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卫

作品数:34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文化科学
  • 6篇理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0篇教育
  • 4篇研究生教育
  • 2篇学科
  • 2篇学术
  • 2篇学位
  • 2篇智力
  • 2篇智力学
  • 2篇熔焊
  • 2篇数据流
  • 2篇数量级
  • 2篇铁电
  • 2篇铜合金
  • 2篇教育信息
  • 2篇教育信息化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焦耳热
  • 2篇合金
  • 2篇合金分析
  • 2篇范式
  • 2篇高通量

机构

  • 32篇浙江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清华大学
  • 3篇国家自然科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国家外汇管理...
  • 2篇中国科学院文...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工程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江苏省教育厅

作者

  • 32篇杨卫
  • 6篇杨卫
  • 3篇刘嘉斌
  • 3篇王宏涛
  • 2篇方菲
  • 2篇王小奕
  • 2篇黄金霞
  • 2篇刘细文
  • 1篇周昊飞
  • 1篇陈琳
  • 1篇白春礼
  • 1篇肖曼
  • 1篇龚旗煌
  • 1篇吴启迪
  • 1篇方攸同
  • 1篇王树国
  • 1篇钟秉林
  • 1篇朱邦芬
  • 1篇林忠钦
  • 1篇张杰

传媒

  • 3篇学位与研究生...
  • 2篇教育与职业
  • 2篇力学与实践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力学进展
  • 2篇信息化建设
  • 2篇新远见
  • 2篇大学与学科
  • 1篇新华文摘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教育家
  • 1篇科学与社会
  • 1篇科教发展研究
  • 1篇中国2010...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199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高通量制备铜合金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通量制备铜合金的方法。本发明利用脉冲电流在两个纳米突触之间产生焦耳热实现瞬间熔化和凝固,以模拟传统熔铸过程的熔炼和凝固过程,在该过程中两个纳米突触化学元素发生扩散混合,使得中间熔焊区成分包含两侧纳米突触...
王宏涛刘嘉斌杨惠雅杨卫
文献传递
力之大道两周天被引量:4
2018年
力之大道两周天,旨在说明无论是工程还是科学问题,处处都有力学的道理。以此为纲,交流7个工程问题,7个科学问题,各取一周天之数。讲述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缅怀钱学森先生的传承与思想;第二、三部分分别介绍7个工程案例和7个科学案例。工程的案例旨在说明力学之硕果,科学的案例旨在说明力学之源泉。
杨卫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被引量:1
2022年
焦点: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从单个培养的模式逐步演进至适度规模培养的阶段。科学创新人才群体的涌现已经在国内外不乏其例。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凭着真实的创新实践历练的,不是动用公共资源打造的。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应遵循的原则是: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控制好适度规模,不断涵养学科文化。
杨卫
关键词:公共资源教育资源投入
教育·信息·人--思维流与数据流的交织
教育和信息这两个要素必然还需要第三个要素把它们交织在一起,这个因素就是“人”。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流和数据流的交织过程。这可以从三个基本的要素去审视。人是教育和信息的受体,同时它又是进行教育的主体,又是信息的源泉...
杨卫
关键词:教育事业信息化建设数据流
文献传递
中国40年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与学科演化的动力学模拟被引量:4
2021年
在研究生教育动力学理论框架指导下,结合我国规模化研究生教育40年来的统计数据,构建研究生教育学位产出方程和学科建设方程。按最小二乘法确定模型参数,并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给出40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和学科规模(包括学位授予单位数量和学位授权点数量)的演化历程,说明了研究生教育动力学理论的预测能力。
常若菲杨卫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动力学
《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专家解读被引量:25
2021年
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印发《关于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杨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旗煌,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杨斌,天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东寒,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兼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周光礼,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阎光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别敦荣分别撰文,从不同角度解读《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
杨卫杨卫龚旗煌龚旗煌杨斌葛道凯金东寒林忠钦葛道凯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构筑开放科学行动路线图把握开放科学发展机遇被引量:18
2023年
开放科学已达成全球共识,全球开放科学治理需要中国。为把握发展机遇,文章调研分析全球开放科学发展态势及其对科学界的影响,基于我国开放科学实践案例,阐述我国开放科学发展现状与挑战。据此设计我国开放科学路线图,以开放科研基础设施、开放科学政策为关键抓手,提出推进我国开放科学发展的建议。
杨卫刘细文黄金霞黄金霞常若菲
我国开放科学政策体系构建研究被引量:17
2023年
开放科学已经上升到全球战略层面。开放科学政策将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加速器”作用。当前我国在开放获取政策、开放科学基础设施政策等制定与支持仍显不足。我国开放科学政策的现实需求来自我国正在形成的开放创新科研场景,长期需求来自开放创新生态的构建。文章研究提出符合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的开放科学政策体系,提出适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科学建议书》的政策行动建议。
杨卫刘细文黄金霞黄金霞郑新曼肖曼
教育信息化
2010年
当代信息技术使得教育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现在社会要求人人都应具有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这也使得跨越了时空障碍的远程教育等新的学习形式成为可能,从而为真正实现人的终身学习提供可能性。与教育一样,世界各国的科学研究事业更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本节将重点讨论在构建智慧生活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教育的信息化。
吴启迪杨卫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终身教育信息社会终身学习网络技术远程教育
教育、信息、人——思维流与数据流的交织
2010年
教育、信息这两个要素必然是由第三个要素把它们交织在一起,这就是“人”。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也是思维流和数据流的交织过程。人是教育和信息的受体,同时它又是进行教育的主体,又是信息的源泉。而教育最终极的目标是要为人类的发展,所以教育对人的整体推动应该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教育又把比较散乱的信息进行结构化,
杨卫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据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