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菁
- 作品数:49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论胎儿利益的民法保护被引量:1
- 2008年
- 由于胎儿未能成为各国民法上的"人",给胎儿利益的民法保护带来极其巨大的阻碍。这一不足之处与当今尊重、保护人权的思想是不相适应的。胎儿人身利益的保护的立法规定,可在借鉴其他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新的民法典,尽可能对胎儿权益保护作出规范、系统的法律规定。
- 李雪菁杨长春
- 关键词:胎儿民事权利民法保护损害赔偿
- 东南亚国家弱势群体刑罚规制对我国的启示
- 2021年
- 东南亚国家弱势群体刑罚规制各有异同,大体上都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特别保护。通过刑事责任界定、刑罚种类改良、对未成年人无期徒刑进行限制与特别规定、加强非监禁刑适用、改善财产刑、凸显刑罚制度特色等举措,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 李雪菁
- 关键词:弱势群体
- 农民权利保护的特殊性及措施分析
- 2017年
-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阶段,农民的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在社会发展中,要明确农民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制度和法律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保障,确保他们的合理权利不受到侵害,从而促进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和社会和谐,真正为我国的社会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 李雪菁
- 关键词:农民权利
-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探析被引量:1
- 2020年
- 刑事和解是世界各国解决刑事案件的重要手段,其在消除争端和分歧的同时也降低了司法成本,提高了刑事案件解决效率,也为加害人提供了自新机会。我国古来推崇“以和为贵”思想,这与刑事和解基本思想不谋而合。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犯罪率上升,刑事和解制度的高效性与低成本性能很好应对此不利局面。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中早已加入了相关条款,但由于运用时间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提出相应刑事和解制度完善构想:扩大适用范围、降低加害人达成和解的难度、增设专门刑事和解调停机构、完善刑事和解监督体系,以期突破困境。
- 李雪菁
- 关键词:刑事和解
-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基础问题研究
- 2015年
- 当前,食品安全犯罪日益增多,而利用刑法对其惩治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故必须尽快研究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规。从刑法中关于我国食品安全犯罪规制的基础问题入手,通过对食品安全犯罪中"食品"、"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犯罪"、食品安全犯罪范围及其特征等问题进行剖析,为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研究奠定基础,维护人们的身体康健,为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实现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 李雪菁
- 关键词: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
- 转化型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分析
- 2018年
- 近年来,转化型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中涉及一系列争议问题,影响了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因此有必要对转化型故意杀人罪的四大构成要件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该领域的相关理论更科学服务于实践。
- 李雪菁
- 关键词:构成要件
- 刑事和解中的被害人权利保护探析
- 2019年
- 近年来刑事和解制度在各国广受欢迎,刑事和解是由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司法机关的主持下进行协商、和解的制度。其让被害人与犯罪人可以了解对方的想法与需求,并面对面解决问题,同时能惩罚犯罪、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惩罚犯罪一直被严格贯彻,而基于对被害人权利保护,难以充分开展。文章主要围绕刑事和解中的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实际应用价值,存在问题,提出完善意见,获得公平待遇、完善赔偿制、改进补偿制、规范援助制。
- 李雪菁
- 关键词:刑事和解被害人权利保护
-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高校《刑法》课程实践性教学初探
- 2016年
- 随着中国—东盟国际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广西高校在法学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与时俱进的时代机遇。实践性教学在《刑法》课程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广西高校的《刑法》课程在教学定位、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没有针对新环境的需求做出必要的实践性回应。通过找准课程定位、改善教学基础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完善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等手段,有利于解决广西高校《刑法》课程实践性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
- 李雪菁刘秋芷
-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广西高校
- 人性化执行的考量因素——以民事案件被执行人为视角
- 2014年
- 随着执行工作力度的加大,人性化执行在我国法院执行工作中出现的频率日益增大,各种媒体上的报道不乏其例。所谓人性化执行是指享有执行权的执行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工作中以人道主义为基础,以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为准绳,
- 李雪菁
- 关键词:人性化被执行人民事案件考量执行机关
- 广西瑶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的融合路径研究--以文化认同为视域被引量:1
- 2021年
- 文化认同的相关原理,包括文化认同的内涵、意义、形成的特性、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瑶族习惯法与国家刑事制定法存在的差异、冲突,包括文化、制裁的规定、争议处理的程序、制裁的方式,两者各具特点,各有优势与不足。瑶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良好融合的路径,包括: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优化国家法治体系并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改良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民族文化引入乡规民约中,习惯法的善良成分进入国家法的资源库;加强民族、国家法文化的宣传力度;适当借鉴国外、其他地区、其他少数民族的经验,完善相关立法、执法、司法。这些举措是保护民族法文化资源,传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巩固民族平等、团结、和谐的关系,实现我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多元进路。
- 李雪菁
- 关键词:文化认同瑶族习惯法国家制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