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申龙
- 作品数:73 被引量:333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利用47个SSR位点对52份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411个等位变异,等位变异数变化范围为3~21个,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8.75个;每个SSR的Simpson指数的分布范围为0.5506~0.9357,平均值为0.8061;Shannon-weaver指数分布范围为0.9083~2.8440,平均值为1.8386;材料的成对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547~0.8589,总体平均值为0.6775。在聚类分析中,以相似系数为0.666为划分标准,将52份材料分为三大类,第Ⅰ类包括20份材料,以杭嘉湖、台州、丽水等地区的材料为主;第Ⅱ类包括24份材料,以绍兴、金华、衢州、丽水地区材料为主;第Ⅲ类包括8份材料,以金华、衢州地区的材料为主,SSR聚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和生态型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株高、生长习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 傅旭军朱申龙朱丹华袁凤杰董德坤李百权
- 关键词:大豆SSR分析聚类分析
- 一种油橄榄水培箱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橄榄水培箱,包括箱体,箱体沿自身高度方向设置有培养槽,培养槽内设置有浮板组件,浮板组件的底部与培养槽的槽底之间填充有培养液,浮板组件用于油橄榄茎秆基部的固定,箱体的外周壁的一侧设置有补液组件,补液组...
- 牛二利朱申龙高耸
- 菜用大豆新品种浙鲜豆4号被引量:1
- 2010年
- 浙鲜豆4号原名浙D8108,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育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07022)。母本是从日本引进的菜用大豆品种矮脚白毛,为灰毛、白花、中熟菜用型春大豆,田间表现较抗倒伏和抗病毒病。
- 朱申龙傅旭军朱丹华李佰权袁凤杰
- 关键词:菜用大豆杂交育成大豆品种抗病毒病田间表现
- 菜用大豆浙鲜豆8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被引量:9
- 2013年
- 浙鲜豆8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2012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豆2012001)。具有丰产性好、优质、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等优良特性。株高35~40 cm,单株有效荚数24~28个,标准荚长6.1 cm、宽1.47 cm,每荚粒数2.0粒,百荚鲜重280~300 g,百粒鲜重80~86 g,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SC7株系,从播种至采收青荚约94 d,一般鲜荚产量9.75 t.hm-2,适宜在浙江省作春季菜用大豆种植。
- 李佰权朱丹华傅旭军朱申龙袁凤杰郁晓敏
- 关键词:菜用大豆选育栽培技术
- 樟树籽油抗氧化能力及物质基础研究被引量:7
- 2022年
- 植物油中天然抗氧化成分对油脂的加工、货架期及营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樟树籽油抗氧化活性及物质基础,分别对其脂肪酸组成、不皂化物含量、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测定,分析总多酚及不皂化物对樟树籽油抗氧化活性的贡献率,明确其活性物质基础。结果表明,樟树籽油中主要为中链脂肪酸癸酸和月桂酸,占总脂肪酸的94.80%,不皂化物质量分数为(0.55±0.01)%,总多酚含量为(33.07±0.63)mg/kg。樟树籽油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_(50)值为0.13 g/mL。相同油质量浓度的樟树籽油、不皂化物和总多酚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8.92±1.58)%、(38.49±0.66)%、(49.60±3.78)%。因此,不皂化物及总酚对樟树籽油抗氧化贡献率分别为38.91%、50.14%。研究结果表明樟树籽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为多酚类成分和不皂化物,二者对樟树籽油抗氧化能力的总贡献率高达89.05%。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樟树籽油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可为樟树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李雪张玉张玉孙素玲王伟朱申龙王伟朱申龙
- 关键词:樟树籽油总多酚不皂化物抗氧化
- 大豆低植酸突变体Gm-lpa-ZC-2的精细定位被引量:2
- 2011年
