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波

作品数:16 被引量:176H指数:9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生物学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水母
  • 3篇丰度
  • 3篇浮游
  • 2篇三峡大坝
  • 2篇生态研究
  • 2篇生物地球
  • 2篇生物地球化学
  • 2篇生物量
  • 2篇水母类
  • 2篇水蚤
  • 2篇群落
  • 2篇物量
  • 2篇南黄海
  • 2篇浮游动物
  • 2篇长江口
  • 2篇大坝
  • 1篇低氧
  • 1篇低氧环境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16篇杨波
  • 9篇孙松
  • 5篇张芳
  • 3篇李超伦
  • 3篇吉鹏
  • 2篇王保栋
  • 2篇霍元子
  • 2篇赵进平
  • 1篇张光涛
  • 1篇蒲新明
  • 1篇韦钦胜
  • 1篇孙军
  • 1篇曹勇
  • 1篇沈志良
  • 1篇王倩
  • 1篇赵永平
  • 1篇张武昌
  • 1篇高尚武
  • 1篇申欣
  • 1篇蒲书箴

传媒

  • 9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国藻类学会...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工程影响下长江口羽状锋区的位移
大河河口的羽状锋区往往出现浮游植物生物量最大值,其原因是羽状锋区浊度的降低和丰富营养盐的存在刺激浮游植物生长。但是,不同河口及同一河口的不同径流条件下,浮游植物生物量最大值所处的盐度区域(即羽状锋)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三...
王保栋杨波
关键词:长江口三峡大坝
低氧环境对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前,低氧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海洋环境问题,而且有逐步恶化的趋势,据报道,世界范围内的低氧区已经由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20多个增长到现在的400多个。尤其是在近海海域,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
杨波王保栋韦钦胜孙霞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低氧环境生源要素沉积物环境问题近海海域
2000年秋季南黄海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及其与浮游动物的关系
本文利用2000年10-11月在南黄海1个航次的调查资料,研究浮游植物和优势桡足类的分布特征。共鉴定浮游植物121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有硅藻类98种,甲藻类20种。浮游植物细胞总量为24个/L-4311个/L,高值区...
吴玉霖孙松张永山杨波吉鹏蒲新明
关键词:浮游植物中华哲水蚤南黄海
胶州湾叶绿素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其周年变化被引量:47
2005年
2003年6月—2004年5月对胶州湾及邻近海域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变化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叶绿素a全年平均浓度为2.81mg/m3,月平均浓度变化范围为0.73—8.44 mg/m3。整个海域叶绿素a浓度周年变化呈现双峰型,分别在夏季8月和冬季2月出现两个高峰,但是不同区域的变化幅度不同,其水平分布格局为湾内高于湾外,湾内北部高于南部。营养盐浓度变化与叶绿素a浓度的变动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但是在局部海域硅酸盐对冬季浮游植物水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综合分析营养盐、叶绿素a和浮游动物的周年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显示,下行控制(Top-down control)在胶州湾浮游植物的数量变动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李超伦张芳申欣杨波沈志良孙松
关键词:叶绿素A周年变化
胶州湾水母类生态研究 Ⅰ.种类组成与群落特征被引量:24
2005年
根据2003年5月—2004年9月胶州湾浮游生物浅水Ⅰ型网中水母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胶州湾水母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共记录水母34种,其中水螅水母类31种,管母类2种,钵水母类1种,属胶州湾首次报道的有3种;订正并列出了到目前为止的胶州湾水母种属目录,累计共60种,其中水螅水母类52种,管水母3种,钵水母4种,栉水母1种。分析其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全年共有9种优势种,各月份水母的优势种类不尽相同,薮枝螅水母和半球美螅水母为春季和夏季的主要优势种,五角水母为秋季的主要优势种,八斑芮氏水母为冬季的主要优势种;水母的总丰度在调查时期内有3个高峰,分别为2003年6、9月份、2004年3月份,3月份作为最高峰丰度高达120.42ind/m3;总种类数以2003年5、6月份为最多,共14种;1年中,5—11月份的群落多样性指数较12—4月份高;2003年12月到2004年3月各月优势种到下个月的更替基本是完全的(更替率为100%),其它月份优势种的更替或者部分更替(0<更替率<100%),或者没有更替(更替率为0)。本文中作者对80年代以来水母类的优势种、总种数及总丰度的变化进行了讨论,总种数比90年代有所增加,但未达到19841、985年的水平;水母的总丰度水平也较809、0年代要高。本文中作者把胶州湾水母生态类群分为近岸低盐生态类型和大洋暖水性生态类型。
张芳孙松杨波
关键词:水母群落特征丰度
胶州湾水母类生态研究 Ⅱ.优势种丰度的时空分布被引量:11
2005年
根据2003年5月—2004年9月胶州湾浮游生物浅水Ⅰ型网中水母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胶州湾水母类优势种丰度的季节变化及水平分布。结果表明,对于优势度最大的优势种,半球美螅水母一年中有6月和9(8)月两个丰度高峰,2003年6月丰度最高,达29.5ind/m3,占当月水母总丰度的47.2%;薮枝螅水母一年中有9(8)月份和4月份两个丰度高峰,2003年9月份的丰度最高,达12.9ind/m3,占当月水母总丰度的17.4%,4月份该种的丰度占水母总丰度的93.1%;五角水母在9月份丰度高达28.8ind/m3,占当月水母总丰度的38.7%;八斑芮氏水母23、月份的丰度均很高,分别为64.7ind/m3、118.0ind/m3,分别占水母总平均丰度的99.5%和98.0%。对于优势度较小的优势种:四枝管水母、日本真瘤水母、四手触丝水母,真拟杯水母和锡兰和平水母,由于在个别月份占优势,其丰度高低随种类的不同及所在月份的不同而不同。就丰度水平分布来讲,不同优势种类的分布不同时间有所不同,但其丰度分布大都倾向于以湾顶区、湾西部、湾东北部、东部港口沿岸、黄岛沿岸为密集中心。
