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晓峰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18例初诊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高级别脑胶质瘤(HGG)病程发展快,死亡率高,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开发新的化疗药物成为目前这种疾病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观察替莫唑胺同步放疗加单药辅助化疗治疗初诊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替莫唑胺一线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获益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60Co对18例HGG患者进行全脑(DT40Gy/20f)加局部小野(DT20Gy/10f)照射DT60Gy/30f×6周,放疗期间每日口服替莫唑胺75mg/m2,放疗结束后4周,继续给予替莫唑胺标准5d方案辅助化疗6个周期,每一周期28d。第1周期用量150mg/m2,连用5d,无明显血液毒性后,从第2周期起剂量增至200mg/m2。结果:18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位随访12.5个月,11例出现复发或进展,5例死亡。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为9.8个月(95%CI,6.1~9.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个月(95%CI,8.5~19.5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55.6%,6个月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81.8%。替莫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以轻度血液毒性为主。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加后续单药辅助化疗治疗初诊高级别脑胶质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疗法安全性好,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 吴学勇张玺炜殷晓峰赵子仪
- 关键词:替莫唑胺放疗化疗
- 培美曲塞(力比泰)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初步观察
- 张玺炜赵子仪高洪原储冬英谢芳朱悦茗宋彩丽殷晓峰李丹
- 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二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被引量:11
- 2006年
- 背景与目的:晚期和(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主要原因。以前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标准方案是氟尿嘧啶(5-FU)联合亚叶酸钙(LV),其有效率可达23%左右。20世纪90年代,几个三期临床研究证实了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伊立替康(开普拓,CPT-11)联合FU-LV(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显著。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伊立替康联合5-FU和LV组成的二线化疗方案,治疗一线化疗失败后的中国人群中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远期生存情况、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组患者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经5-FU,LV以及奥沙利铂等药物一线化疗失败后的患者24例,行CPT-11联合5-FU/LV的持续静脉滴注的两周治疗方案,患者至少接受6个疗程以上。按照WHO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全组24例均可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完全缓解(CR)为0(0/24),部分缓解(PR)5例(5/24),有效率达20%;稳定(SD)17例(17/24),进展(PD)2例(2/2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6个月(6—24个月),中位生存期10.7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厌食,白细胞减少,脱发,延迟性腹泻,多为Ⅰ/Ⅱ度。Ⅲ/Ⅳ度不良反应10例,其中腹泻合并白细胞伴发热5例。结论:伊立替康联合5-FU和LV为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的二线方案,不良反应能控制,可供临床安全使用。
- 赵子仪张文朱悦茗殷晓峰
- 关键词:伊立替康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