- 降低大豆植酸含量对于改善大豆营养品质极其重要。通过诱变的方法筛选到大豆低植酸突变体Gm-lpaa-ZC-2,经典遗传学分析表明:其突变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所控制,并被定位在大豆连锁群B2上。试验在大豆低植酸突变体Gm-lpa—ZC-2初步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较大的遗传群体,运用生物信息学发展新的连锁标记,结合大豆基因组学和传统定位的方法,进行突变基因的精确定位。结果表明:位于大豆B2连锁群上的Gm-lpa-ZC-2突变基凶,与连锁标记Satt168和Satt416的遗传距离远大于初步定位的结果,为18.2cM;4E此基础上,利用大豆基因组序列信息,在Satt168标记的上游序列与目的基因之间的染色体片段,4900~8200kb的区域中,发掘到9对在遗传群体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其中SSR位点psmlpa-224,psmlpa-225和psmlpa-226与目的基因的距离仅为0.8cM,实现了突变基凶的精细定位。
- 李佰权姜莹付旭军朱申龙朱丹华袁凤杰
- 关键词:突变体
- 铝毒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4年
- 以 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铝毒胁迫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铝毒胁迫抑制了大豆根系的生长 ,降低了株高 ,单株干重下降。根据所计算的耐铝毒系数 ,3个大豆品种的耐铝毒能力为浙春 3号 >浙秋 3号 >华春 18。
- 胡蕾应小芳刘鹏徐根娣朱申龙
- 关键词:铝毒胁迫大豆农艺性状
- 鉴别大豆籽粒中低植酸含量突变基因IPK1-a的分子标记方法和引物
-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工程技术领域,用于含IPK1-a突变基因的低植酸大豆品种的鉴定和选育,尤其涉及一种鉴别大豆低植酸含量突变基因IPK1-a的分子标记方法和引物。鉴别大豆籽粒中低植酸含量突变基因IPK1-a的分子标记方...
- 袁凤杰舒庆尧朱丹华朱申龙付旭军李百权
- 文献传递
- 三个油橄榄品种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过程观测被引量:1
- 2022年
- 为研究油橄榄在酸性土壤、夏雨型气候环境下的生长发育特征,因地制宜开展田间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南方3个油橄榄适生良种豆果、柯基和尼Ⅰ为材料,比较花芽分化、花期物候、花序特征、单果重和含油率差异。结果显示:3个品种的花芽分化均起始于3月上旬,豆果和尼Ⅰ初花期为5月3日,花期分别为10、6 d;柯基初花期为5月4日,花期11 d。豆果、尼Ⅰ、柯基的平均花序长度分别为2.5、2.5、2.9 cm,单个花序平均小花数量分别为16.3、14.9、17.9个。果实转色的先后次序和成熟期的早晚一致,依次为尼Ⅰ、豆果和柯基;单果重和含油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上升趋势,但二者增速不同,单果重在果实发育前期增长较快,含油率在果实发育后期增长较快。至10月24日果实成熟度分别达M5(尼Ⅰ和豆果)和M4(柯基),尼Ⅰ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3.40 g、13.05%,豆果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1.15 g、14.31%,柯基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0.77 g、12.31%。综上表明,3个品种花期基本一致,柯基的花量大、花期长,可作为授粉品种加以利用;在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前期应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以确保树体处于良好的营养水平,为后期油分积累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在梅雨季节要注意及时排水。
- 牛二利裴红宾丁检朱申龙
- 关键词:油橄榄花芽分化物候期单果重含油率
- 油橄榄耐酸砧木品种及其高成活率嫁接组合筛选被引量:2
- 2022年
- 选择适宜在酸性土壤种植的嫁接组合是油橄榄Olea europaea在我国南方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对15个油橄榄品种进行了耐酸性评价,并以耐酸性和生根力强的品种为砧木筛选成活率高的嫁接组合。结果显示,‘峥云’和‘中榄’在酸胁迫下根部生长(水培)、成活率、苗高生长量(盆栽)俱佳,扦插生根率高;以‘峥云’和‘中榄’为砧木分别嫁接6个油橄榄品种接穗,发现‘费切罗’和‘豆果’以‘峥云’为砧木、‘塔吉’‘佛选’和‘尼Ⅰ’以‘中榄’为砧木、‘佛奥’以‘峥云’或‘中榄’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较高,适宜在我国南方红壤区推广栽植。进一步研究显示,以‘峥云’和‘中榄’为砧木嫁接后,接穗高度、叶长、叶宽及节间距减小,且以‘中榄’嫁接后减小幅度更大。‘佛选’/‘中榄’、‘豆果’/‘中榄’和‘尼Ⅰ’/‘中榄’3个组合的嫁接苗接穗上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水分利用率提高。本研究为我国南方酸性土壤发展油橄榄生产提供了重要参考。
- 牛二利吴文俊王伟李雪朱申龙
- 关键词:油橄榄耐酸性嫁接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