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栗印环

作品数:61 被引量:230H指数:10
供职机构:信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矿业工程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化学工程
  • 9篇理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6篇沸石
  • 13篇改性沸石
  • 11篇复合材料
  • 11篇丙烯
  • 11篇复合材
  • 9篇吸水
  • 8篇膨润土
  • 7篇微波辅助
  • 7篇高吸水
  • 7篇丙烯酸
  • 6篇纤维
  • 6篇保水
  • 5篇制备及性能
  • 5篇酰胺
  • 5篇甲基
  • 5篇丙烯酰胺
  • 4篇淀粉
  • 4篇正硅酸乙酯
  • 4篇水剂
  • 4篇琼脂

机构

  • 47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47篇栗印环
  • 36篇张秀兰
  • 5篇吕艳阳
  • 4篇申盼
  • 3篇胡付欣
  • 3篇刘林东
  • 3篇余国忠
  • 3篇杨性坤
  • 3篇秦雪
  • 3篇曾小兰
  • 2篇马万山
  • 2篇陈志勇
  • 2篇黄斌
  • 2篇杨鑫
  • 2篇胡红艳
  • 2篇张灵芝
  • 2篇张至杰
  • 1篇刘金艳
  • 1篇王虎
  • 1篇刘向云

传媒

  • 13篇信阳师范学院...
  • 7篇非金属矿
  • 6篇矿产综合利用
  • 3篇光谱实验室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给水排水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冶金分析
  • 1篇化学研究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信阳农业高等...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河南省化学会...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2
  • 3篇2001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光光度法研究改性沸石对Fe^(2+)的吸附性能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结合酸、碱、盐分别对沸石进行活化改性处理,用分光光度法分析改性沸石对Fe2+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aOH改性沸石对Fe2+的去除效果优于NaCl、HCl改性沸石,当微波功率为640W,微波时间为5min,NaOH浓度为0.8mol/L时,Fe2+去除率可达98.56%。经过对改性沸石再生,NaOH浸泡过的改性沸石再生性较好。
栗印环张秀兰刘林东秦雪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微波改性沸石
铜绿微囊藻的混凝特性与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以实验室纯培养的铜绿微囊藻为试验材料,用烧杯试验调查铜绿微囊藻的混凝特性。结果显示聚氯化铝(PAC)混凝铜绿微囊藻的效果较好。PAC对水样中铜绿微囊藻的混凝效果与藻的生长期、藻细胞胞外分泌物、温度、pH等有密切关系:铜绿微囊藻处于稳定期以及中性到弱碱性的pH范围有利于PAC混凝;温度对PAC混凝的影响与生长期有关,24-26℃对稳定期藻类的混凝沉淀最有利,对数期和衰亡期藻类需要较高的混凝温度(28-30℃);各个生长期铜绿微囊藻的胞外分泌物均有助于PAC的混凝沉降。天然水体中这些因素的耦合作用使得混凝工艺单元有效控制藻类变得困难。控制某一个或几个因素可以改善铜绿微囊藻混凝效果,其中以调节进水pH最为方便。
余国忠栗印环黄斌高平文喆王占生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混凝工艺混凝沉降烧杯试验DH
沸石去除铜绿微囊藻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用粒径 0 .2 8mm以下的沸石粉处理实验室培养、处于稳定期的铜绿微囊藻水样 ,结果表明 :沸石粉颗粒通过吸附—沉淀作用 ,使铜绿微囊藻细胞及其群体产生沉降 ,且沉降性能稳定 ,并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氨氮和活性磷 ,特别是对活性磷吸附牢固 ;沸石粉效果的显著性与其投加量有关 ,投加量越高 ,效果越显著 ;
黄斌余国忠栗印环
关键词:沸石粉铜绿微囊藻氨氮活性磷
甲酰基甲硫酰基双烯酮异构化反应的理论研究
2001年
用从头算方法对甲酰基甲硫酰基双烯酮两种形成不饱和四员杂环硫杂环丁烯酮或氧杂环丁烯酮的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 ,优化得到反应途径上的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构型 ,通过振动分析对过渡态进行了确认 .研究结果表明 :两个异构化反应的闭环产物均不如开环反应物稳定 ,形成硫杂环丁烯酮的反应无论从热力学还是从动力学角度都比形成氧杂环丁烯酮的反应容易 .
栗印环曾小兰王岩
关键词:异构化从头算反应机理
