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乳腺
  • 4篇腺癌
  • 3篇乳腺癌
  • 3篇手术
  • 2篇外科
  • 2篇疗效
  • 2篇甲状腺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破裂
  • 1篇钝性
  • 1篇性病
  • 1篇修补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引流

机构

  • 10篇湖北医药学院
  • 2篇十堰市人民医...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湖北省丹江口...

作者

  • 12篇杜正文
  • 9篇王玉明
  • 9篇高迎飞
  • 5篇李新秋
  • 3篇师贞宗
  • 3篇朱德强
  • 3篇杨梁
  • 1篇赵光恒
  • 1篇吕云福
  • 1篇李雅琼
  • 1篇朱黎明
  • 1篇韩斐
  • 1篇高玉宝
  • 1篇汪令成
  • 1篇朱德强
  • 1篇王玉明

传媒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消肿方结合四子散外敷治疗甲状腺术后肿胀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消肿方结合四子散外敷治疗甲状腺术后肿胀的疗效。方法将甲状腺术后一周肿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2例)给予内服消肿方,同时使用四子散外敷颈部;对照组(48例)常规使用TDP治疗仪理疗,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肿胀消退情况、颈部不适感发生率、炎症指标等。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肿胀消退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颈部不适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消肿方结合四子散外敷是治疗甲状腺术后肿胀的有效方法,效果显著,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杜正文赵光恒高迎飞王玉明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肿胀消肿方四子散
浸润性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中骨桥蛋白及相关因子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检测不同性质乳腺组织中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乳腺肿瘤激酶(Brk)表达量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9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6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和3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OPN、VEGF-C和Brk的表达情况,比较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种蛋白OPN、VEGF-C和Brk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均呈现出较高的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56.5%和70.7%,与乳腺良性病变以及正常乳腺组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OPN、Brk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以及组织病理学分级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VEGF-C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的OPN、VEGF-C和Brk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而在正常乳腺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三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正常乳腺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OPN、Brk与VEGF-C的表达量均依次升高。OPN可能通过介导VEGF-C蛋白刺激内皮细胞黏附和迁移而加速血管形成,通过参与新血管生成和肿瘤的侵袭进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三者的表达量均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杜正文高迎飞王玉明李新秋杨梁
关键词:乳腺肿瘤骨桥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人肝癌组织GRP、GRP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胃泌素释放肽(gastrin-releasing peptide,GRP)是与蛙皮素同源的小的调节肽,GRP和GRP受体(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GRPR)在较大范围的人类肿瘤高度表达,GRP作为有丝分裂因子促进肿瘤的进展。我们利用人肝癌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肝癌组织中GRP、GRPR的表达,分析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李新秋王玉明杜正文吕云福
关键词:人肝癌组织GRP胃泌素释放肽有丝分裂因子免疫组化检测
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病情进展的关系
2015年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由血液倒流或回流障碍所导致的,以下肢静脉持续高压为特点的血管性疾病。炎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都属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炎性细胞因子家族中最关键的因子,是机体炎性反应中最重要的炎性介质之一[1]。
杜正文高迎飞王玉明杨梁
关键词:TNF-Α静脉功能不全溃疡
甲状腺双侧缺如合并甲状腺峡部腺瘤1例
2011年
患者,女,38岁,发现颈部肿块1年余于2010年10月25日入院。既往于1992年因先天性室间隔缺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体格检查:颈前区气管前方可扪及一肿块,约2 cm×2 cm,质韧,无压痛,肿块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双侧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入院后行心脏彩超未发现心室内异常血流,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峡部实性结节,双侧甲状腺缺如,甲状腺功能正常。临床诊断考虑为:
杜正文王玉明高迎飞李新秋朱德强
关键词:甲状腺峡部缺如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甲状腺功能正常腺瘤
超声定位下扩张导管碳化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扩张导管碳化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超声定位下扩张导管碳化治疗的4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43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15-45 mL,平均25 mL;术后住院时间6-15 d,平均9 d;高负压引流管拔出时间4-12 d,平均6 d。所有患者的术后美容效果均满意。术后所有患者均获访1年,有3例患者于术后1年内复发,给予再次定位窦道切除后治愈。结论对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定位下扩张导管碳化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高迎飞杜正文王玉明韩斐李雅琼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定位
脾动脉瘤破裂的外科诊治——附5例报道
2016年
脾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疾病,患病率约占总人口的1%[1]。脾动脉瘤对人体潜在的威胁是瘤体破裂大出血,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合理的诊疗程序和及时的外科处理是救治脾动脉瘤破裂的关键。从1990年1月至2012年1月,本科成功救治此类患者5例,现将救治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杜正文朱黎明高玉宝高迎飞
关键词:脾动脉瘤外科
乳腺癌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理念在乳腺癌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58例,围手术期采用FTS处理,以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行传统围手术期处理的乳腺癌患者11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适感发生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进食下床时间、引流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快速康复组围手术期口干、饥饿、术前晚入睡困难发生率分别为8.86%、10.76%和5.06%,传统组分别为31.25%、35.71%和2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8±20)分钟和(140±40)ml,传统组分别为(90±18)分钟和(160±4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分别为(12.3±2.1)小时、(24.2±4.8)小时和(5.2±1.1)天,传统组分别为(18.1±2.3)小时、(36.5±5.1)小时和(7.4±1.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为(6.1±1.2)天,传统组为(7.5±1.3)天,治疗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80%,传统组为1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理念在乳腺癌围手术期应用安全有效,可以促进息者的快速康复,住院时间缩短,患者总并发症率减少。
杜正文高迎飞王玉明杨梁
关键词:乳腺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
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喉返神经保护的体会被引量:2
2011年
甲状腺癌中90%以上属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cancer,PTC),并且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增加也以PTC为主。喉返神经(RLN)损伤引起的声音嘶哑是临床上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最常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0.3%~9.4%,单侧损伤会引起声音嘶哑,双侧损伤会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及窒息。故术中保护RLN显得非常重要。现就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8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杜正文王玉明朱德强高迎飞李新秋师贞宗
关键词:甲状腺癌甲状腺切除术喉返神经
20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的诊疗和预后评价进行总结为以后诊疗提供信息参考。方法:对1990年~1994年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20例双侧乳腺癌患者和1989年~1994年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40例单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0例行双侧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出院后继续随访5年以上,存活17例,失访2例,死亡1例,转移到其他脏器者有1例,局部复发2例,绝经后存活7例,存活率为100%,绝经前存活10例。结论:单侧原发性乳腺癌术后,对侧乳腺癌的5年发病率为3.2%~4.1%。现常用国外的双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①病灶双侧等大,淋巴结都没有区域性转移;②双侧以前都没经过治疗;③双侧无皮下淋巴组织侵犯形式的病灶,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双侧乳腺癌发生间隔的时间长短和患者的年龄是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预后情况影响的主要因素。
师贞宗王玉明汪令成朱德强杜正文
关键词:原发性乳腺囊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