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彩虹
- 作品数:34 被引量:3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杭州“拥江发展”视野下淳安县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 2019年
- 以"拥江发展"视野下的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为主题,分析淳安县在"拥江发展"中的战略机遇和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明确淳安的功能定位,打造杭州都市的大花园;明确淳安的发展边界,打造多规融合的示范区;增强淳安的保护合力,建设共抓保护的新机制以及增强淳安的发展动能,建设城乡统筹的新样板等4方面高标准保护中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转变对策建议。
- 葛彩虹邵全胜
- 以生态特色产业助城乡统筹发展研究——基于对杭州淳安瑶山乡的调查被引量:1
- 2013年
- 城乡统筹发展的本质是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赋予城乡居民平等发展机会。应根据当地地域环境、生态特色、社会基础等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好环境有保护、生态本色有发挥、收入来源趋稳定,并利于长期发展的特色产业。基于对杭州淳安瑶山乡的调查,提出了借生态特色产业助推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 葛彩虹季必发
- 关键词:城乡统筹生态农业服务业
- 金融危机下杭州“工商新政”的效能研究
- 2009年
- 为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杭州市实体经济的冲击,助推中小企业解困发展、转型升级,杭州市于2008年10月出台了21条"工商新政"。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实证分析、比较等方式方法,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了21条"工商新政"的实施效能,并为优化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完善21条"工商新政"提出建议。
- 葛彩虹
-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中小企业
- 循环经济视角下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以杭州为例被引量:4
- 2012年
-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而城市是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有利于城市生态化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生态城市是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重要模式,二者相辅相成。基于循环经济视角,探寻杭州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 葛彩虹
-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城市
- 政府监管制度在房地产与民间金融市场的完善研究——以温州一房多卖为案例
- 2012年
- 近十年来房地产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吸引众多主营与非主营的房地产商大规模盲目开发和投资房地产,在资金运行不足的情况下而采取了非法吸储的严重后果。其中一些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加剧市场秩序的混乱,微观主体的市场行为如何规制?政府官员行为如何约束?都值得我们研究。本文以案例的形式,对我国政府监管制度在房地产市场与民间金融市场的缺位加以描述、分析和建议。
- 葛彩虹陈时兴
- 关键词:政府监管房地产金融市场
-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基于杭州市余杭区的实地调研
- 2009年
- 为了了解杭州市中小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影响下的发展情况,笔者到出口依存度达到48.6%,且拥有2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杭州市余杭区进行调研。通过走访区经发局、中小企业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以及对华通绒毛时装公司、天冠贸易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中小企业的实地调查,比较详实地分析了2008年以来余杭工业经济运行基本特点,指出当前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难点,并就政府如何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葛彩虹
-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
- 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杭州实证被引量:1
- 2014年
- 通过对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产生、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互动关系与合作模式的分析,同时在对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企业与生产性物流企业合作关系及其互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互动、实现地区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葛彩虹季必发
- 关键词:服务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物流服务业现代制造业
-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生态城市建设对策研究——以杭州为例
-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而城市是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有利于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生态城市是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模式,二者...
- 葛彩虹
-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城市
- 文献传递
-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2013年
- 分析了连云港市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推广体制、运行机制、推广人员专业素质、推广方式等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 葛雄灿尹小舟王媛媛葛彩虹
- 关键词:现代农业
- 杭州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成效、问题与对策
- 2024年
- 杭州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中央和浙江省关于“无废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立足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大的实际,积极探索以绿色低碳发展攀登行动为抓手的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建立了多元保障、低碳循环、协同监管、广泛宣传等机制,同时面临“无废”建设基础薄弱、部门协同监管水平不够、“三化”协同能力较低、环保违法问题高发等挑战。本文建议采取突出理念先行,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突出循环利用,提升收运处置能力;突出无害处置,推进环保设施升级;突出依法治废,强化政策法治保障等有力措施,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为全国乃至世界“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杭州经验、模式和方案。
- 葛彩虹韩慧波马利阳葛雄灿
- 关键词:固体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