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似鸿

作品数:17 被引量:92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金融
  • 5篇信用
  • 5篇银行
  • 4篇信用社
  • 4篇农村
  • 3篇资本
  • 2篇地方知识
  • 2篇证券
  • 2篇证券化
  • 2篇三农
  • 2篇三农问题
  • 2篇农村金融
  • 2篇农村信用
  • 2篇农村信用社
  • 2篇最后一公里
  • 2篇乡镇信用社
  • 2篇金融服务
  • 2篇竞争力
  • 2篇货币
  • 2篇国家知识

机构

  • 17篇江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国银行业监...

作者

  • 17篇李似鸿
  • 2篇韩伟明
  • 1篇祝爱武
  • 1篇曾斌
  • 1篇韩伟民
  • 1篇段玉婷
  • 1篇万炅琨
  • 1篇邓璐
  • 1篇丁冰潭
  • 1篇卢露

传媒

  • 12篇金融教育研究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寻根
  • 1篇管理世界
  • 1篇金融与经济
  • 1篇武汉金融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民增收的制度约束及其“矫正”被引量:4
2007年
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制度性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农民组织的缺失、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由此建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联产承包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现有的不足等方面。要对现有制度进行"矫正":一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二是以户籍制度的改革为突破口来推进一系列的改革;三是推进农村地权改革提高土地经营的规模;四是实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祝爱武李似鸿曾斌
关键词:农民增收
担石李氏鬱林堂被引量:1
2006年
李似鸿
关键词:李氏
“三农”问题的金融成因及其对策被引量:9
2004年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本文从金融的角度分析“三农问题”的成因并寻求一些解决的对策。农村信用社作为与农村、农民和农业最接近、最直接的金融机构,应加强自身改革的同时,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应发挥好关键性的作用。
李似鸿韩伟明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村信用社
关于经济、金融及其关系的一些思考
2015年
文章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文献比较研究,发现经济一词,均包含着要讲德性,讲善待他人,讲"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不同的是,西方的经济始于家庭管理,即从微观开始,到近代才发展到宏观,到治理天下,其路径由"齐家"到"治国";中方的经济始于治理天下,即从宏观开始,到近代才发展到微观,到以人为本,其路径由"治国"到"齐家"。而作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金融,其组成内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所显现的价值和所受到的境遇也是不同的。最后,就如何处理好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李似鸿
关键词:货币信用金融机构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思考被引量:10
2005年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在于将流动性差的不良资产在资本市场上转换为流动资金,其重要作用在于规避风险并释放资本。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是不良资产。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优化和资本市场结构的优化。在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当中,一套行之有效的有关资产证券化的制度的设计是相当重要的。
韩伟明李似鸿
关键词:不良资产证券化资本市场结构规避风险资产结构流动性
不正当关联交易对银行授信的影响及其对策
2005年
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是伴随着产权关系的复杂化而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由于关联企业在经济上的内在关联性,授信风险具有高度相关性,银行应制定完善与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相关的规章制度,完善关联企业统一授信管理,防范超额授信风险,大力推进信贷管理及金融公共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来统一控制对关联企业的授信风险。
韩伟民李似鸿
关键词:关联交易银行授信
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1978-2018被引量:3
2018年
简要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金融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并对其做了一些简要的评述。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中,一是中央银行之独立性有待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金融体系偏重于机构体系的发展,今后要充分发挥好金融市场的作用;三是金融体系脱实向虚的情况有待进一步从制度层面矫正;四是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需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五是经营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应由目前的同质化向多样化、差异化和创新化方向转变。
李似鸿孙瑾
关键词:金融体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
“雪中送炭”还是“雪上加霜”:数字普惠金融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吗?
2024年
绝对贫困退出之后,如何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已有的大多数文献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缩小城乡、东中西部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数字普惠金融之普及有一定的门槛,且越是低收入群体集中的地方,数字鸿沟越严重。对2011—2021年各省份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显著,但数字普惠金融三个分指标中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指标都显著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数字化程度则显著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说明城乡数字鸿沟问题是制约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所在。若不能有效解决城乡数字鸿沟问题,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言,不仅不能“雪中送炭”,反而可能会“雪上加霜”。
黄珊珊李似鸿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数字鸿沟人力资本投资
农地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三权分置:1949—2020被引量:1
2021年
将“三权分置”置于一个较长时期进行分析,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迁的梳理,即“单一产权”时期(1949—1978)、“两权分离”时期(1978—2014),再到“三权分置”(2014—2020),尤其是“三权分置”实施以来,理论界对“三权分置”中三权的界定、“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三权分置”的金融支持、“三权分置”的传统渊源、“三权分置”的后续问题等方面,进行一一综述,并总结出如下结论,即在农地制度变迁中,如果能充分尊重并吸取正式制度(政府规定)和非正式制度(民间自发)的优势,就能使个人或家庭经济效益最大化与国家或集体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结合起来,使个人收益率不断接近社会收益率,从而实现总体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否则,就会给社会经济建设带来波折甚至是挫折。
李似鸿高璐
关键词:农地制度土地流转
村落视角下的货币属性、劳动供求与乡村振兴
2021年
从村落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货币和劳动的属性、形态、供求进行分析,得出资金和劳动双重闲置和双重外流并存,是造成乡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提出要使资金和劳动由闲到忙、由静向动、由流失到留用转变并有机结合,以响应实施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
李似鸿
关键词:货币属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