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钊伟
- 作品数:52 被引量:197H指数:8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骨科复杂创面的治疗进展被引量:3
- 2011年
- 复杂创面的治疗一直是困扰广大外科医师的难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创面治疗技术,能明显促进复杂创面的愈合,并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本文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技术组成、原理、方法、优势、适应证等作一综述。
- 李钊伟杨杰山
- 关键词:复杂创面
- 金匮肾气丸结合骨折三期辨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被引量:25
- 2020年
- 目的:评价金匮肾气丸结合骨折三期辨证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对骨代谢标志物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35例OVCF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脱落4例,失访2例,剔除3例,完成58例,观察组分别为3例,2例和3例,完成60例。两组均采用依降钙素注射液,20单位/次,肌肉注射,1次/1周,共12周;口服碳酸钙D3咀嚼片(Ⅱ),1片/次,2次/d;阿仑膦酸钠片,70 mg/次,1次/周。对照组口服补肾健骨胶囊,4粒/次,3次/d;观察组采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并结合骨折三期辨证内服,1剂/d;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并进行24周随访。近期疗效指标包括腰背疼痛、腰椎功能、中医证候和并发症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2周和24周各评价1次;远期疗效包括责任椎体恢复情况、腰椎功能、骨密度、生活质量和48周再骨折发生率;检测前后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和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Z=2.026,P<0.05);观察组在术后12,24周的腰背疼痛、腰椎功能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继续观察显示观察组在术后48周腰椎功能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术后24,48周L1-4骨密度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术后24,48周Cobb角均小于对照组,责任椎体高度(前缘、中央、后缘)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症累积发生率为51.72%(30/58),高于观察组的26.67%(16/60)(χ^2=7.784,P<0.01);术后24,48周观察组BG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BALP,TRAP-5b,PICP,β-CTX和N-MID-OT均低于对照组(P<0.01);未发现口服金匮肾气丸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金匮肾气丸加减结合骨折三期辨证用于OVCF微创手术后患者,近期可减轻腰背疼痛等症状,促进腰椎功�
- 唐保明李钊伟杨爱荣王卓亚
-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金匮肾气丸三期辨证骨代谢
- Sirt1调控软骨细胞自噬在骨关节炎中作用及机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调控软骨细胞自噬在骨关节炎(OA)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人OA软骨和正常软骨中Sirt1的表达,Ⅱ型胶原酶消化软骨获得软骨细胞,单丹磺酰尸胺(MDC)法检测OA软骨细胞及正常软骨细胞自噬水平,并分析二者相关性;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干预OA软骨细胞,并通过MDC法检测OA软骨细胞自噬水平,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酵母自噬基因Atg/Vps30同源基因(Beclin-1)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烟酸己可碱(Hoechst)染色检测OA软骨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激活情况,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活性。结果 OA软骨中Sirt1蛋白及mRNA表达量都显著低于正常软骨中表达量(P<0.01),OA软骨细胞自噬水平低于正常软骨细胞(P<0.01),OA中软骨Sirt1表达量与自噬水平正相关;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能显著提高OA软骨细胞自噬水平(P<0.01),提高自噬基因Beclin-1及LC3蛋白及mRNA表达量(P<0.01),并抑制mTOR磷酸化(P<0.01),从而抑制OA软骨细胞凋亡(P<0.01),下调Bax表达(P<0.01),上调Bcl-2表达(P<0.01),降低Caspase-3活性(P<0.01)。结论Sirt1在OA中低表达,并与软骨细胞自噬水平正相关,提高Sirt1表达水平后能显著能够显著抑制OA自噬,并抑制OA软骨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通过mTOR信号通路实现的。
- 李春亮李钊伟秦凤
- 关键词: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自噬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骨盆髋臼骨折诊疗专家共识被引量:10
- 2020年
-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并向全国蔓延。相较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2019-nCoV致死率更低,但却具有更高的传染性和致病力。截至2020年2月22日24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6936例(武汉36174例)[1];截至2月11日,全国医务人员感染3019例[2],远远超过了"非典"疫情感染人数。骨盆、髋臼骨折是创伤救治中最为复杂的病情之一,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3]。骨盆、髋臼骨折常发生于高能量损伤,容易合并大出血、重要脏器损伤等严重情况,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4]。病毒流行为疫区骨盆、髋臼骨折院前急救、急诊诊疗、手术策略、麻醉和围手术期管理等医务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疫情流行期间,为了降低骨盆、髋臼骨折救治过程中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相互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骨折预后水平,需要通过多学科协作,统筹传染病和骨盆、髋臼骨折的诊疗方案,制定严密的诊疗计划,降低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为响应党中央号召,科学战"疫",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结合肺炎防治和创伤救治相关诊疗指南[5,6,7,8,9,10],特制定此诊疗专家共识,以规范COVID-19疫情期间骨盆、髋臼骨折的诊疗,提高治愈率,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 无姚升万意州陈开放王玉龙曲延镇曾练余斌王钢吴新宝王建东郭书权侯志勇陈华樊仕才易成腊朱仕文庄岩周大鹏刘光耀周琦石马献忠郑龙坡吕刚石展英陈明刘兆杰吴丹凯尚剑李连欣孙大辉王光林厉孟李明王秋根冯卫佟大可陈爱民周东生郭晓山孙玉强李钊伟刘国辉郭晓东
- 关键词:髋臼骨折围手术期管理诊疗方案诊疗计划疫情流行
- 中空多孔金属假体复合诱导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 2016年