张芳杨波张光涛
关键词:水母优势种丰度
黄海小型水母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1
2012年
根据"973"项目2000年10月—2007年8月浮游生物大网样品,对黄海小型水母类的种类组成及其丰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各优势水母种类在黄海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海测区内小型水母整体丰度较低,且主要分布在50m等深线以浅海域,各小型水母类群如水螅水母类,管水母类和栉水母类以及10种优势种类的季节更替非常明显。与其它海域相比,黄海小型水母丰度水平最低,平均为0.8ind/m3,占整个浮游动物丰度的比例小于0.5%,因此从丰度上看,小型水母在黄海浮游动物功能群中并不占优势。
孙松张芳李超伦杨波吉鹏
关键词:水螅水母管水母
南海北部冬季和夏季浮游哲水蚤类群落被引量:15
2010年
根据2004年2月10日-3月6日(冬季)和8月26日-9月6日(夏季)在南海北部的两个航次中用浮游动物大网垂直拖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该海域的浮游桡足类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哲水蚤类70种,冬季航次62种,夏季航次62种,种类的季节变化不大。在海洋站位,每个站位出现的哲水蚤类为4-41种,近岸的站位出现的种数少,向远海逐渐增多。哲水蚤总丰度冬季为10-353个/m3,夏季为13-205个/m3,从近岸到远海减少。哲水蚤生物量干重冬季为0.80-33.39mg/m3,夏季为0.64-5.81mg/m3,从近岸到远海减少。种类多样性指数采用香农-威弗指数,冬季为0.80-4.39,夏季为2.12-4.66,在近岸较低,远海较大。优势度大于2%的种被认为是优势种。冬季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狭额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tenuis)、弓角基齿水蚤(Clausocalanus arcuicornis)、长尾基齿水蚤(Clausocalanus furcatus)、达氏波水蚤(Cosmocalanus darwini)。夏季的优势种(类)为: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小哲水蚤(Nannocalanus minor)、狭额真哲水蚤、亚强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小拟哲水蚤、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柱形宽水蚤(T.stylifera)、异尾宽水蚤(T.discaudata)。这些种在各个站位占总丰度的15%-92%(平均为48%)。优势度大于5%的种有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狭额真哲水蚤、锥形宽水蚤、异尾宽水蚤,各种的丰度(除狭额真哲水蚤外)从近岸向远海降低。在远海深水的站位,出现了热带暖水种乳点水蚤属的腹突乳点水蚤(Pleuromamma abdominalis)、瘦乳点水蚤(P.gracilis)和粗乳点水蚤(P.robusta)。哲水蚤目种丰富度、桡足类丰度、多样性指数、优势种丰度从近岸到远海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桡足类群落从近岸到远海的演替。
张武昌高尚武孙军陶振铖杨波孙松
关键词:哲水蚤目桡足类多样性
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长期变化被引量:38
2011年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群,是海洋食物网的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基于胶州湾浮游动物长期观测资料,本文系统分析了1977—2008年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胶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之后胶州湾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达到0.361g/m3,为20世纪90年代的3.54倍。浮游动物的季节变化规律已由20世纪90年代夏季生物量和丰度最高的季节变化特征转变为2000年之后春季生物量和丰度最高,夏季次之的季节变化特征。胶州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发生改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胶质类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表现为升高的现象,水母和被囊类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达到20世纪90年代的5倍以上。桡足类、毛颚类等浮游动物类群的长期变化趋势呈现波动状态。
孙松李超伦张光涛孙晓霞杨波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物量水母
黄海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丰度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0
2006年
根据2001年3、5、6、7、8、11月黄海6个航次的大容量采水器(59L)中浮游动物的样品资料,对小拟哲水蚤无节幼体及该种桡足幼体和成体丰度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拟哲水蚤桡足幼体和成体3月份在整个黄海测区内的丰度较低;5月份除山东半岛南岸三个高值站位,外海相对比近岸高;6、7月份的丰度水平最高,7月份航次中,丰度最高的站位可达10555ind/m3,整个测区内,海州湾内侧高于外侧;8月份,测区内的丰度分布相对均匀,丰度较低;11月份,测区小拟哲水蚤的分布相对也比较均匀。小拟哲水蚤无节幼体的丰度在黄海测区内的分布格局与该种桡足幼体及成体丰度的分布格局在3、5、6、7月份比较吻合,在8、11月份吻合程度较差。不同月份小拟哲水蚤的分布与温度、盐度、叶绿素a的关系不尽相同;其受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大,受盐度、叶绿素a影响较小。
张芳孙松杨波吉鹏
关键词:丰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