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汝兴

作品数:49 被引量:169H指数:8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河北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体外
  • 8篇正交
  • 8篇溶出度
  • 7篇固体分散体
  • 6篇溶出
  • 6篇高效液相
  • 5篇液相色谱
  • 5篇液相色谱法
  • 5篇色谱
  • 5篇色谱法
  • 5篇体外溶出
  • 5篇蒽醌
  • 5篇相色谱
  • 5篇高效液相色谱
  • 5篇高效液相色谱...
  • 4篇药物
  • 4篇正交试验
  • 4篇总蒽醌
  • 4篇黄酮
  • 4篇黄芩

机构

  • 48篇承德医学院
  • 8篇承德医学院附...
  • 6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学院

作者

  • 49篇王汝兴
  • 23篇刘喜纲
  • 17篇常金花
  • 15篇刘沛
  • 14篇刘翠哲
  • 8篇李忠思
  • 6篇张宇丽
  • 5篇陈大为
  • 4篇周健
  • 4篇于海龙
  • 4篇赵春颖
  • 3篇李松涛
  • 3篇赵桂琴
  • 3篇赵红玲
  • 3篇苏丙凡
  • 3篇杨岚
  • 2篇贾春华
  • 2篇郭玉成
  • 2篇马超
  • 2篇杨鹤梅