阴-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对酸性靛蓝的吸附及动力学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复合改性膨润土制备阴-阳离子有机膨润土.研究了阴-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对废水中酸性靛蓝的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及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阴-阳离子有机膨润土明显提高了膨润土对酸性靛蓝的吸附能力.当溶液pH2、常温、振荡时间75 min、阴-阳离子有机膨润土用量4g/L时,阴-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对浓度为201.82 mg/L的酸性靛蓝的脱色率达99.87%,最大吸附量为50.387mg/g.阴-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对酸性靛蓝的吸附规律符合Freund 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动力学遵循Freund lich方程描述的规律.
栗印环李鸿雁张秀兰胡付欣张萌萌
关键词:阴-阳离子有机膨润土酸性靛蓝吸附动力学
膨润土洗涤剂制备及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对用膨润土制备膏状洗涤剂的工艺进行了探讨 ,并对产品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产品对重油垢有极强的去污力 ,为扩大膨润土的应用领域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杨性坤栗印环
关键词:膨润土膏状洗涤剂洗涤剂
超声波辅助粉煤灰/淀粉吸水保水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超声波辅助合成粉煤灰/淀粉吸水保水复合材料,考察了粉煤灰、淀粉、交联剂、引发剂及中和度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吸水倍率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分析样品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粉煤灰、淀粉与丙烯酸交联聚合良好.当粉煤灰、淀粉、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分别为丙烯酸单体质量的10%、5%、0.11%和0.20%,中和度为80%,反应温度为80℃时,复合材料吸自来水倍率达571.6 g/g,吸NaCl水溶液倍率达74.5 g/g.
栗印环张秀兰宋信虹闫小舍
关键词:超声波辅助粉煤灰淀粉复合材料
表面活性剂改性有机沸石对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被引量:3
2011年
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合改性沸石,制备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沸石,利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表征了改性前后沸石的结构,并研究了改性沸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改性后沸石的吸附性能明显增强;在溶液pH 8、常温、吸附时间100 min、改性沸石用量20 g/L条件下,160 mg/L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率达99.32%.其吸附动力学行为遵循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平衡吸附量Qe与平衡浓度ce之间的关系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张秀兰栗印环张灵芝张至杰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改性沸石废水亚甲基蓝
淀粉接枝丙烯酰胺/沸石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淀粉接枝丙烯酰胺/沸石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研究了淀粉与单体的配比、沸石添加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中和度对吸水倍率的影响,探讨了复合材料的保水性,用红外光谱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沸石在聚合物中能较好分散,复合材料吸自来水倍率达365g/g,对生理盐水溶液的吸水倍率达67g/g,其保水性能良好。
张秀兰栗印环杨鑫刘国亮吕艳阳
关键词:丙烯酰胺沸石淀粉高吸水性复合材料
天然沸石对肥料的控释作用探究被引量:4
2013年
用天然沸石作包裹剂,正硅酸乙酯作为粘结保护层,将氮、钾、磷在不同分散剂中包裹处理,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样品的官能团,通过滴淋实验测试肥料的控释性能。结果表明,用沸石包裹的氮、钾肥相对于纯的氮、钾肥肥效释放明显减缓,而用沸石包裹的磷肥则具有促释作用,以正硅酸乙酯为粘结保护层的肥料控释作用较好。
栗印环张秀兰秦雪朱伟佳刘林东申盼
关键词:沸石正硅酸乙酯粘结控释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