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骶尾
  • 3篇骶尾部
  • 3篇骶尾部畸胎瘤
  • 3篇外科
  • 3篇细胞
  • 3篇畸胎
  • 3篇畸胎瘤
  • 3篇干细胞
  • 3篇CD13
  • 3篇CD133
  • 3篇成人
  • 2篇手术
  • 2篇硫化氢
  • 2篇腹壁
  • 2篇癌干细胞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变异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变异
  • 1篇胰腺

机构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陕西省第二人...
  • 1篇海阳市人民医...

作者

  • 16篇李鹤
  • 11篇刘浩
  • 7篇王丹
  • 7篇陈刚
  • 4篇陈进才
  • 3篇苟毅
  • 3篇金世龙
  • 3篇龙运全
  • 3篇周健
  • 3篇张道维
  • 3篇廖娟
  • 3篇曹洪
  • 3篇余天雾
  • 3篇黄中荣
  • 2篇席孝忠
  • 2篇曹永孝
  • 2篇陈华
  • 2篇李远
  • 2篇任雷
  • 1篇王治伦

传媒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合并感染长期误诊1例被引量:1
2009年
李鹤陈进才陈刚王丹刘浩
关键词:畸胎瘤骶尾部
包皮内板转移治疗阴茎黑色素痣1例
2009年
刘浩任雷席孝忠张道维陈刚李鹤
关键词:阴茎黑色素痣外科手术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收住院的42例成人骶尾部畸胎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骶尾部畸胎瘤因其多发于婴幼儿和儿童时期,而成人发病率较低、病史较长,成人骶尾部畸胎瘤容易漏诊;当骶尾部畸胎瘤合并感染时容易误诊,因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许多良性畸胎瘤发生恶变。结论:成人骶尾部畸胎瘤不易引起患者重视,且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极易造成误诊及漏诊,因此,无论良性、恶性畸胎瘤患者一经确诊均需手术治疗。
张道维李鹤王丹王治伦刘浩
关键词:畸胎瘤骶尾部成人
硫化氢在大鼠急性腹腔感染早期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在大鼠急性腹腔感染早期中的抗炎作用。方法以硫氢化钠(NaHS)作为H2S供体,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盲肠结扎穿刺(CLP)+生理盐水(NS 1 ml/kg)组、CLP+NaHS组和CLP+炔丙基甘氨酸(PAG,一种抑制体内产生H2S的酶的试剂)组,每组各18只。模型制作成功后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每组分别于给药后2、6和12 h各随机选取6只大鼠,检测血清中TNF-α和H2S的含量以及造模6 h回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并观察回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H2S能明显减轻CLP模型组中的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反应时血清TNF-α的含量,减轻中性粒细胞在小肠组织中的浸润。结论 H2S在大鼠急性腹腔感染早期具有抗炎作用。
李鹤刘浩王丹李广顺曹永孝
关键词:硫化氢髓过氧化物酶肿瘤坏死因子-Α
硫化氢在早期急性腹腔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硫化氢对急性腹腔感染早期的抗炎作用,为硫化氢在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硫氢化钠(NAHS)为HS供体,将7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盲肠结扎穿刺(CLP)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9%NS 1ml/KG)组...
刘浩李鹤陈刚王丹曹永孝
关键词:硫化氢抗炎作用CLP
文献传递
CD13^+CD133^+和CD13_-CD133_-肝癌细胞的生物学差异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比较HuH7细胞系CD13+CD133+和CD13-CD133-肝细胞癌(HCC)细胞的生物学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CD13+CD133+HCC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周期、培养10d分化情况、裸鼠体内成瘤能力,以及对5-FU和吡柔比星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分析CD13+CD133+HCC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结果 CD13+CD133+HCC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快于CD13-CD133-HCC细胞,78.45%的CD13+CD133+HCC细胞处于G0/G1期,2.19%处于G2/M期,19.36%处于S期;62.18%的CD13-CD133-HCC细胞处于G0/G1期,11.88%处于G2/M期,25.95%处于S期。在裸鼠体内,1×103个CD13+CD133+HCC细胞即可成瘤,而1×105个CD13-CD133-HCC才可成瘤。CD13+CD133+HCC细胞对5-FU和吡柔比星具有抵抗特性,而其他3种亚群较易被杀灭。FACS分选的CD13+CD133+HCC和CD13-CD133-HCC细胞经过10d培养后,CD13+CD133+HCC亚群的CD13、CD133标志表达与HuH7细胞系相近,而CD13-CD133-HCC细胞不具有此能力。结论 CD13+CD133+HCC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征,可能与临床肝癌复发和转移有关,是临床治疗过程中尤其需要杀灭的细胞。
