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被引量:8
- 1994年
-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现将我们近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30例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报告于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26例,女4例,年龄40岁以下8例,41~50岁9例,51~60岁11例,60岁以上2例,平均年龄48.5岁。病程1年以内12例,1~3年7例,3~5年6例,5年以上5例,平均22.7月。本组病例以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及低蛋白血症所致的腹水为主。合并肝肾综合征、肝昏迷、消化道出血者未列入本组。 二、实验室检查 (一) 肝功能变化:血清总胆红质升高的16例。其中5例在60μmol/L以上,ALT异常13例,AST异常12例,麝浊异常25例,白蛋白降低18例,白/球比例倒置19例,HBsAg阳性29例。
- 黄丽娟李丹
- 关键词:肝硬变腹水中西医结合治疗
- 49例肝硬变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回顾分析被引量:7
- 1999年
- 肝硬变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下称MOF),因其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而日益受到重视,现将笔者1995年11月~1997年收治的肝硬变并MOF 49例的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7例病人中,合并MOF 49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变44例,酒精性肝硬变3例,血吸虫性肝硬变1例,胆汁性肝硬变1例。男34例,女15例,年龄28~69岁,平均43.4岁。 1.2 诊断标准 肝硬变的诊断按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MOF的诊断依据Fry、Eissman及日本医科大学结合实践提出的诊断标准。 1.3 并发MOF的情况 49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消化道出血40例,占81.6%;肝性脑病19例,占38.8%;肾功能衰竭18例,占36.7%;皮下及其他部位出血16例,占32.7%;糖尿病11例,占22.4%;心脏骤停1例,占2%。
- 李丹
- 关键词:肝硬变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
- 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9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05年
- 李芹李丹卢霞凤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糖尿病患者肝硬化合并
- 福建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1
- 2004年
- 目的 首次调查福建省5个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并探讨HBV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病临床的可能相关性。方法 收集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三明市、莆田市等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HBV基因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应分析研究HBV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 431例HBV DNA阳性血清中基因B型275例(63.8%)C型100例(23.2%),D型及其混合型共51例(11.8%),未见A、E、F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泉州和三明地区HBV基因B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福州地区(P=0.002;P=0.006);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组都是以基因B型为主要基因型;基因C型在肝硬化中所占比例(47.0%)显著高于无症状携带者(14.5%)和重型肝炎组(14.7%)(P=0.009;P<0.001);基因B型的e抗原阳性率(52.4%)显著低于C型(56.0%)(P=0.008);基因D型患者e抗原阳性率(30.8%)也低于C型(P=0.051)。对应分析表明原发性肝癌(HCC)与基因D型及其混合型关系密切。结论 (1)福建省HBV感染以基因B型为主,其次是C型,也存在基因D型的流行。(2)福建省部分地区基因型B和C的分布可能存在差异。(3)基因B型在年轻患者中可能与重型肝炎的发展有关;基因C型在年长患者中可能更易导致肝?
