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腭裂
  • 1篇单侧
  • 1篇单侧完全性唇...
  • 1篇咽后
  • 1篇咽后壁
  • 1篇咽后壁瓣
  • 1篇音效
  • 1篇语音
  • 1篇语音效果
  • 1篇声气
  • 1篇术后
  • 1篇术后语音
  • 1篇腭裂患者
  • 1篇流图
  • 1篇唇裂

机构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王振岸
  • 2篇孙涌泉
  • 1篇郭占欣
  • 1篇袁锡兰
  • 1篇魏奉才
  • 1篇孙永清
  • 1篇赵华强

传媒

  • 3篇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应用喉声气流图对腭裂患者发声强度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应用SH—01型喉声气流图仪对23名腭裂术前后患者及11名正常人发“啊”(a:)、“衣”(i:)捏鼻及不捏鼻时发声强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腭裂患者不同发音之间发声强度的差别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同一发音捏鼻与不捏鼻之间发声强度的差别在发a:音时无显著意义(P>0.05),在发i:音时有显著意义(P<0.05);不同腭裂患者间发声强度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正常对照组不同发音时发声强度的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而不同人之间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故作者认为:腭裂患者由于腭咽闭合不全以及形成的不良发音习惯,对患者发音强度有不同的影响,从而使其语音不清及出现过高鼻音。不同患者及正常人之间发声强度的差别尚待进一步探讨。
王振岸孙涌泉
关键词:腭裂
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新方法被引量:1
1992年
修复唇裂的方法很多,每种方法都具其优点和缺点,如何确定哪一种方法最满意,这是相当困难的。本文使用Millard与Tennison相接法修复唇裂,在实践中又作了一些改进。通过近3年对18例单侧完全唇裂临床应用,取得了较满意的鼻唇部形态及功能效果。现介绍如下:
袁锡兰孙永清徐欣王振岸
关键词:唇裂
咽侧壁运动对咽后壁瓣术后语音效果影响观察
1990年
咽后壁瓣术是目前仍较盛行的腭裂手术方法。自 Schoenborn(1875)提出后,虽经多次改进,但仍有20%或更多的患者不能恢复正常的语音功能。主要原因是对手术成功和失败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了解。本文对33例咽后壁瓣术后的患者进行了语音效果和颅底位 X 线片测量的研究,以观察咽侧壁运动对患者语音效果的影响。
魏奉才孙涌泉王振岸赵华强郭占欣
关键词:腭裂语音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