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秋石

作品数:33 被引量:23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带状疱疹
  • 9篇疱疹
  • 8篇带状疱疹后
  • 8篇神经痛
  • 8篇经痛
  • 7篇带状疱疹后神...
  • 7篇疱疹后神经痛
  • 6篇疼痛
  • 5篇神经节
  • 5篇细胞
  • 4篇星状神经节
  • 4篇射频
  • 4篇红外
  • 4篇病理
  • 4篇病理性
  • 4篇病理性疼痛
  • 3篇神经病
  • 3篇神经病理
  • 3篇神经病理性
  • 3篇神经病理性疼...

机构

  • 27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鞍钢集团总医...

作者

  • 27篇王秋石
  • 13篇宋涛
  • 11篇崔文瑶
  • 8篇王俊科
  • 6篇万成福
  • 4篇马虹
  • 4篇姜艳华
  • 3篇董道松
  • 3篇张慧谦
  • 2篇孙新艳
  • 2篇裴凌
  • 2篇王铁东
  • 2篇刘妍
  • 2篇奚奇
  • 1篇冯娅妮
  • 1篇曲歌
  • 1篇任晓燕
  • 1篇卞慧娴
  • 1篇印春铭
  • 1篇包娜仁

传媒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上海医学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乐活老年
  • 1篇中华医学会疼...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外热图评价0.5%与1%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效果
朱永强宋涛崔文瑶王秋石万成福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盐酸吗啡片用于门诊中重度癌痛患者药物初始剂量滴定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4
2020年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盐酸吗啡片与盐酸吗啡片单药用于门诊中重度癌痛患者初始剂量滴定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门诊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盐酸吗啡片治疗组(A组)和盐酸吗啡片单药治疗组(B组)。观察用药后1、2、3、7 d患者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和爆发痛次数,并计算疼痛缓解率;观察治疗1周后睡眠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用药后2组患者的NRS评分均下降,A组第1、2、3天的疼痛缓解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后2组患者疼痛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用药后第1、2、3天爆发痛平均次数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后2组爆发痛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患者平均睡眠时间延长,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7 d后2组平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盐酸吗啡片治疗与盐酸吗啡片单药治疗都能安全有效地缓解癌症患者的中重度疼痛,联合用药能在2~3 d内达到更好的疼痛缓解率,更快达到滴定浓度,有效减少爆发痛次数,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
喻超隋成君王秋石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癌痛
对背根神经节双极手动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双极手动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87例病程超过3个月的PHN患者,CT引导下给予背根神经节双极手动脉冲射频900s,记录患者治疗前、术后1 w,4 w,8 w及12 w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情况,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明显降低(P<0.05),生活质量(SF-36)明显改善(P<0.05),整个治疗过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背根节双极手动脉冲射频对病程超过3个月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较好。
万成福刘妍董道松奚奇于雪赵林崔文瑶王秋石宋涛
关键词:脉冲射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VASSF-36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单侧肺叶切除术后镇痛镇静的效果被引量:31
2012年
目的比较地佐辛、舒芬太尼及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单侧肺叶切除术后镇痛镇静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择期行单侧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舒芬太尼组及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电子静脉镇痛泵中的药物配方:地佐辛组,地佐辛0.8mg/kg加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3μg/kg加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1.5μg/kg联合地佐辛0.4mg/kg加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记录并比较术后0.5h(T1)、12h(T2)、24h(T3)、48h(T4)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Ramsay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间在T1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和Ramsay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组与舒芬太尼组和地佐辛组间在T2、T3、T4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和Ramsay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舒芬太尼组与地佐辛组间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行单侧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中,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地佐辛及两者联合应用。
姜艳华王秋石马虹
关键词:术后镇痛地佐辛舒芬太尼
依托度酸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学的影响
