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雅琦

作品数:32 被引量:33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28篇土壤
  • 13篇稀土
  • 13篇稀土元素
  • 12篇土壤侵蚀
  • 12篇黄土高原
  • 7篇示踪法
  • 6篇示踪
  • 5篇中子
  • 5篇中子活化分析
  • 5篇活化分析
  • 5篇背景值
  • 4篇REE示踪法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黄土
  • 3篇REE
  • 2篇地域分异
  • 2篇元素背景值
  • 2篇示踪研究
  • 2篇土壤剖面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黄河水利科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作者

  • 32篇李雅琦
  • 25篇刘普灵
  • 20篇田均良
  • 14篇琚彤军
  • 9篇张梅花
  • 4篇周佩华
  • 4篇吴普特
  • 3篇郑世清
  • 3篇武春龙
  • 2篇黄义端
  • 2篇焦菊英
  • 1篇李占斌
  • 1篇杨明义
  • 1篇李勉
  • 1篇涂杰峰
  • 1篇韦红波
  • 1篇郝玉怀
  • 1篇崔灵周
  • 1篇张梅花
  • 1篇陈代中

传媒

  • 8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中国环境监测
  • 3篇核农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稀土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
  • 1篇核技术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环境监测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1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4篇1992
  • 1篇199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中子活化分析被引量:6
2000年
利用中子活化、多道γ能谱仪测定了黄土高原土壤中 32个微量元素含量 ,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表层土壤元素含量和母质层接近 ,反映了黄土高原独特的成土特点 ;黄土高原土壤元素平均含量和全国土壤平均含量相比也较近似 ,表明了黄土物质来源的广域特征。分析结果证明了中子活化分析技术为黄土高原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
李雅琦
关键词:黄土高原微量元素中子活化分析土壤
利用微机制作土壤环境研究中的趋势面等值线图被引量:2
1996年
介绍一种利用微机制作土壤环境元素含量趋势面等值线图的实用方法,其中包括地理背景底图,趋势面等值线图及两圈的套绘技术。本法简便易操作,勿需复杂的硬、软件支撑,利用普遍流行的常用软件,不但能进行趋势面分析及绘图中所需的坐标转换,而且可解决图件套绘中的定位问题,对拥有微机和小型绘图仪的单位均可适用。
李雅琦焦菊英刘普灵
关键词:土壤元素环境土壤学
黄土高原表层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对稀土农用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1995年
用中子活化法(INAA)测定了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类型土壤(表层)104个样品中8个稀土元素(La,Ce,Nd,Sm,Eu,Tb,Yb,Lu),初步探讨了该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区域分布及对稀土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接近全国土壤中的平均含量:主要类型土壤的稀土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为:灰褐土,娄土>黑垆土,黄绵土>灰钙土,与土壤粘粒含量相似,由东南向西北呈下降趋势:该区较适合于农用稀土的推广应用。
刘普灵田均良李雅琦琚彤军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稀土元素稀土肥效
稀土元素在玉米体内的吸收及富集状况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利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测定玉米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的单一稀土含量。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玉米植株体内主要是向结实及生命活动旺盛部位运转。玉米植株在生长各阶段对元素La,Ce,Nd的吸收最为敏感。这3种元素可能是作物体内活性物质的主要激活剂。
琚彤军刘普灵李雅琦张梅花
关键词:稀土元素玉米
土壤侵蚀研究中核示踪技术的应用被引量:10
1998年
核示踪技术是研究土壤侵蚀的一种新技术。本文简述了土壤侵蚀研究中核示踪技术的应用现状,并介绍了一种新方法———稳定性稀土元素(REE)示踪法。该方法可定量测定坡面不同地形部位的相对侵蚀量,揭示侵蚀过程中相对侵蚀量沿坡面的变化趋势,还可反映野外全坡长小区土壤侵蚀的分布模式。应用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土壤侵蚀时空分布、泥沙运移、沉积过程以及小流域泥沙来源等研究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雅琦田均良刘善灵
关键词:土壤侵蚀稀土元素
黄土高原表层土壤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通过中子活化分析 (INAA)技术测定黄土高原灰褐土、娄土、黑垆土、黄绵土和灰钙土等主要类型土壤的 110个土壤样品中八个稀土元素 (L a、Ce、Nd、Sm、Eu、Tb、Yb、L u)的含量 ,研究黄土高原主要土壤稀土元素的丰度状况及其分布规律。
琚彤军刘普灵李雅琦张梅花
关键词:黄土高原表层土壤稀土元素
黄土高原土壤剖面发生学特征和元素背景值的垂直分异现象被引量:6
1992年
在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研究中,所有土壤样品均按A、B、C三个发生层次采样,这对于全国背景值的统计运算及统计单元间的比较,无可置疑,是正确的。但若深入研究区域性土壤元素背景值的形式、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实事证明按照土壤剖面的发生学特征,更详细地划分发生层次,逐层采样,不但更有利于准确划分A、B层的界限,而且对于揭示背景值分异的实质——在土壤发生过程中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的差异,也是完全必要的。本文以黄土高原五个主要土类(含亚类)为例,按照土壤发生层次,讨论土壤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探讨土壤元素背景值垂直分异与土壤剖面发生学特征的内在联系。
田均良黄义端李雅琦
关键词:土壤剖面发生学自然本底值
黄土高原土壤母质中的稀土元素背景值研究被引量:2
1992年
一、样品采集 采样点分布于黄土高原北纬34°到38°,东径103°到112°的黄土沉积区(图1)。采样点的选取是在黄土及土壤的分布基础上随机布点。63个土壤剖面的分配为黄绵土22个,黑垆土18个,(土娄)土10个,灰钙土7个,灰褐土7个。所有土壤剖面均按其发生层次采样。三个典型黄土地质剖面分设在不同黄土地带,按其黄土沉积时序及古土壤发生层次取样。其中35个古土壤的下伏黄土作为不同地带的典型黄土,用以和现代土壤的黄土母质比较。
李雅琦田均良刘普灵
关键词:土壤母质稀土族自然本底值
黄土高原土壤元素含量及其地域分异规律被引量:10
1992年
利用中子活化分析等现代分析技术,对黄土高原土壤中39个常量、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土壤基本上保留了黄土母质的主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黄土在风力搬运过程中的分选沉降规律和土壤发生的生物气候环境是影响土壤元素含量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这一研究也为中国黄土的风成学说提供了土壤地球化学方面的佐证。
田均良李雅琦黄义端李槟刘普灵
关键词:土壤地球化学地域分异
REE示踪条带施放法研究坡面土壤侵蚀垂直分布规律被引量:21
1999年
通过室内模拟和野外小区试验,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手段,进行了运用REE 示踪条带施放法研究坡面土壤侵蚀垂直分布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示踪元素条带施放法研究土壤侵蚀,可定量分析黄土坡面不同坡段的相对侵蚀量,具有满意的试验精度,并揭示了产沙强度随坡长存在3 种变化模式。
琚彤军田均良刘普灵李雅琦张梅花
关键词:中子活化分析土壤侵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