- 胡盈莹江家骥欧文湖林国贤苏智军刘家俊李勤光姚履枫林彩文李丹陈怡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基因型分布
- 福建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首次调查福建省五个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并探讨HBV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病临床的可能相关性。方法:收集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三明市、莆田市等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HBV基因型,应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应分析研究HBV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431份HBV DNA阳性的血清中基因B型275例(63.8%),C型100例(23.2%),D型及其混合型共51例(11.8%)。未见A、E、F型。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泉州和三明地区HBV基因B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福州地区(P=0.002;P=0.006);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重型肝炎都是以基因B型为主要基因型;基因C型在肝硬化中所占比例(47%)显著高于无症状携带者(14.5%)和重型肝炎组(14.7%)(P=0.009,P<0.001);基因B型的e抗原阳性率(52.4%)显著低于C型(56%)(P=0.008);基因D型患者e抗原阳性率(30.8%)也低于C型(P=0.051)。对应分析表明HCC与基因D型及其混合型关系密切。结论:①福建省HBV感染以基因B型为主,其次是C型,也存在基因D型的流行。②福建省部分地区基因型B和C的分布可能存在差异。③基因B型在年轻患者中可能与重型肝炎的发展有关;基因C型在年长患者中可能更易导致肝硬化。
- 胡盈莹江家骥欧文湖林国贤苏智军刘家俊李勤光姚履枫林彩文李丹陈怡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 2000年
-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据统计全世界约有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我国约占半数左右。慢性乙型肝炎(CHB)是HBV感染的严重后果,多数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其中15%~25%的患者将过早的死于肝硬变或肝细胞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本病每年约造成100万人死亡。为此。
- 潘晨李丹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安慰剂HBEAG肝组织学抗HBE拉米夫定治疗
- 泛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
- 2000年
-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推算有慢性患者约3000万人。由于乙肝病毒(HBV)是造成慢性乙型肝炎(CHB)肝损害的病原体,故抗病毒治疗是治疗CHB的主要措施。近年来研究表明核苷类抗病毒药有很强的抑制HBV的作用。自1999年起我们用泛昔洛韦治疗CHB7例,现将疗效报告如下。
- 李丹潘晨
- 关键词:泛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HBEAG抗病毒药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 106例非甲~戊型肝炎临床分析
- 2001年
- 目的:探讨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的致病因素。方法:通过对106例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检测来探讨其临床特点,对部分病例进行HGV RNA及TTV DNA检测来探讨可能的致病因素,并对其中4例病情持续波动超过6个月、HBsAb(+)或HBsAb(+)兼HBcAb(+)的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和采用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组化)检测HBsAg和HBcAg。结果:106例非甲~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重症化比率与一般的病毒性肝炎相似,慢性化比率较一般的病毒性肝炎高,女性发病率较一般的病毒性肝炎高;男:女约为2:1。27例用PCR法检测HGV DNA为阴性,其中10例同时用PCR法检测TTV DNA也为阴性。4例HBsAb(+)或HBsAb(+)兼HBcAb(+)的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活检病理学改变与临床诊断相符,免疫组化显示HBsAg和HBcAg均阴性。结论:106例非甲~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一般的病毒性肝炎相似;慢性化、重症化比率较一般的病毒性肝炎高;女性发病率较一般的病毒性肝炎高;HGV、TTV可能不是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HBsAb(+)者,肝组织内无HBsAg和HBcAg存在,即无HBV复制;提示有尚未知晓的肝炎病毒,需进一步探讨。
- 郑玲李丹卢霞凤江家骥
- 不同实验方法在监测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1
- 2003年
- 目的 通过对三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突变方法的比较,评价其在监测拉米夫定抗HBV治疗中发生耐药突变的价值。方法 用熔解曲线法、聚合酶链反应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法(PCRmnh-ELISA)和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mPCR-RFLP)对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HBV DNA由阴转阳的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YMDD突变检测,比较它们的敏感性,并与直接测序法比较它们的特异性。结果 mPCR-RFLP法、PCRmnh-ELISA法和熔解曲线法检出HBV DNA的灵敏度分别为10~4、10~5和10~6拷贝/ml。44例患者血清中,用mPCR-RFLP法检出26例为YMDD突变株,18例为野生株。在26例突变株中,熔解曲线法检出16例,PCRmnh-ELISA法检出18例;而在18例野生株中,熔解曲线法检出2例突变株,PCRmnh-ELISA法检出13例突变株。将上述三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16例标本进行测序,mPCR-RFLP法、熔解曲线法和PCRmnh-ELISA与测序的符合率分别为93.8%(15/16)、43.8%(7/16)、18.8%(3/16),差异有极显著性(x^2=18.7,P<0.01)。结论 mPCR-RFLP法检测YMDD突变株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是监测拉米夫定耐药株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熔解曲线法和PCRmnh-ELISA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 胡盈莹江家骥李丹林彩文李勤光陈怡
- 关键词:拉米夫定耐药性基因突变YMDDHBV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变腹水30例
- 1999年
- 1 一般资料1.1 临床资料 我们于1993~1995年收治肝硬变腹水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32~62岁,平均48.5岁;病程1~5年,平均22.7月。对照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46.9岁,病程1~6年,平均25.1月。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腹水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入院时即合并有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者,未列入本资料。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所制定的诊断标准。
- 李丹黄丽娟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变腹水中医辨证肝肾综合征辨证施治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