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劲松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破骨
  • 3篇破骨细胞
  • 3篇骨细胞
  • 2篇多糖
  • 2篇胸腰段
  • 2篇腰段
  • 2篇腰椎
  • 2篇增殖
  • 2篇入路
  • 2篇微通道
  • 2篇显微镜
  • 2篇香菇多糖
  • 2篇疗效
  • 2篇脊柱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胸腰段后凸畸...
  • 1篇胸腰段脊柱
  • 1篇胸腰段脊柱结...

机构

  • 10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湖南航天医院
  • 1篇天津医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天水市第一人...

作者

  • 11篇李劲松
  • 7篇陈世杰
  • 7篇王卫国
  • 5篇臧晓方
  • 4篇詹瑞森
  • 4篇苗惊雷
  • 4篇张朝跃
  • 2篇吴松
  • 2篇王剑龙
  • 2篇周勇
  • 2篇王瑶
  • 1篇张忱
  • 1篇李志跃
  • 1篇胡鹏志
  • 1篇刘瑾
  • 1篇周嘉辉
  • 1篇彭松
  • 1篇郭虎兵
  • 1篇周若舟
  • 1篇房佐忠

传媒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显微镜微通道单侧入路治疗孤立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显微镜微通道单侧入路治疗孤立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显微镜微通道单侧入路治疗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手术前后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采用疼痛VAS评分和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0(10.1±5.7)个月。手术时间70~108(86.4±11.7)min,术中出血量25~65(40.7±12.5)ml,术后住院时间5~7(5.4±0.7)d。CK水平:术后1 d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3、5 d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和JOA评分:术后5 d及1、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6个月均较术后5 d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微通道单侧入路治疗孤立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王瑶李劲松陈友虎尹文思袁渤
关键词:黄韧带骨化症
筛选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天然化合物
本研究采用MTS法从天然产物化合物库中成功筛选出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的理想候选药物;采用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分化模型,对香菇多糖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功能进行了评估,并检测了香菇多糖对肌动蛋白环形成、破骨细胞蚀骨的阻断能力
陈世杰张朝跃詹瑞森李劲松王剑龙臧晓方苗惊雷王卫国周勇周嘉辉
关键词:破骨细胞分化增殖
香菇多糖靶向破骨细胞抑制骨质疏松的体外、体内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靶向破骨细胞抑制骨质疏松的体外、体内的作用.方法:1.在RANKL刺激诱导的条件下,在RAW264.7及BMMs两种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分化模型中,测定香菇多糖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半数抑制浓度及浓度梯度依赖性.
陈世杰张朝跃詹瑞森李劲松王剑龙臧晓方苗惊雷王卫国周勇
关键词:香菇多糖破骨细胞OVX骨质疏松
香菇多糖通过下调RANKL诱导的NF-KB信号通路抑制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对破骨细胞内NF-KB活性的影响,探讨香菇多糖治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264.7及BMMs,利用DMSO将香菇多糖稀释成0、1、5、10、20μM等多个浓度梯度处...
陈世杰张朝跃詹瑞森李劲松李志跃臧晓方苗惊雷彭耀庆王卫国
关键词:香菇多糖破骨细胞NF-KB转录激活
显微镜微通道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比较显微镜微通道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A组(采用后正中入路,34例)和B组(采用显微镜微通道入路,34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1 d、1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B组少(短)于A组(P<0.05),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7个月。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椎间盘突出复发、神经根损伤、切口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VAS评分:两组术后1 d、1个月、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两组均较术后1 d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微通道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微等优点。
王瑶李劲松陈友虎尹文思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弓根有限截骨治疗创伤性胸腰段后凸畸形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有限截骨治疗创伤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7例陈旧性创伤性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有限截骨治疗.术前Cobb角41°~62°(52.5°±6.4°);矢状面平衡用站立侧位片颈7垂线与骶1后上角(C7~S1)水平距离评价,术前神经功能评价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Association,ASIA)评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对比分析术前、术后及随访过程Cobb角、ODI和VAS.结果:患者随访时间24~53(34.5±7.1)个月;手术时间180~400(287.1±65.9) min;出血量350~1 300(838.2±276.4) mL;术后后凸Cobb角3°~12°(6.1°±3.0°),末次随访时为7.5°±2.6°;术后C7~S1水平距离为(3.6±3.9) mm,末次随访时为(3.4±2.3) mm;末次随访时ASIA评级:D级4例,E级13例;ODI为(5.2±2.4)分;VAS为(2.4±1.0)分.2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切口深部感染,3例患者术后出现肋间神经痛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1例术后12周发生断棒,1例术后4个月椎弓根钉松动脱出,均行二期翻修术,矫形角度无丢失.所有患者经X线片和CT证实截骨部位均在术后1年内骨性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经椎弓根有限截骨是治疗轻中度陈旧性创伤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李劲松陈世杰王卫国吴松张朝跃臧晓方
关键词:胸腰段后凸畸形