金世龙黄中荣陈华余天雾曹洪龙运全周健李鹤苟毅李远廖娟
关键词:肝肿瘤肿瘤干细胞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并卵巢动脉变异1例
2009年
刘浩任雷陈刚席孝忠张道维李鹤
关键词:肾积水卵巢囊肿血管变异
As_2O_3在HuH7及CD13^+CD133^+LCSCs增殖和分化中作用的初步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As2O3对人肝癌细胞系HuH7及CD13+CD133+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方法用荧光激活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er,FACS)从HuH7细胞系分选CD13+CD133+LCSCs,MTT和EdU法分析As2O3刺激HuH7及CD13+CD133+LCSCs增殖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3处理第3、5天HuH7细胞凋亡,和As2O3处理第3天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分析HuH7粒细胞白血病(promyelocytic leukaemia,PML)蛋白表达情况。观察As2O3处理前后HuH7对吡柔比星敏感性和肿瘤球形成能力变化。结果早期(5 d)低浓度As2O3促进HuH7和CD13+CD133+LCSCs增殖,高浓度As2O3则抑制CD13+CD133+LCSCs增殖。As2O3虽然没有阻滞HuH7细胞周期,但使G0/G1期细胞降低2.32%。As2O3处理3 d的HuH7细胞凋亡与正常对照HuH7细胞相似,凋亡率在8%~9.5%,第5天使HuH7细胞凋亡率上升到12%~15%,1.0μg/ml As2O3组晚期凋亡率比0.5μg/ml As2O3高。As2O3改变HuH7细胞对THP敏感性,还显著降低CD13+CD133+LCSCs成球能力。HuH7细胞表达PML蛋白,As2O3可使HuH7细胞PML蛋表达降低,而且与HuH7细胞和CD13+CD133+LCSCs增殖有刺激作用,HuH7细胞凋亡及CD13+CD133+LCSCs分化结果一致。结论低浓度As2O3不仅刺激HuH7及CD13+CD133+LCSCs增殖,促进HuH7细胞凋亡,而且可能诱导CD13+CD133+LCSCs分化,其作用通过PML蛋白介导。
金世龙余天雾黄中荣曹洪龙运全周健李鹤苟毅廖娟李远
关键词:癌干细胞三氧化二砷分化
HuH7细胞系CD13^+CD133^+HCC细胞分选及CSCs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CD13、CD133双荧光标志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er,FACS)分选人肝癌HuH7细胞系CD13+CD133+HCC细胞方法及癌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特征。方法 CD13、CD133双标志,采用FACS从人肝癌HuH7细胞系分选出CD13+CD133+HCC、CD13+CD133-HCC、CD13-CD133+HCC、CD13-CD133-HCC等4种细胞亚群;通过CD13+CD133+HCC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形成肿瘤球和裸鼠体内成瘤能力,及对5-FU、吡柔比星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研究,分析CD13+CD133+HCC细胞是否具有CSCs生物学特征。结果人肝癌HuH7细胞系CD13+CD133+HCC细胞占23.8%,3.1%分选为CD13+CD133+HCC细胞,78.45%的CD13+CD133+HCC细胞处于G0/G1期;CD13+CD133+HCC细胞增殖明显快于其他3个细胞亚群;在裸鼠103个CD13+CD133+HCC细胞就可以成瘤,而1.0×105个CD13-CD133-HCC只有2只成瘤(2/5),干细胞培养CD13+CD133+HCC细胞8~15 d形成肿瘤球;CD13+CD133+HCC细胞对5-FU和吡柔比星具有抵抗特性,而其他3个亚群较易于杀灭。结论 CD13、CD133双标志FACS从HuH7分选的CD13+CD133+HCC细胞具有CSCs特征,可能成为HCC治疗靶细胞。
金世龙黄中荣陈华余天雾曹洪龙运全周健李鹤苟毅廖娟
关键词:癌干细胞CD13CD133
硒在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防治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在美国为常见癌症,其在癌症引起的死亡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大部分小型观察研究和干预试验支持对硒在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的防治作用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吸烟和性别可以改变硒的防治作用。硒可能是通过多种途径来防治癌症,尤其是硒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通过调节含硒酶的活性发挥作用。含硒酶基因突变能够改变它的化学防治作用,这一点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在一些大的观察性干预试验研究中采用硒的生物标志,比如硒与维生素E对癌症的防治试验,这些试验对于进一步评价硒的生物防治作用是很重要的。硒酶的多态性的功能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李鹤刘浩
关键词: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含硒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