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志华

作品数:21 被引量:17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再生水
  • 8篇灌溉
  • 5篇土壤
  • 4篇再生水灌溉
  • 4篇植物
  • 4篇土壤微生物
  • 4篇微生物
  • 3篇玉米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作物
  • 3篇作物生长
  • 3篇大豆
  • 2篇油松
  • 2篇生理学特性
  • 2篇水剂
  • 2篇硝酸
  • 2篇硝酸镧
  • 2篇硫酸钾
  • 2篇硫酸钾肥

机构

  • 20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平顶山学院
  • 1篇北京城市排水...
  • 1篇辽宁省建平县...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0篇焦志华
  • 10篇黄占斌
  • 6篇杜晓军
  • 3篇苗战霞
  • 3篇马敏
  • 2篇初茉
  • 2篇侯利伟
  • 2篇锅圆
  • 2篇高贤明
  • 2篇姜凤岐
  • 2篇李勇
  • 2篇颜丙磊
  • 2篇彭丽成
  • 2篇朱书权
  • 2篇邓金锋
  • 2篇周建宇
  • 1篇刘龙昌
  • 1篇孟伟
  • 1篇郭凯
  • 1篇招礼军

传媒

  • 2篇广西植物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生物技术世界
  • 1篇西部素质教育
  • 1篇第六届亚太地...
  • 1篇首届高校生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研究:基于演替理论和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被引量:23
2004年
在对辽宁西部地区植被演替分析的基础上 ,选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境指标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 ,定量确定了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 .在辽宁西部地区 ,南刘杖子林场的天然栎林、天然油松林、杨栎林、牛河梁和欺天林场坡地的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松栎林的平均相异系数分别为 0 6 5 5、0 6 6 5、2 0 2 9、3 919,综合反映了其在生态系统演替 /退化中的相对位置 .研究表明 ,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现有油松林 (阴坡 )立地大多已退化到灌木林和先锋乔木林之间的演替阶段 ,并且接近于先锋乔木林阶段 ;建议在现有人工林经营改造或营造混交林时 ,应适当增大灌木树种和先锋乔木树种的比重 .
杜晓军姜凤岐焦志华
关键词: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油松
再生水灌溉时期和方式对作物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采用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二沉池出水),以清水为对照进行二年玉米和大豆种植盆栽试验,比较再生水不同灌溉方式(纯灌、与清水混灌和交替灌)和灌溉时期(全生育期、生育前期和后期)下对作物生长、产量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再...
黄占斌苗战霞侯利伟焦志华马敏
关键词:再生水玉米大豆重金属
文献传递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性能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4
2010年
土壤性能和土壤微生物是再生水灌溉对环境安全效应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模拟试验,以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生产的再生水浇灌大豆为例,分析了收获期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类群变化。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表现为有机质和有效磷显著增加;土壤重金属铅、镉含量相对清水和土壤本底无明显增加,但土壤溶液电导值(EC)增加显著,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盐度累积。在土壤微生物方面,再生水灌溉使土壤细菌数量相对清水灌溉处理增加;二级再生水和三级再生水灌溉处理间的放线菌数量差异显著,且明显高于清水对照;再生水灌溉对真菌数量影响不大。再生水灌溉使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指标。
焦志华黄占斌李勇王文萍颜丙磊彭丽成李海峰
关键词:再生水灌溉土壤土壤微生物酶活性
城市污泥处理与生态有机肥研制
城市污泥处理与利用是重要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城市污泥除传统的填埋、焚烧和土地利用处理方式外.资源化利用和制作生态有机肥是最终的处置方式。本文在对城市污泥制作生态有机肥的意义和研究进展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污泥制作生态...
黄占斌焦志华
关键词:生态有机肥植物生长重金属城市污泥污泥处理
文献传递
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教学创新体系实施的体会--教育新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论述了多媒体课程和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和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焦志华
关键词:生命科学本科教育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课程
文献传递
用于马铃薯的复合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马铃薯的复合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保水剂包含下述重量比的各原料混合而成,各原料为:腐植酸钾2-12、保水剂14-36、尿素16-24、磷酸氢钙16-24、硫酸钾肥8-12、硝酸镧1、硝酸钇1、交联...
黄占斌锅圆焦志华初茉朱书权周建宇
文献传递
基于能力培养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1
2018年
文章论述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法,即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改进考核模式,重视实践教学;多课程合作,全面培养微生物技术人才;结合大学生创新计划,加强综合能力培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体现行业特色。
于妍焦志华宋岩贾建丽章丽萍
关键词:实验教学
再生水灌溉对植物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本研究从植物学、土壤学和微生物学相结合角度出发,以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排放的二级、三级再生水,与清水对照进行盆栽模拟实验,比较再生水灌溉对作物(禾本类作物玉米、豆类作物大豆)生长、土壤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焦志华
关键词:再生水作物生长土壤微生物发芽
文献传递
五种火棘属植物的叶面积回归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以采集于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等地的火棘、密花火棘、全缘火棘、细圆齿火棘和窄叶火棘共5种火棘属植物26 401个成熟叶样为材料,利用WinFOLIA软件测量叶的多项形态指标并与叶面积进行11种模拟方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五种火棘属植物的叶面积(LA)与叶长×叶宽(LW)相关性最高,幂函数方程、三次方程、二次方程和线性方程能较好拟合其关系,且均以幂函数方程的解释程度最高(R2均大于0.970),5个物种的幂函数方程分别为LA=0.743(LW)0.936、LA=0.748(LW)0.936、LA=0.742(LW)0.955、LA=0.732(LW)0.952、LA=0.766(LW)0.954。这说明基于叶长×叶宽的叶面积幂函数方程能很好地来模拟五种火棘属植物的叶面积。
王勇王勇杜晓军招礼军焦志华
关键词:火棘属叶面积叶形
宝天曼典型森林植被碳库及其分配格局被引量:2
2019年
森林类型和群落结构是影响森林植被碳库分配格局的重要因子。拟揭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栓皮栎林(幼龄)、鹅耳枥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植被碳库及其分配格局,明确森林类型和群落结构对研究区森林植被碳库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采用样地调查法结合木本树种的异速生长方程的方法获得植被碳库,进而划分植物器官碳库以及群落径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分析林型和群落结构对森林植被碳库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栓皮栎林、鹅耳枥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4种林型的总植被碳库分别为54.86、102.22、116.91和132.16t/hm^2。中龄林和幼龄林间的地上植被碳库、总植被碳库差异显著(P<0.05),但是地下植被碳库的差异并不显著。除栓皮栎林以外,各林型器官碳库大小排序均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栓皮栎林具有最大的根冠比。(2)栓皮栎林、鹅耳枥林和针叶林都以小树[胸径(DBH)<10cm]个体比例相对较高。对于地上、地下、总植被碳库,1~<20cm径级个体的碳库贡献率都呈现出栓皮栎林>鹅耳枥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的趋势,而大树(DBH为50~60cm)的贡献率则表现为针阔混交林大于其他林型。栓皮栎林中小树对总植被碳库的贡献率为地下大于地上,针阔混交林中大树对植被碳库的贡献率为地上大于地下。建议森林管理应针对不同林型和林龄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经营方案,以保持较高的植被碳库水平。
齐光杜晓军杜晓军高贤明刘永刚焦志华叶继旺
关键词:宝天曼碳密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