宝石能谱CT虚拟平扫技术在CT泌尿系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CT虚拟平扫技术(Virtual Non-Contrast scan,VNC)在CT泌尿系造影(CT urography,CTU)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泌尿外科门诊疑泌尿系梗阻病变到我科行CTU的病人80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行常规CTU扫描:真实平扫(True Non Contrast scan,TNC)、动脉期、实质期、延时期。B组动脉期使用GSI扫描模式,其他时相扫描均与A组相同。比较A、B两组的总有效辐射剂量、A组与B组增强三期有效辐射剂量、B组内TNC图像和VNC图像的图像质量。以同一部位的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作为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由3名放射科医师对总体图像质量、锐利度、噪声、病灶显示情况4个方面进行双盲评估。利用SPSS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总有效辐射剂量(31.39±1.74)mSv高于A组总有效辐射剂量(24.66±0.97)mSv,但B组应用VNC的增强三期总有效辐射剂量(20.18±1.56)mSv显著低于A组总有效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中,TNC和VNC的SNR无统计学差异(4.82±0.55和4.69±0.44),CNR亦无统计学差异(2.62±0.46和2.50±0.37)。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中,VNC的整体图像质量、噪声水平、病灶显示情况与TNC图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VNC图像的锐利度不如TNC图像的锐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泌尿系梗阻性病变的CTU检查中,能谱CT VNC能替代TNC,其不仅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还能大大减少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缩短检查时间,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灿李劲松胡鹏志郭睿梁友发彭松
关键词:宝石能谱CT虚拟平扫
后路经椎板间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板间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对自2005-08—2009—01诊治的24例胸腰段脊柱结核均采用后路经椎板间病灶清除植骨联合钉棒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获得38~53个月的随访。胸腰段脊柱Cobb角术前(21.54±4.46)°,术后(3.04±2.56)°,末次随访(3.67±2.8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7.21±1.69)分,末次随访时(0.38±0.65)分。ODI评分术前(62.63±9.56)%,末次随访时(3.04±3.45)%。受累节段均在术后12个月内达到骨性融合,4例随访时出现内固定失败行翻修手术,10例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无继发性后凸畸形。所有患者无结核复发。结论采用后路经椎板间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后方结构的完整对于内固定取出后脊柱稳定性至关重要。
郭虎兵李劲松陈世杰刘瑾王卫国臧晓方吴松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结核植骨融合
MicroRNA-150通过靶向作用于RUNX2基因抑制骨肉瘤细胞系增殖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MG-63)中microRNA-150(miR-150)表达水平及其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相对实时定量PCR检测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MG-63和正常成骨细胞系NHOst中miR-150表达差异。采用慢病毒转染过表达miR-150,实时定量PCR检测过表达组miR-150水平。细胞增殖实验采用MTS[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法。Western印迹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及内参β-actin蛋白水平。双荧光素酶反应检测miR-150与RUNX2 3'-UTR结合对上游基因表达抑制率。结果:MiR-150在Saos-2和MG-63细胞系中表达低于正常成骨细胞系NHOst,分别为0.23±0.02,0.32±0.03和1.0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aos-2细胞系空载体对照组和miR-150过表达组分别为1.00±0.08和4.17±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G-63细胞系空载体对照组和miR-150过表达组分别为1.00±0.07和3.43±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表达miR-150后,Saos-2和MG-63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1),RUNX2蛋白量明显降低(P<0.01)。Saos-2细胞系中,miR-150结合RUNX2 3'-UTR区抑制69%上游荧光素酶活性(P<0.05);MG-63细胞系中,miR-150抑制59%上游荧光素酶活性(P<0.05)。在过表达miR-150的Saos-2和MG-63细胞中,补充外源性RUNX2蛋白,可恢复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水平(P<0.01)。结论:MiR-150具有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直接结合RUNX2 3'-UTR抑制转录因子RUNX2合成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王龙飞王卫国李劲松陈世杰詹瑞森
关键词:骨肉瘤RUNX2
腰椎弹性棒动态固定治疗腰椎椎管狭窄邻近节段退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比较脊柱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弹性棒动态固定与单纯脊柱融合治疗腰椎椎管狭窄邻近节段退变(A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4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0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组,每组20例。A组行脊柱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弹性棒动态固定,B组行单纯脊柱融合。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固定节段和动态固定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ISR)、邻近节段腰椎活动度(ROM)、邻近节段腰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ODI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VAS、ODI评分有差异(F=575.55和1436.967,均P=0.000);②A与B组VAS、ODI评分无差异(F=2.402和1.952,P=0.129和0.171);③两组VAS、ODI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F=6.469和9.116,均P=0.000)。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ISR、ROM、Pfirrmann分级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ISR、ROM有差异(F=65.454和614.002,均P=0.000),Pfirrmann分级无差异(F=1.221,P=0.305);②A与B组ISR、ROM、Pfirrmann分级有差异(F=31.005、649.492和18.185,均P=0.000);③两组ISR、ROM、Pfirrmann分级变化趋势有差异(F=7.420、213.145和19.963,均P=0.000)。结论脊柱融合辅助以弹性棒动态固定治疗腰椎椎管狭窄,可以保留脊柱活动度,有效维持邻近节段的椎间高度,分散加载至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力学载荷,有效改善腰椎椎管狭窄AS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周若舟房佐忠邓国兵王元嵩李劲松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邻近节段退变脊柱融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