- 背景:将骨形态发生蛋白与中空多孔钛合金复合,可提升材料与周围骨组织的亲和力。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中空多孔金属假体支架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第3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接种于中空多孔金属假体支架上,分别以含0,0.001,0.01,0.06,0.1 g/L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DMEM培养基培养,培养0,6,12,24,48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黏附情况;培养18 d,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将Transwell培养池置于中空多孔金属假体支架上,上室加入5×108 L-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下室分别加入含0,0.001,0.01,0.06,0.1 g/L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DMEM培养基,培养0,6,12,24,48 h后检测细胞迁徙能力。结果与结论:1培养6-48 h,不同质量浓度骨形态发生蛋白2呈时间依赖性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2培养18 d,经不同质量浓度骨形态发生蛋白2干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梭形改变为多角形,细胞呈多层性、重叠性排列,形成大量钙化结节,茜素红染色呈鲜红色;3培养6-48 h内,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徙,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4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增强中空多孔金属假体支架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的黏附能力、成骨分化能力与迁徙能力。
- 赵子春李凌伟曹志强李钊伟李春亮齐圆圆
- 关键词:生物材料骨形态发生蛋白骨组织工程
- 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对慢性骨髓炎创面不愈合的临床治疗及应用研究
- 李钊伟曹志强王涛唐保明张鹤令郭启发韩杰卢仲琳袁桂花贾莹
- PRP治疗慢性骨髓炎难愈合伤口具有以下优点:含大量纤维蛋白,为组织修复提供支架并收缩创面;胶状敷于伤口利于伤口愈合;使生长因子长时间局限于伤口,发挥最佳协同作用;能抑菌抗炎;采用自体PRP,不引起排斥反应与疾病传染;能与...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髓炎
- 富血小板血浆对促进骨折愈合的最新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富血小板血浆是含有高浓度血小板的血浆,其中含多种生长因子,如PDGF、TGF-β1、TGF-β2、IGF、EGF、VEGF等[1、2],这些生长因子对骨折的愈合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材料来源于自体,具有无免疫排斥,损伤小等特点,近年来广泛引用于骨缺损、慢性骨髓炎、软骨组织修复等的治疗。近年来研究显示PR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促进其增殖及向成骨方向诱导分化的作用[3],为临床治疗骨缺损等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 李沛李钊伟唐保明张渊任荣胡一博史元功哈力拜克贾生龙
- 关键词:PRPBMSCS骨折愈合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高原地区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
- 2018年
-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高原地区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2例高原地区脊柱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结合PRP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结核感染复发率、窦道发生率、后凸畸形发生率及治疗时间、治疗费用等数据;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脊柱结核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结核感染复发率为1.79%、窦道发生率为1.79%,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50%、8.93%(P<0.05)。两组患者后凸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中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ESR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在2、3、4周时观察组患者ESR和CRP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能促进高原地区脊柱结核患者伤口的愈合,降低患者血清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可在高原地区脊柱结核患者中推广使用。
- 唐保明李钊伟杨爱荣王卓亚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窦道后凸畸形脊柱结核
- 米醇溶蛋白及壳聚糖共混合膜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背景:有学者通过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共混改性,制备了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复合膜,初步评价了其理化性能,表明壳聚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玉米醇溶蛋白的力学性能和亲水性能,由此,作者预期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复合膜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益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目的:探讨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复合膜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探索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材料的可行性。方法:以60%醋酸为溶剂,通过共混和流延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ZC-n)复合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吸水率及扫描电镜等方法来表征其结构与理化性能。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评价复合膜的细胞相容性。通过贴壁分离筛选法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扫描电镜、荧光标记、碱性磷酸酶测定等方法评价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复合膜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随着壳聚糖含量的增加,ZC-n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得到提高,吸水率及亲水性得到增强;(2)壳聚糖具有促进细胞黏附、生长和增殖的作用,即ZC-n膜表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3)ZC-n膜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并将其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且随着壳聚糖含量的增加,其诱导分化的效果越明显;(4)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复合膜在骨组织工程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能。
- 李春亮秦凤李林昌唐保明李钊伟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生物相容性材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相容性
- 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下胫腓联合的创伤性损伤通常是由高能量踝关节损伤引起的。它们可以发生为孤立的韧带损伤,也可合并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对骨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最近的文献增加了有关损伤力学分析和治疗结果的思考,但关于诊断、植入物和术后方案仍有许多争议。本文综述了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包括解剖学和生物力学,诊断,分类和治疗选择。
- 王强陶率先李钊伟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