传媒

  • 14篇承德医学院学...
  • 9篇中国医院药学...
  • 4篇中国药房
  • 2篇中成药
  • 2篇中草药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天津药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天津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草素的脂质体制备工艺及其质量评价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紫草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紫草素脂质体,超速离心法测其包封率;以包封率、粒径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处方,并对其表面特征、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进行考察。结果:优化处方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87.73 nm,药物的平均包封率为76.9%,Zeta电位绝对值为38.94 m V,外观圆整,分散均匀。结论:制备的紫草素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小,混悬液体系稳定,为紫草素脂质体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周健刘胜韩莉王汝兴赵桂琴
关键词:紫草素脂质体
蛇床子素壳寡糖纳米胶束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测定
2019年
目的:建立蛇床子素壳寡糖纳米胶束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蛇床子素壳寡糖纳米胶束中蛇床子素的含量:使用AgilentC18柱(4.6×20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甲酸(75:25,v/v),检测波长322nm,进样量10μl,流速1.0ml/min,柱温25℃。结果:蛇床子素在0.78~50.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峰面积对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方法精密度良好;低、中、高3个浓度蛇床子素的回收率分别为101.7%、98.2%、98.9%,且RSD<2%。3批蛇床子素壳寡糖纳米胶束中蛇床子素的含量分别为154.0μg/ml、167.2μg/ml和175.1μg/ml。结论:本研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蛇床子素聚合物胶束中蛇床子素含量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可用于蛇床子素壳寡糖纳米胶束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测定。
孙冰冰李莹莹常金花李松涛赵红玲王汝兴
关键词:蛇床子素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豆异黄酮速释片制备工艺考察
2009年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速释片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溶出度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法考察片剂中黏合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结果:确定了原料药与各种辅料的最佳配比和制剂的制备工艺,即片剂10min的溶出度大于90%。结论: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易行,质量可控。
王汝兴张宇丽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正交设计溶出度
一种木犀草素固体分散体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犀草素固体分散体及制备方法,涉及药物制备技术领域。所述固体分散体的药物成分为木犀草素,所述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为PVP/VA64或<Image file="DDA0003986110050000011....
刘喜纲黄子婷常金花刘沛王汝兴
黄芩苷单层渗透泵片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行为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制备黄芩苷单层渗透泵片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体外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在将黄芩苷制备成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其溶解度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以黄芩苷固体分散体为中间体制备单层渗透泵片的处方制备工艺条件(促渗剂、致孔剂用量及包衣膜增质量);另考察优化工艺所制样品在3种不同释放介质(水、0.1 mol/L盐酸溶液、人工胃液)中的释放速率及释放机制。结果:最优处方制备工艺为促渗剂氯化钠的用量为30 mg、致孔剂聚乙二醇400的用量为辅料醋酸纤维素质量的20%、包衣膜增质量为2%;优化工艺所制3批黄芩苷单层渗透泵片在12 h时的累积释放度的RSD为1.06%(n=3)。其在3种介质中12 h内的累积释放度相似,均达80%以上;释药方程符合零级释药模型(r=0.998 5)。结论:经优化后的工艺制备的黄芩苷单层渗透泵片可在12 h内恒速释药。
王汝兴于海龙薛禾菲刘喜纲刘翠哲
关键词:固体分散体正交试验体外释药
酮基布洛芬分散片的制备及其体外溶出评价
2014年
目的:制备酮基布洛芬分散片,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以微晶纤维素(MCC)为填充剂,采用湿法制粒法制备分散片;以MCC、羧甲基淀粉钠(CMS-Na)的处方用量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的浓度为因素,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采用中国药典溶出度法第二法,以磷酸盐缓冲液为介质进行体外溶出度考察。结果:最佳处方为MCC30%、CMSNa3%、HPMC1%;所制片剂呈白色、片面光洁,崩解时限20s,含量、分散均匀性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相关要求,30min溶出度大于90%。结论:该分散片制备方法简单,分散均匀,溶出速度快且完全。
王汝兴毛晓霞姜艳平
关键词:酮基布洛芬分散片正交试验溶出度
大黄总蒽醌的提取精制工艺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优选大黄总蒽醌的提取精制工艺。方法:以大黄总蒽醌的转移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确定提取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阴离子交换树脂精制大黄总蒽醌的工艺。结果:最终确定的工艺为大黄药材用10倍量的30%乙醇浸泡,加热回流提取3次,时间分别为1,0.5,0.5 h,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得浓缩液,将浓缩液用4%NaOH调pH到10,过处理好的阴离子交换树脂柱,用去离子水洗至流出液呈中性,用2 mol·L-1盐酸酸化,用10倍量体积的85%以上乙醇解析,回收乙醇,将析出的沉淀过滤,50℃以下干燥,得黄棕色粉末,总蒽醌含量54.5%,转移率34.6%。结论:制备得到的总蒽醌含量较高,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提取纯化大黄总蒽醌的工艺可行。
刘喜纲常金花王汝兴刘沛李忠思刘丽艳薛禾菲刘翠哲
关键词:总蒽醌阴离子交换树脂
一种黄芩苷单层渗透泵片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芩苷单层渗透泵片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制备黄芩苷固体分散体、制备片芯、制备包衣液、包衣与干燥等步骤。本发明使用PVP<Sub>k30</Sub>和聚山梨酯‑80的混合物载体,以溶剂‑喷雾干燥法制备固体...
王汝兴刘翠哲刘喜纲李忠思常金花刘沛薛禾菲
文献传递
酮洛芬-聚乙烯吡咯烷酮固体分散物的制备及其体外溶出度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提高难溶性药物酮洛芬体外溶出速度。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载体,制备药物与载体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物及物理混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方法,比较二者及药物的结晶形态,并进行体外药物溶出度的测定。结果固体分散物体外溶出速率明显高于物理混合物及酮洛芬原料的体外溶出速度,且随载体比例增加而增大。固体分散物的X射线衍射及红外吸收图谱确定了酮洛芬以无定形态分散在载体中,放置6个月后,固体分散物X射线衍射图谱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药物与载体以合适比例制备的固体分散物可以明显提高药物体外溶出速度。
王汝兴陈大为胡海洋李可欣
关键词:酮洛芬聚乙烯吡咯烷酮固体分散物溶出速度
黄芩素制备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研究由黄芩苷制备黄芩素的最佳工艺,并建立黄芩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直接酸水解黄芩苷制备黄芩素,并以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法,以黄芩素含量、制备率两项考察指标综合评析的方法,对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聚酰胺薄膜层析法进行定性检测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定量检测。结果: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表明,水(溶媒)用量为黄芩苷的100倍、浓硫酸量为黄芩苷的7倍,制备时间为6h,萃取次数为三次为最佳制备工艺。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素含量的方法,DiscoveryC_(18)(250mm×4.6mm)5μm,紫外检测波长275nm,柱温32℃,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8:52:0.2)。结论:黄芩素的制备工艺简单,制备率较高,其定性、定量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其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
赵春颖王汝兴
关键词:黄芩素正交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