2011年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身体损伤、外科手术、病毒感染、化学治疗、某些代谢疾病(如糖尿病)或癌症等病理原因造成的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有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两种表现形式。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无反应,对阿片类药抵抗或不敏感,此类患者通常凭经验治疗,或予抗抑郁药如三环类、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也有用抗惊厥药如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治疗.
姜艳华王秋石任晓燕马虹
关键词:依托度酸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学
脊髓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脊髓电刺激(SCS)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4例行SCS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植入式脉冲发生器(IPG)固定于患者腹部或臀部皮肤脂肪层下。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SF‑36生活质量评分、经皮氧分压(TcPO2)和双下肢皮肤温度改变,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4例糖尿病足患者在IPG电极置入后1 d、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5±1.2)分降至(2.6±0.8)、(2.0±0.7)、(1.6±0.6)、(1.0±0.9)、(0.9±0.9)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后12个月时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的TcPO2分别为(23±5)、(38±6)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双下肢体表温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P<0.05);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结论脊髓电刺激可缓解糖尿病足患者的疼痛,也可改善下肢的微循环和血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并发症少见。
刘妍王秋石万成福王昆鹏宋涛
关键词:糖尿病足脊髓电刺激经皮氧分压
小剂量氯胺酮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1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单盲对照法,首先预注安定2~3 mg,然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in后测量VAS评分。若与治疗前相比变化10 mm以下则于5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氯胺酮0.25 mg/kg;若注射生理盐水后测量VAS与治疗前相比变化10 mm以上,则于第2天重复试验,静脉注射安定后,给予氯胺酮0.25 mg/kg。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情况及有无眩晕、幻觉、恶心等不适感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随着静脉注入安定、生理盐水及氯胺酮,VAS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仅在给予氯胺酮后VAS的减小有统计学差异(P<0.01)。毒副作用中仅眩晕较为明显。结论小剂量氯胺酮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安全可行的,尤其是伴有痛觉过敏的时候,但仍需在给药时机、剂量及方法上加以改进。
曲歌宋涛高静杰王秋石田哲宇
关键词:氯胺酮带状疱疹后神经痛NMDA受体
红外热成像及抑郁量表用于评价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效果的作用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高电压长时程双极脉冲射频治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病变区域皮肤红外热成像图的影响并分析疗效差异性与情绪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病程2-4个月躯干部位带状疱疹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前评估患者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评分,摄病变部位皮肤的红外热成像图,并分析病变部位与正常部位皮肤的温度差。治疗均在CT引导下进行,完成标准的600s高电压长时程双极脉冲射频,术中治疗参数保持一致(频率3Hz,脉宽30ms,电压50~70V)。记录患者术后1、3、7、14dVAS评分,记录术后1、3d红外热成像图,记录术后7、14dHAMD-17评分。结果患者术后1、3d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dVAS评分有所上升,与术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红外热像图术前病变部位相对于健侧温度平均升高(0.53±0.28)℃,术后1d双侧温差变为(0.27±0.2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双侧温差为(0.28±0.24)℃,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AMD-17评分,其中24例术前评分〉17分并且术后未明显改变。术前患者VAS评分与HAMD-17评分间有一定的相关性(P=0.006,r=0.492);而术后,对于VAS评分上升的患者,其与HAMD-17的相关性较强(P=0.023,r=0.872)。结论高电压长时程双极脉冲射频治疗后带状疱疹病变区域与正常部位皮肤红外热成像图温度差缩小。治疗1周后疗效欠佳患者与其并存的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高雅王秋石
关键词:红外热成像神经痛带状疱疹后抑郁
抑制一氧化氮合成治疗一氧化氮相关疾病的研究
宋涛马虹裴凌金镇王玲玲陈晓光吕黄伟王俊科孙新艳王秋石白涛
在临床麻醉的实践中,经常遇到感染性休克、心脑血管缺血再灌注损伤、体外循环术后低心排等情况。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手段有限,特别是感染性休克病死率高达20%-63%左右。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证实了一氧化氮(Nitric-oxide...
关键词:
关键词:疾病治疗一氧化氮合酶临床麻醉
耳鼻喉部手术术后疼痛程度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0
2007年
目的:观察耳鼻喉部手术术后疼痛情况,以指导术后镇痛的有效实行。方法:200例ASAⅠ~Ⅱ级耳鼻喉科患者,分为3组:耳组40例,鼻组90例,喉组70例。记录患者术毕清醒时、术后2,4,8,24h各点视觉模拟评分;疼痛部位、性质;是否主动要求镇痛。结果:耳组术后各时点疼痛程度轻微,与鼻组、咽喉组有明显差异(P<0.05)。鼻组术后疼痛最重,术后24h内有34.4%的患者要求镇痛。喉组手术后疼痛多为轻至中度。有20%的患者因腰背部严重疼痛而要求镇痛。结论:鼻内镜手术后疼痛相对较重,与手术创面大小、术后填塞止血海绵多少及患者个体的疼痛阈值不同有直接关系,对于手术创面较大患者,预防性镇痛仍有必要。喉切除手术患者大多数能够耐受疼痛。高龄患者疼痛评分可能无法真实反映其对术后镇痛的需要,应适当给于镇痛。
包娜仁王秋石王俊科
关键词:疼痛术后镇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