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晋
- 作品数:31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肝细胞癌肝移植预后研究及适应证的选择
-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居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三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的80%~90%,在我国HCC已成为恶性肿瘤的第二...
- 李晋
-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移植预后生存率适应证
- 肝内胆管囊腺癌临床诊治分析(附11例报告)被引量:9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囊腺癌(intrahepatic 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是一种罕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临床资料较少,诊断和治疗缺乏经验。本研究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9年3月至2006年10月以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肝内胆管囊腺癌的病历资料,通过研究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随访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肝内胆管理囊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结果: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多以上腹部疼痛、腹胀不适为首发症状。术后病理示肝内胆管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其中有4例同时作了免疫组化,提示细胞角蛋白CK7(+)。11例患者中,4例可见局部癌肿向肝组织浸润性生长,其中3例行姑息性切除,1例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时间为12~23个月;7例癌组织局限于囊壁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后3例生存超过3年,其余4例中有1例于术后10个月肿瘤复发再手术,术后已随访14个月,仍生存。1例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伴有肝内多发转移灶而行非手术治疗。1例于术后15个月出现腹水,未治疗死亡。其余1例失访。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癌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其恶性程度较实体癌低。癌肿向肝组织浸润性生长者预后较差,而局限于囊肿内者预后相对较好。
- 王震侠贾乾斌严律南王文涛周立新焦作义李晋
- 关键词:胆管肿瘤囊腺癌
- 成人间活体右半肝移植供体手术技巧探讨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的供肝切取技术。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我中心进行的47例活体肝移植中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供体切取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CT对供肝管道系统、体积充分评估;术中使用血液回收器回收出血。用超声刀(CUSA)、电刀、滴水双极电凝切取供肝,术中不阻断入肝血流;注意保留>5mm的右肝下静脉、肝Ⅴ段(V5)、肝Ⅷ段(V8)静脉以备重建。结果供体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右半肝切取的中位手术时间为425min(380~620min),术中失血250~735mL,平均345mL,术中收集自体血并回输0~500mL,平均263mL,仅4例输异体血(自2005年供体切取已常规不输血)。并发症包括切口脂肪液化2例,乳糜漏1例,门静脉血栓1例,腹腔内出血1例。47例供体中,有31例出现粗大的V5静脉和(或)V8静脉、右肝下静脉,并进行了流出道重建。全部供体术后随访至今,供体生活和工作正常。结论在切取供肝过程中,CUSA、双极电凝和电刀联合使用,仔细及精良的供肝切取技术值得推广;通过流出道的充分重建,不包含肝中静脉右半供肝可以降低供体的风险,是较为安全的手术方式。
- 曾勇严律南李波文天夫赵继春杨家印王文涛徐明清陈哲宇吴泓李晋
- 关键词:活体肝移植供体手术
- 超声检测肿瘤大小在肝细胞癌肝移植预后研究中的价值
- 2009年
-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肿瘤大小在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预后研究中的价值。方法结合超声、病理以及临床资料,对148例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移植术后1、2、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3%、45.6%、35.4%和32.1%;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7%、44.3%、38.5%和34.5%;随访期间肿瘤复发转移的总发生率为4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总直径(Χ^2=15.098,P=0.001)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累积生存率的因素,肿瘤总直径(Χ^2=29.038,P〈0.001)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总直径(R^2=1.610,P=0.008)是影响累积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总直径(R^2=2.206,P〈0.001)是与无瘤生存率显著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总直径是独立性的预后影响因素,超声检测肿瘤大小有助于患者适应证的选择。
- 马步云李晋罗燕严律南卢强彭玉兰
- 关键词:肝细胞肝移植
- 活体右半肝移植静脉流出道重建技术的改进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在不包含肝中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MHV)的成人间活体右半肝移植(living donor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流出道的重建模式。方法对我院肝移植中心47例不含MHV成人间活体右半肝移植,其受体流出道重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移植肝右肝静脉(RHV)与受体下腔静脉的吻合口成形为"三角形";右肝下静脉(IRHV)与下腔静脉直接吻合,MHV粗大属支即肝Ⅴ段(V5)、Ⅷ段(V8)静脉用大隐静脉搭桥后,分别开口与下腔静脉垂直式吻合。结果本组供体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受体47例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肝静脉狭窄1例,小肝综合征1例,肝动脉栓塞1例,肠肠吻合口出血1例,胆漏2例,隔下脓肿1例,肺部感染2例。死亡3例,死因为小肝综合征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47有31例重建V5、V8和(或)右肝下静脉,其流出道重建率65.96%(31/47),其中重建1支静脉为36.17%(17/47),重建2只静脉为21.28%(10/47),重建3只静脉为8.51%(4/47)。所有病例术后随访2~48月,CT和超声检查1例肝静脉狭窄,4例在7~25d发现血栓,但侧枝循环已建立。结论采用"多口垂直式吻合"的方式重建流出道,可保证移植肝的有效静脉回流,预防小肝综合征,减少供体的手术风险。
- 吴泓杨家印严律南李波曾勇文天夫赵继春王文涛徐明清马玉奎陈哲宇李晋
- 关键词:成人活体肝移植右半肝移植
- 2019 EAU-EANM-ESTRO-ESUR-SIOG转移性前列腺癌指南解读被引量:6
- 2020年
