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之林
- 作品数:48 被引量:24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亦新亦旧的时代——关于1980年前后的小说被引量:6
- 2005年
- 1980年前后的新时期小说与"文革"前十七年文学在思想意绪、艺术想象和表现手法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品不是历史断裂的产物,在政治效应和审美倾向上,作为历史的承接物,恰恰是在十七年小说传统基础上,它们才步入新时期文学探索的旅程。特别是在当时"知青"和"中年知识分子"这两大创作群落中,无论小说家求同存异,还是求异存同,其中的历史情结,都将这个新旧交融的时代展示得如此真切。
- 董之林
- 关键词:当代文学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
- 对当代文学研究若干问题的反思——学科、文学史及其研究方法
- 2007年
- 一关于反思我愿意使用"反思"这个词,从"反思"谈起,并且希望在柯林伍德关于"反思"(reflection)原来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个词。
- 董之林
- 关键词:当代文学研究赵树理小说文学史研究方法人道主义精神五四新文化运动
- 沉醉于感受
- 2010年
- 把艺术想象归结为"刺激—反应"、"观念—表现"公式,并由此界定艺术家究竟是现代斯巴达克式的英雄,还是经不起压力的侏儒,这曾是一种流行的意识形态化观念。那么,在现实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主导趋势,政治运动已不再是社会中心的情况下,原有的"刺激"
- 董之林
- 关键词:斯巴达克艺术想象意识形态化现代叙事赵树理小说小说艺术
- 视角改变视界——董之林先生访谈录被引量:3
- 2014年
- 叶:董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作为一位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内卓有建树的学者,我很感兴趣的一点是您为什么将十七年文学研究作为自己的学术志向?您介入这一研究领域的出发点是什么?董:感谢立文和'新文学评论',让我有这样一个机会,把十多年来对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心得加以总结。我在职期间主要从事文学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处理稿件的同时。
- 董之林叶立文
- 关键词:当代文学文学视界
- 重读《李自成》的意义与方法
- 2011年
- 引言我们曾经讨论过当代小说的传统,关于赵树理和张爱玲小说的两重文化向度。今天要谈谈姚雪垠和他的五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这是当代小说史上又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李自成》小说第一卷上、下两册于1963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虽然在读者中有一时"洛阳纸贵"的现象,但由于作家被错划为"极右"的右派身份,不要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的主流媒体上没有宣传报道。
- 董之林
- 关键词:《李自成》小说史姚雪垠张爱玲小说小说艺术历史观念
- 从容中的焦虑与焦虑中的从容——沈从文创作与80年代部分“寻根小说”之比较被引量:4
- 2001年
- 80年代文化寻根小说中的鲜明主题意向 ,繁复的情节叙述 ,以及创作主体强行介入人物命运的写作方式 ,都流露出社会转型时期现代性的焦虑。而沈从文的作品以“乡下人”的执着 ,以真正艺术家的心境回答了未来世界走向一体化进程中会遇到的问题 ,即从多元文化的审美角度来对待和处理现代性的紧张与焦虑问题。沈从文固守着自身审美立场对当时现实得出的结论 ,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80年代的寻根作家到底没能逃脱流行趋势的囿制 ,也没能取得沈从文那样的文学成就。
- 董之林
- 关键词:寻根小说焦虑文学评论多元文化
- 《从文自传》与“边城”的意义
- 2004年
- "边城"写作不仅描绘出被现代都市生活放逐的湘西一隅,更为出色的是,它在现代性挑战面前鸣奏出沈从文这位现代中国作家内心倔强而复杂的音律。与中国社会开始迅速向现代化转型的背景相关,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的"边城"写作生动形象地说明,在逐渐被现代生活遗弃的乡土边地究竟还有着怎样的事情使人怦然心动,怎样的人性之光仍然让现代人神往。作为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的一个表征,"边城"写作使我们在其中体会丰富多样的人性同时,也不能不反思现代社会一体化构想的缺欠,以及在现实理性所解释的范围之外,文学艺术还有一个多么广阔的关于人性尚有待发掘和添补的表现空间。
- 董之林
- 关键词:边城
- 身份焦虑幻化出的艺术空间——关于“乡下人进城”及其他
- 2011年
- 在世纪交替的变革时期,"乡下人进城"的小说或其他文学体裁,是对当下生活的迅即反映。但文学艺术的普适性,又使其意义不局限于此。作品中"乡关何处"的焦虑,如果不是寄寓着一种社会焦虑,就不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与共鸣。身份认同问题正凸现于变革时期的日常生活,使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农民工或城里的"乡下人",他们戏剧性的命运也倒映着其他人的现实处境。那些细节描写越是具体生动,所构成的意象空间,连同对人性发掘的力度就越强。这种文学状态,有可能摆脱以往对作品题材的类型定位,形成一种更富于活力的艺术表现趋势。
- 董之林
- 关键词:乡下人进城身份焦虑底层写作
- “身上的鬼”和“日常的梦”——关于毕飞宇的小说被引量:11
- 2004年
- 董之林
- 关键词:小说人性精神传统文化
- 女性主义批评:并不奢侈的今日话题被引量:8
- 2001年
- 妇女解放运动是二十世纪民主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六十年代 ,当女权主义者试图把妇女解放问题引向文化层面时 ,遇到了文化身份认同的悖论。七十年代以降 ,女性主义批评在悖论中发展起来 ,其中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批判 ,对等级制基础上的本质主义的批判 ,对文本疏离性的研究 ,对他者和边缘视角如何介入主流社会的关注 ,对理想人性的探讨与期待等 ,都显示出这种批评理论所具有的思想活力。因此 ,不应该把女性主义批评庸俗化地理解为两性之战的产物 ,而应该重视它所表现出的时代普遍要求或宏大叙事难以涵盖的精神向度 。
- 董之林
- 关键词:反本质主义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