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俊
- 作品数:20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阿魏酸钠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的SF用于缝线诱导的大鼠CNV模型,观察其抑制CNV形成的效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和mRNA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0.025%和0.1%SF治疗组CNV面积均小于阴性对照组,以后者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1%SF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VEGF在正常角膜不表达或在上皮基底细胞有弱表达,阴性对照组染色明显增强,0.1%SF治疗组表达明显减弱;VEGF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有一致性。结论SF滴眼液能有效地抑制CNV的生长,其抑制VEGF的表达可能是SF抑制CNV生成的一个重要机制。
- 陈丽华江萍罗彤胡学斌莫纯坚王红俊
- 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阿魏酸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I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的疗效。方法使用美国Summit公司的SVS Apex 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及Moria公司的微型板层角膜切割系统(LSK),对8例9~14岁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进行LASIK手术,术后进行双眼视训练和系统的弱视治疗。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明显提高,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23,术后6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65;屈光度明显降低,但平均仍残留+2.81D;8例患者全部建立同时视和融合功能,6例有立体视功能。结论LASIK治疗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视力,恢复和建立双眼视功能。
- 江萍王静莫纯坚胡学斌甘绪芹王红俊
- 关键词:激光远视屈光参差儿童弱视
- 内皮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鼠角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大鼠角膜新生血管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角膜缝线建立角膜新生血管模型。裂隙显微镜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T-1及VEGF在角膜新生血管模型不同阶段的表达和变化。结果实验鼠于缝线后3d开始形成新生血管并见炎性细胞浸润,12d角膜新生血管面积达高峰,12d后新生血管和炎性细胞均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显示ET-1和VEGF于缝线后1d表达开始升高,9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两种因子的表达与CNV的面积具有正相关性(ET-1与CNV的r值为0.807,VEGF与CNV的r值为0.779,P<0.05)。结论大鼠角膜ET-1和VEGF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相关性,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陈丽华江萍胡学斌莫纯坚王红俊王静甘绪芹
- 关键词:内皮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角膜新生血管
- LASEK术后角膜内皮水肿
- 胡学斌江萍莫纯坚陈丽华王红俊
- 再次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中夹层或多层角膜瓣分析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中夹层或多层角膜瓣的形成原因及合理的处理方法 ,力求最大限度地减轻其对视功能的损害 ,保证最佳的视觉质量 ,并预防其发生。方法 :对二次或三次行LASIK术中形成夹层或多层角膜瓣的 2 2眼 ,观察其术中情况和术后不同时期的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刺激症状、角膜混浊程度、角膜上皮层间植入、角膜地形图、对比敏感度、眩光情况 ,并行视功能检查 ,对其形成原因和处理方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再次手术形成夹层角膜瓣的2 2眼中 ,其中 19眼继续完成手术 ,3眼再次手术失败 :1眼在第三次LASIK手术中形成多层角膜瓣 ,后改做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h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成功 ;1眼直接改做PRK恢复良好 ;1眼放弃激光治疗。结论 :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 ,通过切实到位的设备维护、严格执行正确的手术操作和合理的处理方法 ,能够减少、避免夹层或多层角膜瓣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减轻视功能损害 ,提高视觉质量。
- 胡学斌江萍王静王红俊甘绪芹
- 关键词:并发症病因学
- 麝珠明目滴眼液对LASEK术后Haze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麝珠明目滴眼液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预防作用。方法:将98例(196眼)受术者随机分为A、B组,A组48例(96眼)术后常规用药+麝珠明目滴眼液滴眼,B组50例(100眼)常规用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眼部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散光度、眼压及角膜haze形成情况。结果:2组眼部刺激症状和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3、6月,2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散光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眼压低于B组(P<0.05),haze轻于B组,等效球镜值<—9.00D组和等效球镜值≥—9.00D组,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LASEK术后配以麝珠明目滴眼液滴眼可减轻haze的形成且有降眼压作用,对高度或超高度近视更具有意义,无毒副作用产生。
- 陈丽华江萍胡学斌王红俊莫纯坚
- 关键词:麝珠明目滴眼液角膜磨镶术
- 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对弃瓣LASEK术后疼痛控制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对弃瓣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疼痛的控制以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64眼)行弃瓣LASEK患者,术后24h给予适当点用0.5%盐酸丙美卡因眼药水;另选取40例(80眼)相同术式给予0.5%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点眼作为对照。并观察术后疼痛,角膜上皮的愈合,视力恢复及角膜雾浊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24h内各时间段使用表麻剂组疼痛指数更低,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术后24h使用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的次数为(9.28±2.63)次,间隔时间为(2.91±1.75)h。36h及48h疼痛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在角膜上皮愈合,术后视力恢复,角膜雾浊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弃瓣LASEK术后适当使用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能有效解决术后疼痛,并对角膜上皮的愈合无明显影响。
- 莫纯坚王红俊
- 关键词:近视疼痛术后准分子激光
- 角膜地形图引导的Trans-PRK治疗角膜穿通伤术后不规则散光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治疗非光学区角膜穿通伤术后角膜不规则散光的效果。方法:选取9例9眼角膜穿通伤缝合瘢痕在光学中心外的患者,使用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去除上皮后,采用角膜地形图引导Trans-PRK进行屈光不正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屈光状态、眼压、角膜雾浊及角膜规则性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角膜恢复良好,术后1年角膜形态趋于稳定。患者裸眼视力从术前0.28±0.18上升至术后0.56±0.19,最佳矫正视力由0.60±0.25提高至0.91±0.21,角膜ISV值由53.33±14.28降低至28.11±6.25,Irregularities值由0.070±0.014降低至0.039±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Trans-PRK能有效提高角膜穿通伤术后不规则散光患者的视力及视觉质量,改善角膜表面的规整性,提高眼部舒适度。
- 莫纯坚王红俊梁亮王雪梅陈丽华
- 关键词:角膜穿通伤角膜地形图
- LASEK术中去瓣与留瓣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对比分析保留和去除上皮瓣的LASEK矫治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263例(526眼)近视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术中随机分为去瓣组(Ⅰ组)和留瓣组(Ⅱ组),对比分析2组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程度以及眼部刺激症状。结果:术后3个月,留瓣组3个月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45眼(占93.2%),而去瓣组为238眼(占9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大于1行者。去瓣组术后3d角膜上皮愈复率达73.05%,而留瓣组仅1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瓣组角膜上皮平均愈复时间较留瓣组明显缩短。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去除上皮瓣不影响LASEK的疗效,并且能减轻患者的眼部刺激症状,缩短上皮愈合时间。
- 王红俊
- 关键词:近视激光准分子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角膜上皮瓣
-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角膜弥漫性火药伤
- 2005年
-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在角膜浅层弥漫性火药伤中的应用,为角膜弥漫性火药伤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99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25例(39只眼)角膜浅层弥漫性火药伤患者,采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进行异物清除。术后观察视力、角膜上皮恢复时间、眼压、远视状态和Haze等状况。结果:该手术与常规手术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一只眼激光手术过程在10min以内。一次手术即可完成绝大部分的异物剔除,手术损伤小,一般在1周内角膜上皮可以完全恢复。术后在角膜光学区基本不残留角膜斑翳,术后视力显著提高。术后10d平均视力为0.6。术后患者轻度远视38例,中度远视1例。该手术产生的并发症在术中和术后也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安全性和预测性较高。结论: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在角膜浅层弥漫性火药伤中是一种方便、效果好、费用低廉并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江萍方洪兴莫纯坚王静胡学斌王红俊甘绪琴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术后观察常规手术手术损伤术后视力角膜斑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