- 国内目前研究显示在初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中转移性前列腺癌(mPC)患者大约占54%,其五年生存率相比非转移性前列腺癌低了两倍,同时mPC对药物耐药逐年增加,使优化其治疗选择彰显得更为重要。欧洲泌尿外科协会联合欧洲放射肿瘤学会、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与国际老年肿瘤学会(EAU-ESTRO-ESUR-SIOG)根据各大临床试验与基础研究每年制定了mPC的治疗指南,用于指导mPC的临床治疗及疾病监测,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广泛欢迎。因此,为了更好推广mPC的诊治指南,规范mPC的治疗,本文就2019年EAU-EANM-ESTRO-ESUR-SIOG指南中mPC的治疗更新、治疗检测、治疗时机进行解读。
- 李晋陈波陈泽昱曹德宏柳良仁魏强董强
- 关键词:转移性前列腺癌一线治疗内分泌治疗
- 肝移植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06年
-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脓毒症(CRS)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围手术期25个独立变量,经单变量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术后CRS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肝移植术后CRS的感染率为9.2%。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置管时间、术后白细胞减少和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影响肝移植术后C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术后CRS的感染率较高,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将有助于降低CRS的发生率。
- 陈鹏李波严律南邓小凡李晋曾勇文天夫赵继春
-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脓毒症肝移植
- 重症胰腺炎61例治疗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 1992年 3月~ 2 0 0 2年 1月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 2 5例 ,10例出现并发症 ,5例死亡 ;非手术治疗 3 6例 ,15例出现并发症 ,4例死亡。结论 :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方法 。
- 武世荣李晋韩曙光王选
-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手术时机并发症
- 终末期肝病模型用于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预后的评估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早期存活率的价值。方法 共有42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接受了肝移植,所有患者的原发病均为乙型肝炎。按照2000年修订的重症肝炎临床分期标准,19例为早期,16例为中期,7例为晚期。Child-Pugh分级,除1例为B级外,其余均为C级。对所有患者进行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并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评估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对肝移植后早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依据两种评分的ROC曲线临界值,分别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的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两种评分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至术后3个月,42例中,死亡7例。死亡者的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分别为(32.97±7.11)分和(12.57±0.98)分,明显高于存活者的(24.90±4.%)分和(11.51±1.17)分(P〈0.01,P〈0.05)。MELD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内存活率的最佳临界值是25.6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7%和6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Child-Pugh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内存活率的最佳临界值是11.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7%和54.3%,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根据两种评分方法绘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均能有效区分可能死亡和可能存活的患者。Speaml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两种评分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307(P〈0.05)。结论 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早期存活率均有预测价值;MELD评分能够更好的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术后近期死亡率。
- 王震侠严律南李波曾勇文天夫王文涛徐明清杨家印李晋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移植预后
- 不同TERT基因状态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外泌体mRNA表达谱探索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不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状态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外泌体mRNA表达谱,探索不同TERT基因状态在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潜在作用差异。方法纳入36例行肝切除术的初治肝癌患者,对患者术前外周血进行外泌体mRNA测序分析,检测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TERT基因突变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整合情况,并根据TERT基因状态将患者分为TRET启动子区(TERTp)突变组、HBV-TERTp整合组、无TERT基因整合及突变组,比较3种TERT基因状态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外泌体mRNA表达特征。结果TERTp整合与TERTp突变互斥,36例患者中,HBV-TERTp整合组9例(25.00%),TERTp突变组13例(36.11%),无TERT基因整合及突变组14例(38.89%);HBV-TERTp整合组与无TERT基因整合及突变组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结果相似,将这两组合并为非TERTp突变组,该组与TERTp突变组相比,TERTp突变组患者年龄更大(P=0.036),甲胎蛋白(AFP)水平和阳性率更低(P=0.044、0.017),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更低(P=0.025),肿瘤最大径、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PIVKA-Ⅱ)、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更低。外泌体差异mRNA富集分析显示,TERTp突变组与非TERTp突变组间的差异基因在线粒体相关的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过程明显富集。结论TERTp突变组与非TERTp突变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显著差异,TERTp突变组患者年龄更大,具有更温和的实验室特征;用AFP作为肿瘤筛检指标,可能会造成漏检;TERTp突变可能通过增强线粒体代谢等方式获能以促进肿瘤增殖,抗氧化治疗可能是TERTp突变肝癌患者有效的治疗途径。
- 郭琴周娟周娟李晋宋佳佳陆小军陆小军
- 关键词:肝细胞癌端粒酶逆转录酶乙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