及联合对SMPP患儿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SMPP患儿治疗后的血清IL-6、ET-1、sCD20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SMPP患儿经治疗后,治疗显效41例(20.50%),治疗有效139例(69.50%),治疗无效20例(10.00%)。将治疗显效与有效纳为有效组(n=180),将治疗无效纳入为无效组(n=20)。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性别、年龄、CPIS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血清IL-6、ET-1、sCD206水平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ET-1、sCD206水平升高均是影响SMPP患儿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IL-6、ET-1、sCD206联合预测SMPP患儿治疗疗效的AUC为0.91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00%、94.11%,高于三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IL-6、ET-1、sCD206对SMPP患儿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依据。 董倩 李娜 于光志 陈娟 杨琳关键词:ET-1 重症支原体肺炎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019年 近年来,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进行了相关研究,文章就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与思路。 李娜 张葆青 牛峰海 于光志 董倩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 小儿 地麦甘桔汤加减治疗风热闭肺证型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地麦甘桔汤加减治疗风热闭肺证型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80例风热闭肺证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80例、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给予地麦甘桔汤加减治疗,治疗7d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体征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显著大于对照组(85.00%)(P<0.05);研究组咳嗽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面色淡白、四肢欠温、咳嗽无力、气短多汗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白介素-6(IL-6)、淀粉样蛋白(SAA)、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肺活量(FVC)、峰值呼气流速(PEF)、最大呼气第一秒容积(FEV1)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麦甘桔汤加减治疗风热闭肺证型小儿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患儿体征恢复时间,改善临床症状,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肺功能恢复。 董倩 王锐 李文 李娜 于光志关键词:小儿肺炎 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