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杨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08年
- 罗杨刘一张科强
- 关键词:MAPK信号传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
- 冲击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Fos、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背景:目前,冲击波疗法被广泛的用于治疗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和股骨头坏死以及运动系统慢性劳损性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并不明确。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c-Fos、c-Jun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7-03/2008-03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骨髓来源于健康志愿者。方法: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P4代细胞,加入2.5g/L胰蛋白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用无血清低糖DMEM培养基调整细胞密度在1.0×109L-1的水平,然后取6mL细胞悬液,分装入6个1.5mL的Eerrendorf管内,1管为对照组,5管为诱导组。将诱导组Eerrendorf管置入体外液电冲击波碎石机中,采用最佳冲击波强度(工作电压8.5kV,脉冲次数为120次)作用于细胞,分别在作用后5,15,30min,1,2h提取蛋白质。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c-Fos、c-Ju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培养板,细胞呈圆形,24h后,细胞开始缓慢分裂、增殖,半量换液后见贴壁细胞形态呈梭形。第3天后细胞增殖加快,呈团簇集落样生长。10~14d各个细胞克隆增大,直至铺满培养板底面达到融合状态。传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圆形,24h内完全贴壁,形态与原代培养的细胞类似,1周左右达到完全融合,呈漩涡状排列。传至10代以后,细胞分裂增殖速度明显减慢,细胞逐渐老化。②四甲基偶氮唑盐结果显示:原代及P2、P3代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在第3~5天为增殖旺盛期。③体外冲击波诱导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Fos、c-Jun的磷酸化水平开始增高,分别于30,15min后达高峰,分别为对照组的2.56倍,1.68倍(P<0.01),之后逐渐下降;c-Fos、c-Jun的总量
- 罗杨刘一于铁成张科强
- 关键词:冲击波间充质干细胞C-FOSC-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