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维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螺旋藻对实验性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机制初探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初步探讨螺旋藻对实验性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KB),生理盐水组(NS),甘利欣组(GLX)和螺旋藻组(LXZ)。分组口服灌胃5 d,用四氯化碳(CC l4)建立急性大鼠肝损伤模型后继续灌胃2 d后取材,检测肝功、抗氧化指标、肠道菌群定量、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和病理。结果螺旋藻具有保肝作用。与甘利欣组比较,能明显保护肠道微生态平衡(P<0.05),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升高程度不如甘利欣组明显(P<0.05),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px-GSH(还原型谷胱甘肽转移酶)水平明显偏高(P<0.05)。结论提示螺旋藻不仅通过抗氧化起到抗肝损伤作用,而且还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途径起到护肝效果。
- 胡锦华吴力克张娟杨舸王维维王宇明
- 关键词:肝损伤螺旋藻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丙二醛
- 实验性慢性肝损伤大鼠不同肠段正常菌群定量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将实验大鼠分为常规喂养组(对照组)和慢性肝损伤造模组(模型组),用CC l4建立慢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其肝功、病理和不同肠段正常菌群定量分析。结果:①从空肠、回肠到盲肠各菌群均快速增加,在盲肠达到峰值,结肠和直肠各菌群数量较盲肠变化不明显(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空、回肠两小肠节段梭菌数值偏低(P<0.05),相同肠段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肠杆菌和球菌数值有所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盲肠、结肠和直肠肠段,模型组相同肠段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和梭菌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肠杆菌和肠球菌数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慢性肝损伤影响各肠段的正常菌群生长,并以盲肠、结肠和直肠段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和梭菌数量下降为特点。
- 胡锦华吴力克张娟杨舸王维维王宇明
- 关键词:慢性肝损伤肠杆菌属肠球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