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光
- 作品数:32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亚全能干细胞群生物学特性及移植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赵春华房伯俊韩钦史明霞张伟郑春梅陈磊李静曹莹刘艳宁郭虹呼莹杨少光马丽马冠杰姜学英薛社普
- 关键词:全能干细胞胎儿分化潜能多能干细胞人体干细胞
- 胎儿肺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重编程初探
- 2014年
- 该文主要研究将进行胎儿肺部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fetal lung,FL-MSCs)转变成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首先使用酶消化法对胎儿肺部组织进行分离,然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并成功获得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使用共聚焦技术检测获得的细胞,发现角蛋白表达呈阴性;共聚焦技术检测c-Myc、Oct4、Nanog以及Nestin四个干性相关因子,发现它们呈阳性;检测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的免疫表型,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判断标准;然后进行诱导分化实验,发现这些细胞可以向成脂、成骨细胞分化,经过以上实验鉴定获得的成纤维细胞为FL-MSCs。使用Yamanaka四因子体系对FL-MSCs进行诱导,可以形成类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细胞)的克隆,采用核型分析、STR检测分析以及畸胎瘤形成实验初步验证获得的克隆为iPS。
- 池颖杨少光徐方运王有为韩之波赵钦军马凤霞陈芳卢士红韩忠朝
-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分化为心血管组织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验证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化为心血管组织的潜能。方法用5-氮胞杂苷诱导MSC向心肌细胞分化,用VEGF-B诱导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异丙肾上腺素法制成NOD/SCID小鼠心肌损伤模型,经尾静脉注入标记的MSC。免疫荧光法检测MSC的体内、外分化。结果在体外,经诱导的MSC表达肌凝蛋白重链和肌钙蛋白I,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在体内,标记的MSC表达阳性的肌凝蛋白重链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结论MSC可分化为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是再生医学的理想种子细胞。
- 刘煜昊房佰俊史明霞杨少光廖联明赵春华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 胎肺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为巨核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本研究探讨胎儿肺部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体外对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扩增为巨核细胞的影响。取脐血单个核细胞,在TPO,IL-l1,肝素的扩增体系中分为2组培养。第1组为脐血单个核细胞单独培养,第2组脐血单个核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在第7,10,14天时进行活细胞计数,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1a和CD61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14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DNA含量。结果表明,第2组在第10天时获得的CD41+细胞和CD61+细胞数量最多,分别为第1组的4.5倍和4.7倍;但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显示,2个组的CD41a+和CD61+细胞的核发育不成熟。结论:胎肺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刺激CD41a+和CD61+细胞生成,但不能促进幼巨核细胞核的发育。
- 张晓光杨少光任红英赵钦军韩忠朝
- 关键词:脐血单个核细胞巨核细胞
- 成体骨髓源多能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参与体内组织再生与修复的研究
- 目的:探讨成体骨髓源多能间充质干细胞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对象与方法:1、分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经特殊培养基培养,获得Flk-1+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2、动物模型的建立:雌性C57BL/6小鼠致死量照射后移植同基因骨...
- 赵春华房佰俊邓为民韩钦廖联明史明霞张伟郭虹刘煌昊葛薇李长虹呼莹马丽马冠杰张玲曹莹李董杨少光刘杰文姜学英尤胜国
- 关键词:免疫表型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
- 文献传递
- 荧光标记寡核苷酸的细胞摄取特性
- 寡聚核苷酸片段越膜机制是分子生物学及医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用荧众素标记寡核苷酸片段为越膜机制的研究和基因表达提供更直接的研究方法。本研究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 FITC,5’端标记合成的寡聚核苷酸进行膜通透
- 傅磊林卓坤宗建超何一心蔡辉国蔡英林杨少光宋增璇
- 关键词:细胞摄取寡核苷酸
- 文献传递
- Flk1^+间充质干细胞减轻四氯化碳导致的肝纤维化的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许多慢性肝脏疾病都会发生肝纤维化,但是目前尚缺乏对肝纤维化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实验发现,Flk1(fetalliverkinase)阳性间充质干细胞(MSC)能够减轻四氯化碳(CCl4 )所致小鼠肝纤维化。取雄性BALB c小鼠骨髓,分离培养Flk1+ MSC ,用CCl4 制作雌性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在CCl4 损伤后立即或1周后经尾静脉注射Flk1+ MSC ,2或5周后检测受体小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和供体细胞的植入。结果发现,CCl4 损伤后立即注射Flk1+ MSC ,可以使肝脏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减少胶原沉积,使肝脏羟脯氨酸含量及血清纤维化指标显著下降;而损伤1周后注射细胞则无明显变化。免疫荧光、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证实,在受体肝脏中有供体细胞植入,呈上皮细胞形态,并表达白蛋白,但是数量很少。因此,Flk1+ MSC具有潜在的植入肝组织的能力,并可能启动肝组织的内源性修复,减轻CCl4 导致的肝纤维化。
- 史明霞房佰俊廖联明杨少光刘煜昊赵春华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CD4^-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对正常CD4-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和分离15例AA患者和10例正常人BM-MSCs进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结合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MSCs的形态和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诱导BM-MSCs成骨和成脂,综合进行BM-MSCs鉴定。BM-MSCs与免疫磁珠负集的外周血CD4-细胞共培养观察其对CD4-细胞功能的影响,采用倒置显微镜和BrdU方法分析CD4-细胞的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CD4-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正常人和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呈长梭形,辐射状或旋涡状贴壁生长;诱导后均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均表达CD105、CD73、CD90、CD29、CD44、CD49e、CD166、CD13和HLA-ABC,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患者BM-MSCs抑制CD4-细胞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减弱(P<0.05)。同时,AA患者BM-MSCs抑制CD4-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调节CD4-细胞免疫功能方面存在缺陷,可能进一步加重骨髓免疫损伤。
- 李建平杨少光卢世红王莉陈绍斌沈括韩国雄艾国王小蕊李晓炜李文倩冯建明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间充质干细胞
- 一株能诱发小鼠白血病的人骨髓细胞系被引量:6
- 1996年
- 将正常人去贴壁细胞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与食道癌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单层共同培养。经5周与基质细胞共生后,可脱离基质独立生长。已传50代以上,命名B3HM细胞系。该细胞倍增时间为48小时。有较强的克隆性,5×104细胞可生成423±87.7个集落。免疫荧光表面标记显示CD19、CD20、CD13、CD15阳性,说明该细胞为带B淋巴细胞和粒细胞表面标记的转化细胞系。B3HM细胞用小鼠单抗Thy1.2、lyt2、L3T4和SMIg全显示阴性。B3HM细胞移植和细胞匀浆移植均可引起小鼠白血病,而且为可移植性。该细胞EB病毒和小鼠逆转录C型病毒检查阴性。发病的615小鼠脾细胞表面标记Thy1.2<10%阳性,L3T4>80%阳性,提示为T淋巴细胞白血病。B3HM细胞致小鼠白血病的机理还不清楚。
- 姜学英马月霞杨少光张丽艳宋增璇
- 关键词:白血病小鼠
-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比较
-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容易扩增,免疫源性低,可以考虑组织工程与创伤修复。MET(mesenchymal endothelial-transition)间充质-内皮细胞转换。伤口愈合中血管内皮生长和...
- 杨少光池颖戎丽娟邢文卢士红赵钦军马凤霞韩忠朝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细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