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袁飞
- 作品数:21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不同化学处理对稻草体外发酵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4年
- 采用瘤胃体外发酵技术评定了不同化学处理对稻草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瘤胃液供体,用复合碱、氨及尿素处理稻草后,称量1g样品于含有10mL瘤胃液和90mL培养基的39℃发酵瓶内体外发酵,分别于24,48,72,96h冰浴终止发酵,测定产气量、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及微生物蛋白浓度。结果表明,化学处理提高了稻草发酵的产气量、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以及微生物蛋白浓度。其中复合碱处理组的发酵速度最快,累计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其次为尿素处理组和氨化处理组,对照组最低;尿素处理组的pH、氨态氮浓度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氨化处理组和碱化处理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化学处理提高了稻草的体外降解率,其中复合碱化处理的效果最好。
- 马艳艳李袁飞成艳芬朱伟云
- 关键词:稻草化学处理体外发酵降解率
- 动态发酵研究甲烷菌共存对厌氧真菌葡萄糖代谢产物的影响
- 本试验旨在探究甲烷菌共存对厌氧真菌葡萄糖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菌株为本实验室从山羊瘤胃液中分离得到的厌氧真菌和甲烷菌共培养。其中厌氧真菌为Piromyces属,甲烷菌为Methanobrevibacter属。试验分为两个组...
- 李袁飞成艳芬朱伟云
- 关键词:厌氧真菌共培养葡萄糖苹果酸甲烷菌
- 文献传递
- 三硝酸丙三酯对厌氧真菌和甲烷菌代谢产物、纤维水解酶活性及菌群丰度的影响
- 2018年
- 【背景】近年来硝酸酯化合物抑制瘤胃甲烷生成的能力受到广泛关注,但鲜有研究关注其对瘤胃内主要纤维降解菌——厌氧真菌的影响。【目的】研究三硝酸丙三酯(Nitroglycerin,NG)对厌氧真菌和甲烷菌活性和代谢的影响。【方法】利用厌氧真菌(Piromyces sp.F1)纯培养及与甲烷菌共培养(Piromyces sp.F1+Methanobrevibacter sp.),比较不同剂量NG(0.0、6.6、13.2和19.8μmol/L)对厌氧真菌和甲烷菌的代谢终产物、主要纤维水解酶活性及菌群丰度的影响。【结果】厌氧真菌共培养组中,6.6μmol/L NG完全抑制了甲烷的生成,积累了氢气和甲酸(P<0.05),降低了乙酸浓度以及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P<0.05),但未显著影响厌氧真菌和甲烷菌的丰度(P>0.05)。厌氧真菌纯培养组中,6.6μmol/L NG显著降低了甲酸、乙酸、乙醇、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P<0.05),但总产气量和氢气产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2个培养体系中,随着剂量的升高,NG对厌氧真菌和甲烷菌的抑制增强。【结论】NG能够抑制甲烷菌的活性,但对厌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 孟振祥李袁飞孙若琳金巍成艳芬朱伟云
- 关键词:厌氧真菌甲烷菌共培养
- 一种降解秸秆类原料厌氧发酵产沼气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降解秸秆类原料厌氧发酵产沼气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秸秆类原料切碎至0.3~0.8厘米的片段;将切碎的片段加入到厌氧反应器中作为发酵物;向厌氧反应器发酵物中加入发酵缓冲液,所述发酵物与发酵缓冲液重量体积比为...
- 成艳芬李袁飞朱伟云
- 文献传递
- 厌氧真菌阿魏酸酯酶基因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 本研究旨在表达纯化厌氧真菌的一种阿魏酸酯酶,并分析其相关特性和功能,为实现其在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利用基因组学技术获取了能够在大肠杆菌(DE3)中高效表达的阿魏酸酯酶基因序列,将其导入表达质粒并在宿主菌株内表达后...
- 施其成Ahmed M.Abdel-Hamid李袁飞成艳芬Isaac Cann朱伟云
- 关键词:厌氧真菌阿魏酸酯酶定点突变
- 文献传递
- 一种阿魏酸酯酶、突变体和应用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阿魏酸酯酶、突变体和应用,属于生物工程领域。本发明首先利用基因组学技术从厌氧真菌Neocallimastix sp.中成功筛选出一种阿魏酸酯酶基因,根据原核系统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及阿魏酸酯酶基因的GC含量...
