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 作品数:40 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肌张力障碍感觉诡计机制研究现状
- <正>肌张力障碍被认为是皮层-基底节-丘脑-皮层环路异常引起,此时正常自主运动执行的前提是得到适当的周围感觉反馈即感觉诡计。感觉运动整合是指感觉信息传送至中枢神经系统得到中枢的加工和整合,并帮助执行正常运动程序的过程,它...
- 李涛梁战华宋春莉周丽娜王英兆
- 关键词:肌张力障碍书写痉挛
- 帕金森病DBS术前全面评估与术后获益研究
- 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调控技术,其利用微电流手段将电极植入体内,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项技术现应用在治疗帕金森氏病、原...
- 李涛裴晨卉隋思蓓荆璐梁战华
- PD DBS术中微电极记录STN信号范围与临床相关研究
- 目的:在所有实施STN DBS手术的患者在术中采用微电极记录,根据神经元的特征性放电,记录患者STN核的长度,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术后程控参数进行对比与分析,以明确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共收集2014年12月-20...
- 徐国阳闫旭殷肖雪周璐高丽枝李涛裴晨卉梁战华
- 黑色素瘤脑转移1例报告被引量:2
- 2013年
- 患者女陛,50岁,问断头痛3个月,加重伴呕吐1个月于21304年4月30日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查体:神清,颈强(+),周身散在大小不等黑色素痣,余查无阳性体征。头MRI示左颞极肿物,大小约1.5cm×3.0cm,增强扫描呈明显均一强化,
- 许瑞雪刘荣耀徐英辉吴春明王健陈卫东李涛位振清
- 关键词:黑色素瘤脑转移黑色素痣
- 颈部肌张力障碍负性感觉诡计一例被引量:1
- 2015年
- 颈部肌张力障碍(cervical dystonia,CD)是由于颈部肌肉持续性不自主收缩导致的头部异常运动和姿势的局灶性肌张力障碍.感觉诡计(sensory tricks)指可以缓解症状包括触觉在内的感觉刺激,约在75%的CD患者中出现.我们将1例不同寻常的"负性"感觉诡计患者报道如下.
- 李涛宋春莉周丽娜梁战华
- 关键词:颈部肌张力障碍负性颈部肌肉持续性
- 甘露醇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
- 目的通过尝试采用小剂量甘露醇(0.5g/kg每6h 1次)及常规剂量甘露醇(1.0g/kg每8h 1次)的脱水治疗方案,以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情况。方法所有患者伤后8h内入院,均具有脑裂...
- 王秋瑞徐瑛辉刘荣耀李涛
- 关键词: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甘露醇GCS
- 皮质多点记录的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对扭转型痉挛性斜颈的研究价值
- 周丽娜梁战华宋春莉杜茸茸李涛善萍张璇
- 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研究显示,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 700/10万,且随人群整体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增加。抑郁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发生率为40%~5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功能、情绪状态及疾病预后,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照顾者的负担。然而,因帕金森抑郁的临床症状比较隐匿,不易识别与诊断,尚未得到研究者的足够关注;此外,当前多数研究关注于其发生原因与发病机制,少见针对帕金森病抑郁可干预影响因素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旨在了解大连市帕金森病患者抑郁水平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通过对其中可干预因素的调节减轻其抑郁状况,改善其疾病预后。
- 张婷婷李涛梁战华
-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状况疾病预后干预因素非运动症状情绪状态
-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开颅和栓塞的个体化选择被引量:2
- 2015年
-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展,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对于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 MCAA)已从早期的相互竞争转化成了如今的相互补充,两者都有其独特的优点。本文的研究目的为通过分析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一段时间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的MCAA患者的资料来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
- 周航许友松宋飞刘荣耀白景阳李涛李仁鹏王传坚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开颅手术介入栓塞个体化选择
- 大鼠脑积水及其分流模型建立
- 2013年
- 目的建立大鼠脑积水及脑积水分流模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只,实验组大鼠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显微镜下向枕大池中注射250 mg/mL高岭土混悬液0.05 mL,对照组用同样方法向枕大池注入生理盐水0.05 mL,34只完成脑积水模型的实验组大鼠,再根据观察时间随机分成A(3d)、B(1周)、C(3周)、D(3周脑积水模型分流术后3 d)、E(3周脑积水模型分流术后1周)组,35只完成脑积水对照组大鼠,随机再根据观察时间分为A1(3d)、B1(1周)、C1(3周)、D1(3周脑积水模型分流术后3 d)、E1(3周脑积水模型分流术后1周)组。D、E组在显微镜下分别行侧脑室-皮下分流术,D1、E1组大鼠用和D、E组大鼠相同的方法,只是不放置分流管,通过脑室病理切片,MR观察脑室系统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脑室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扩大,脑积水症状逐渐加重,分流后脑室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缩小,症状得到改善。脑织织切片脑室指数测定:A组为0.165±0.076,B组0.293±0.096,C组0.487±0.133;对照组各亚组各对应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为0.029±0.010。A、B、C组和A1、B1、C1组比较均P<0.001,A、B、C组间比较P<0.05。D组侧脑室指数0.322±0.054,E组0.031±0.012,分别与D1、E1组比较,D、E组间比较均P<0.001。结论高岭土枕大池注射法制作的大鼠交通性脑积水模型及脑积水脑室-皮下分流术模型,适用于脑积水发病机理及分流术后脑组织病理改变的实验研究,对脑积水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研究有意义。
- 吴春明曲振运董安石李岩张宏伟许友松李伟华王建李涛
- 关键词: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