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长红

作品数:35 被引量:226H指数:8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骨折
  • 10篇疏松性
  • 10篇骨质
  • 10篇骨质疏松
  • 10篇骨质疏松性
  • 8篇椎体
  • 7篇压缩骨折
  • 7篇腰椎
  • 7篇椎体压缩
  • 7篇椎体压缩骨折
  • 7篇螺钉
  • 7篇骨质疏松性椎...
  • 7篇骨质疏松性椎...
  • 7篇成形术
  • 6篇疗效
  • 6篇后凸
  • 6篇脊柱
  • 5篇术后
  • 5篇椎弓
  • 5篇椎弓根

机构

  • 35篇延安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35篇李长红
  • 20篇王飞
  • 19篇刘志斌
  • 11篇贺永进
  • 8篇刘延雄
  • 6篇曹强
  • 6篇刘军
  • 5篇杜璠
  • 4篇段明明
  • 3篇王剑飞
  • 3篇周煜虎
  • 3篇张建华
  • 3篇姬小娜
  • 3篇屈晓鹏
  • 2篇郑军
  • 1篇徐正龙
  • 1篇韩芳民
  • 1篇陶惠人
  • 1篇侯海斌
  • 1篇马哲

传媒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临床误诊误治
  • 3篇延安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0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髋关节术后异位骨化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HO)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没有骨组织的软组织内,出现了成骨细胞,并形成了骨组织。HO是髋关节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可能会引起较严重的后果,且由于髋关节骨折术后HO的高发病率及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其预防与治疗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学术界目前对HO发病机制的认识、最有效的预防方案、手术时机的选择、物理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基因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等问题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对HO最新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为髋部骨折术后HO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与治疗提出专业意见。
饶康李长红
关键词:异位骨化髋关节术后
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测量下颈椎椎弓根相关参数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测量下颈椎椎弓根相关参数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例成年人颈椎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颈椎标本的螺旋CT扫描信息直接传送至工作站,在下降椎椎弓根置钉处理的实际要求下,实施容积成像(VR)和多平面重组(MPR),测量椎弓根的相关参数。结果:本组研究中下颈椎椎弓根的外展角平均值为(42.03±7.57)°,前倾角平均值为(76.32±12.05)°,入点到下关节缘的距离平均为(11.25±1.75)mm,入点到侧块外缘距离平均为(2.67±1.23)mm,入点到椎体前缘距离差异较小,平均为(31.44±2.14)mm,椎弓根皮质骨高度平均值为(8.47±1.33)mm,椎弓根皮质骨宽度平均值为(5.55±1.24)mm,椎弓根松质骨高度平均值为(3.69±1.18)mm,宽度为(2.68±1.16)mm,椎弓根皮质高度>宽度。椎弓根松质骨高度两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颈椎椎弓根的松质骨及皮质骨高度大于宽度(P<0.05)。结论:MS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测量下颈椎椎弓根相关参数可以满足测量的需求,可为临床治疗中螺钉置入提供参考数据,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贺永进李长红刘志斌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颈椎椎弓根
3D打印技术在成人胸腰椎骨折脱位围术期的辅助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评价3D打印技术在成人胸腰椎骨折脱位术前医患沟通与手术规划、操作中的辅助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9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谈话、术前规划及手术操作中是否辅助应用3D打印技术分为3D组23例和常规组26例。3D组术前医患沟通、手术方案设计及手术操作辅助应用3D打印技术,常规组术前医患沟通、手术方案设计及手术操作根据CT、MRI等常规影像资料。观察两组术前医患沟通情况、手术情况、手术疗效。结果 3D组术前谈话时间短于常规组,沟通满意程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3D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两组术后1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 01),但两组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成人胸腰椎骨折脱位手术前沟通及手术规划、操作中辅助应用3D打印技术,有助于提高医患沟通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但在术后康复和关节功能改善方面无明显优势。
刘军郝申申刘志斌郭丽萍刘延雄李长红王飞杜璠
关键词:骨折脱位医患沟通
皮质骨通道螺钉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后路融合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8年
背景: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后路融合术中,若采用常规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则略显固定效力不足,易产生螺钉松动、移位、脱出,甚至导致螺钉切割骨质而引发椎弓根发生骨折断裂等并发症。目的:介绍皮质骨通道螺钉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后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皮质骨通道螺钉结合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以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以腰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评估患者的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并计算融合率。结果与结论:(1)患者手术均顺利安全完成,术中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及置钉相关的螺钉把持力不足或钉道破坏等导致置钉失败;术后随访中亦未出现螺钉松动、脱落、融合器移位等并发症;(2)手术时间为(168.5±37.1)min,术中出血量为(184.2±25.9)mL;(3)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而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4)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融合器在位、融合满意,融合率达100%;(5)提示采用皮质骨通道螺钉结合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退行性病变,固定牢固,无置钉相关并发症,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置钉方法。
郝申申李长红刘志斌王飞
关键词:腰椎骨质疏松脊柱融合术骨质疏松症