- 成艳芬 施其成李袁飞朱伟云
- 文献传递
- 拔节期弱光胁迫对扬麦15麦秸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拔节期弱光胁迫对扬麦15麦秸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以弱筋小麦扬麦15为材料,在拔节期进行3个遮阴水平(0、50%、66%)和3个遮阴时间(2、4、8 d)的处理,小麦成熟收割时取麦秸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评定其体外降解率。结果表明:1)与0组相比,遮阴50%组和66%组显著降低了麦秸粗蛋白质含量(P<0.05),遮阴时间以及遮阴水平与遮阴时间交互作用对麦秸营养成分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2)与0组相比,遮阴50%组和66%组显著降低麦秸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体外降解率(P<0.05),遮阴时间以及遮阴水平与遮阴时间交互作用对营养物质体外降解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遮阴水平与遮阴时间的增加均降低了麦秸体外发酵产气量。遮阴时间的增加显著降低了总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P<0.05),遮阴水平与遮阴时间的增加均显著降低了乙酸产量(P<0.05),且影响有交互作用(P<0.05),但对丙酸、丁酸产量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拔节期遮阴处理降低了麦秸粗蛋白质含量、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体外降解率、产气量、总挥发性脂肪酸与乙酸产量,但对乙酸/丙酸没有影响;遮阴效果随时间与水平增加而增加。
- 何香玉李袁飞成艳芬朱伟云
- 关键词:麦秸遮阴营养成分体外发酵
- T-RFLP分析厌氧真菌传代频率对共存产甲烷菌菌群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建立瘤胃产甲烷菌T-RFLP多样性分析方法,并研究厌氧真菌与产甲烷菌共培养液在不同时间传代对共存产甲烷菌菌群的影响。【方法】利用产甲烷菌mcrA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后,选择合适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内切,分析内切后末端片段长度多态性,测定共培养液在不同传代频率时共存产甲烷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利用MspI内切酶分析发现,末端片段长度约为470bp的产甲烷菌为共培养液中的优势甲烷菌,共培养液传代至第15代时,片段长度约为130bp和200bp的产甲烷菌也成为共培养中的优势菌株;比较发现,TaqI能更好地内切共培养液中甲烷菌mcrA基因序列,瘤胃内容物及3d传代共培养液中产甲烷菌主要为末端片段长度约为70、100、200、270、300、330和470bp的菌株,共培养液在体外传代培养过程中,末端片段长度约为70、100、270和470bp的产甲烷菌变化更为显著。TaqI比较分析不同传代频率(3、5和7d)对共培养液中产甲烷菌菌群结构的影响表明,3d传代的共培养液中产甲烷菌菌群与瘤胃内容物较为相似,而5d和7d传代的共培养液中产甲烷菌菌群间差异较小,但与瘤胃内容物差异较大,导致不同传代频率的共培养液中产甲烷菌菌群间显著差异的最主要菌株为末端片段长度约为100bp的产甲烷菌,其次为末端片段长度约为70bp和270bp的产甲烷菌。【结论】利用建立的快速可行的瘤胃产甲烷菌T-RFLP方法分析表明,传代频率显著影响厌氧真菌与产甲烷菌共培养液中产甲烷菌的菌群结构,3d传代共培养液内产甲烷菌菌群与瘤胃内容物更相似。
- 李袁飞成艳芬朱伟云
- 关键词:厌氧真菌产甲烷菌
- 一种新型阿魏酸酯酶、突变体和应用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阿魏酸酯酶、突变体和应用,属于生物工程领域。本发明首先利用基因组学技术从厌氧真菌Neocallimastix sp.中成功筛选出一种阿魏酸酯酶基因,根据原核系统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及阿魏酸酯酶基因的GC...
- 成艳芬 施其成李袁飞朱伟云
- 文献传递
- 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甲烷菌共存对厌氧真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 本试验旨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一种能够快速检测厌氧真菌代谢产物中6种有机酸(甲酸、乳酸、乙酸、a-酮戊二酸、柠檬酸和琥珀酸)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研究厌氧真菌发酵上清液中6种有机酸的代谢情况以及甲烷菌共存对厌氧真菌葡萄糖代...
- 李袁飞成艳芬朱伟云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有机酸厌氧真菌甲烷菌共培养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