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斐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主题

  • 3篇后殖民
  • 2篇殖民主义
  • 2篇身份建构
  • 2篇爵士乐
  • 2篇后殖民主义
  • 2篇华裔
  • 2篇华裔美国
  • 2篇华裔美国人
  • 2篇父权
  • 2篇《爵士乐》
  • 1篇地图
  • 1篇帝国
  • 1篇都市
  • 1篇都市叙事
  • 1篇叙事
  • 1篇杂糅
  • 1篇正义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空间
  • 1篇政治研究

机构

  • 6篇集美大学
  • 5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王斐
  • 1篇林元富

传媒

  • 2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我乃声音之名,名之声音——新奴隶叙述《爵士乐》中的“声音”与非裔主体建构
2018年
作为具有后现代特征的文本,美国非裔女作家莫里森的新奴隶叙述《爵士乐》是一本融汇了非洲口头习俗和音乐传统并戏仿奴隶叙述的"说话书",其爵士乐般的叙事手法逾越西方经典文学典律进而消解西方宏大叙事,使非裔离散主体的历史得以在爵士乐声中被重新书写,非裔的主体性得以在"声音"中辨识,解构了西方话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开辟了非裔历史论述与重构非裔主体的新空间,这或许也是新奴隶叙述的目标所指。
王斐
关键词:《爵士乐》戏仿
我母亲/我自己——论《乡村女孩三部曲》中“她故事”的重写与再现
2015年
当代爱尔兰女作家艾德娜·奥布莱恩在小说《乡村女孩三部曲》中通过言说爱尔兰女性在民族主义、父权主义和天主教会重负下所遭遇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重写再现"她故事"——父权社会中真实的女性经历,表达其对女性生存空间的关注,从而在父权文本的空隙中开掘多维度的话语空间,用以女性为主的历史置换男性话语霸权的历史,在小说话语中反馈自我的主体性,藉以诠释女性自我的存在。
王斐林元富
关键词:父权主义主体性
创伤记忆中的历史书写——《爵士乐》中的新奴隶叙述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新奴隶叙述以在文本中指涉奴隶制时代以及后奴隶制时代的创伤记忆,重新诠释非裔自身历史,对抗白人历史观、官方话语以及知识权力网络,从而实现族裔身份认同和社群建构。新奴隶叙述文本《爵士乐》将多卡丝构成小说主要人物的"记忆现场"(site of memory),以非裔遭受压制、被遗忘以及边缘化的创伤记忆重建自身历史,形成一股对抗白人官方历史的颠覆性力量,最终将集体的历史与文化记忆凝聚为族裔认同,实现美国非裔主体建构。
王斐
关键词:《爵士乐》创伤记忆
全球化与帝国空间建构——解读《橘子回归线》中的空间非正义被引量:1
2021年
以美国日裔作家山下凯伦的《橘子回归线》为文本范例,借鉴已有和新兴的空间理论并结合“帝国”“全球主义”“跨国移动”等后殖民主义论述,对文本中基于民族/国家的边界控制、种族/阶级的都市空间区隔而建构的非正义空间进行解读,剖析了文本中美国统摄全球政治和经济脉络下的南北不平衡以及帝国内部基于种族/阶级区隔而致的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的空间再现,揭示了美帝国权力意志所主导的全球化实质上与帝国权力形成共谋,令帝国特权以及空间结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深入发展的真相,从而质疑与挑战了全球化所标榜的“进步与共同繁荣”的神话。
王斐
追求城市中的空间正义:当代美国亚裔都市叙事的空间政治研究
当代美国亚裔都市叙事指创作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以全球化时代的美国都市为主要背景,由美国亚裔作家书写亚裔等都市边缘群体如何逾越乃至颠覆美国都市中既定的非正义空间,重构都市正义空间,进而重绘其在都市空间方位的小说文本。美...
王斐
关键词:话语空间政治空间
文献传递
叙事颠覆和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金斯顿《引路人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身处两种文化之间,经历了中美文化激烈的碰撞,遭遇了来自于主流社会的种族歧视与滞定形象(stereotype)的迫害,华裔美国人成为美国主流社会的他者。因此探寻与建构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已成为华裔文学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探求...
王斐
关键词:美国小说华裔作家写作风格
文献传递
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金斯顿《引路人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后殖民解读被引量:4
2009年
美国华裔作家马克辛·洪·金斯顿在小说《引路人孙行者:他的即兴曲》中就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建构以及华裔社群的建设进行了开创性的思考与探索。小说试图创建霍米·巴巴所倡导的"第三空间",运用杂糅的策略打破主流社会强加于华裔的刻板形象,解构文化本质主义,为身处全球化时代的华裔美国人之身份建构开拓一个全新的视野。
王斐
关键词:华裔美国人身份建构杂糅
父权文学传统描绘下的爱尔兰地图——浅论后殖民主义关照下的爱尔兰文学传统与爱尔兰民族主义被引量:3
2012年
文章以由话语绘制而成想象的地图(cartographic presentation)探讨爱尔兰父权文学传统借由书写、再现的行为,在延续凯尔特文化传统的过程中重新建立自身主体性,进而重新绘制爱尔兰的新地图的尝试。但同时透过解析叶芝、希尼等爱尔兰男性作家所建构的雄性史诗指出,在追求"爱尔兰性"的过程中,爱尔兰父权文学传统又陷入另一窠臼:将爱尔兰民族性"阴性化"的策略——"国族即女性"的文化想象投射于爱尔兰主体身份的建构,或者将女性物化为无生命的国家象征物,这些修辞其实就是男性按天生的权力对女性实施支配,实现精巧的"内部殖民",也是一张爱尔兰男性强加于女性的殖民版图。
王斐
关键词:地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