G型臂X线机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G型臂X线机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6年3月—2017年9月采用PKP治疗OVCF患者154例(182椎体),根据术中引导、监测方法的不同分为G臂组75例(90椎体)和C臂组79例(92椎体),G臂组采用G型臂X线机辅助PKP治疗OVCF,C臂组采用C型臂X线机辅助PKP治疗OVCF。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漏发生情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 ODI)评分。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G臂组手术时间短于C臂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少于C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骨水泥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型臂X线机辅助PKP治疗OVCF安全可行,与常规C型臂X线机辅助治疗相比,还可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
张杰王飞李长红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C型臂X线机
空心带侧孔骨水泥强化与传统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比较空心带侧孔骨水泥强化与传统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住院行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50例。根据钉道内是否注入骨水泥分为2组。骨水泥组行空心带侧孔骨水泥强化螺钉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传统组行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6~23个月),2组骨密度、住院总时间、术中总失血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水泥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P〈0.05);2组术后ODI评分、椎间隙高度、椎体变形指数、椎体下终板凹陷角度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均〈0.05),椎体上终板凹陷角度、固定节段Cobb角度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空心带侧孔骨水泥强化与传统螺钉固定方式均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临床效果肯定,但空心带侧孔骨水泥强化组能明显增强椎体的稳定性,减少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
杜璠李长红刘志斌刘延雄
关键词:骨水泥退行性腰椎疾病
氧化应激损伤对脊髓神经元细胞中miR-210表达的影响及miR-210抑制剂的神经保护效应探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损伤对脊髓神经元细胞中miR-210表达的影响及miR-210抑制剂的神经保护效应。方法:培养大鼠背脊神经元细胞并分为对照组(A组)、H_2O_2组(B组)、NC组(C组)、H_2O_2+NC组(D组)、H_2O_2+miR-210抑制剂组(E组),测定A组、B组细胞中miR-210的表达量以及C组、D组、E组细胞的活力以及氧化应激分子、凋亡分子、功能相关分子的表达量。结果:B组脊髓神经元细胞中miR-21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A组;处理12、18、24h,D组脊髓神经元细胞的OD值显著低于C组,E组脊髓神经元细胞的OD值显著高于D组;处理24h后,D组脊髓神经元细胞中HO-1、NOX-2、CAT、GAP-43、synapsin-I的含量均显著低于C组,ROS、8-OHdG、c-fos、c-jun、AP1、caspase-3、PSD-93、PSD-95的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E组脊髓神经元细胞中HO-1、NOX-2、CAT、GAP-43、synapsin-I的含量均显著高于D组,ROS、8-OHdG、c-fos、c-jun、AP1、caspase-3、PSD-93、PSD-95的含量均显著低于D组。结论:氧化应激损伤会造成脊髓神经元细胞中miR-210高表达,miR-210抑制剂能够减轻氧化应激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
贺永进李长红刘志斌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MIR-210
G形臂X线机辅助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置入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G形臂X线机辅助置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7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术中应用G形臂X线机辅助置钉(记为G形臂组),36例术中应用C形臂X线机辅助置钉(记为C形臂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G形臂组解剖复位35例,功能复位4例;C形臂组解剖复位31例,功能复位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获得5~8个月随访。G形臂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少于C形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中采用G形臂X线机辅助置钉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刘军郝申申刘志斌王飞李长红刘延雄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C形臂X线机
螺旋CT结合图像后处理对上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学测量数据及临床意义探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研究螺旋CT结合图像后处理对寰枢椎椎弓根的解剖学测量数据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上颈椎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名同期在我院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螺旋CT结合图像后处理对上颈椎椎弓根行解剖学数据测量,依据解剖学测量数据确定对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并观察手术效果,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2组研究对象上倾角(β)、寰椎椎弓根宽度(L)、椎弓根最小厚度(H1)和椎弓根最大厚度(H2)各项数据对应左侧、右侧和双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内左侧和双侧、右侧和双侧、左侧和右侧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正常型21例,相对狭窄型5例,狭窄型3例,无椎弓根型1例,21例采用直径为4.0mm的椎弓根螺钉行椎弓根固定手术,5例采用直径为3.5mm的椎弓根螺钉行椎弓根固定手术,其他7例患者均行侧块螺钉固定手术。术后均未出现椎弓根皮质被穿破、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行侧块螺钉固定手术的患者骨性融合效果良好。结论采用螺旋CT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对上颈椎椎弓根行精确测量,能够并依据解剖学测量数据确定手术方式,对术后并发症评估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李长红贺永进王飞刘志斌
关键词:颈椎病
成人颈椎X线与CT重建图像中矢状面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研究成人颈椎X线与CT重建图像中矢状面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就诊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同期行颈椎侧位X线及颈椎CT检查。测量参数包括C2-7 Cobb角、C2-7 Gore角、CCI。结果对不同检查方法间参数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颈椎X线测量的Cobb角、Gore角均大于CT检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的CCI结果相当,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Cobb角、Gore角及CCI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13、0.009、0.01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CT重建图像中矢状面参数与常规X线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种测量结果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颈椎CT可做为疾病诊断和术前评估的重要方式。
李长红贺永进陈鑫刘志斌
关键词:颈椎X线CT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