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月秋

作品数:17 被引量:146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耐药
  • 4篇耐药性
  • 4篇杆菌
  • 3篇内酰胺
  • 3篇内酰胺酶
  • 2篇阴性杆菌
  • 2篇细菌
  • 2篇菌株
  • 2篇革兰
  • 2篇革兰阴性
  • 2篇革兰阴性杆菌
  • 2篇广谱
  • 2篇Β内酰胺
  • 2篇Β内酰胺酶
  • 2篇AMPC酶
  • 2篇ESBL
  • 2篇超广谱
  • 1篇单胞菌
  • 1篇毒剂
  • 1篇多态

机构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市崇明县...
  • 1篇威海市立医院
  • 1篇北里大学

作者

  • 14篇朱月秋
  • 11篇倪语星
  • 4篇周敏
  • 4篇孙景勇
  • 4篇蒋晓飞
  • 3篇韩立中
  • 3篇彭奕冰
  • 3篇洪秀华
  • 3篇季育华
  • 2篇蒋燕群
  • 1篇王喜仁
  • 1篇薛峰
  • 1篇王大方
  • 1篇陈淑云
  • 1篇吴文娟
  • 1篇彭涛
  • 1篇周越
  • 1篇应春妹
  • 1篇王志军
  • 1篇金毓翠

传媒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中国抗感染化...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实用护理杂志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液培养分离出水生拉恩菌1例被引量:3
2004年
张春花谢国艳朱月秋倪语星
关键词:血液培养条件致病菌药敏试验生化鉴定
介导VIM-2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整合子的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分析 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用改良的三相水解试验分析该菌株所产的 β内酰胺酶 ,并进行初步分类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该菌的耐药基因 ,用PCR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初筛整合子并分型 ,用长片段PCR扩增整合子的可变区并测序 ,以确认 β内酰胺酶基因种类及其转移特性。 结果 :发现铜绿假单胞菌RJ2 1 3携带一个整合子介导的blaVIM 2基因。结论 :在上海和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发现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整合子介导VIM 2型金属 β内酰胺酶 。
韩立中蒋燕群蒋晓飞彭涛朱月秋洪秀华倪语星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整合子
保护性毛刷在气管切开采样中的应用
1992年
气管切开人工通气治疗的患者易伴发肺炎,及时准确的病原学诊断是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前提。本文对气管切开后伴发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患者,用保护性标本刷(protected specimen brush,PSB)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并同支气管肺泡灌洗(brochoalveolar lavage,BAL)取标本和痰液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观察。
李敏邓伟吾黄绍光张玮朱月秋倪语星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采样保护性毛刷
社区与院内尿路感染的病原学比较及抗生素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0
2005年
目的为调查比较瑞金医院近期社区及院内尿路感染病原学构成特点及抗生素耐药情况. 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6月,上海瑞金医院门诊与住院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结果社区与院内尿路感染的病原学分布以大肠埃希菌属、肠球菌属为主,但两菌所占比例明显不同;医院感染分离株耐药性普遍高于社区感染分离株;IMP、MEM、CAZ、FEP、TZP、CFS、CMZ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敏感性均>80%,而CIP、PIP、AMP、GEN均已产生>50%~80%耐药率;未检出耐VAN、TCL肠球菌菌株,AMP、NIT对肠球菌感染具有较高敏感性,而CIP、ERY已产生较高耐药性. 结论及时总结本地社区与院内尿路感染流行病学资料及耐药菌变迁规律,对指导临床正确选药意义重大.
汪一萍倪语星孙景勇朱月秋周敏
关键词:尿路感染医院感染药物敏感试验
D试验和多重PCR检测红霉素耐药葡萄球菌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了解红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用NCCLS标准D试验检测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表型,通过多重PCR检测耐药基因ermA、ermC和msrA。结果所有144株葡萄球菌中,84株(58.3%)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cMLS),27株(18.8%)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阳性(iMLS),33株(22.9%)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阴性(MS)。在MS型耐药的菌株中均只检测到msrA基因,在cMLS和iMLS型耐药的菌株中,除了1株3种基因均阴性外,其他均检测到ermA或ermC基因。在金葡菌中iMLS型耐药的菌株以ermC基因稍多(3/5),而cMLS型耐药的菌株以ermA基因居多(56/62);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iMLS型和cMLS型耐药的菌株均以ermC基因居多(分别为22/22和11/14)结论iMLS型耐药的葡萄球菌在临床比较多见,多重PCR和D试验均可对其鉴别,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常规进行D试验。
孙景勇汪一萍周敏朱月秋倪语星
关键词:葡萄球菌克林霉素D试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小鼠巨细胞病毒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1998年
目的为了探讨巨细胞病毒的致病机理。方法4周龄Balb/C小鼠腹腔内接种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结果导致小鼠急性感染期体重下降,生长迟缓,唾液腺肿胀以至于死亡。唾液腺中检出高滴度感染性病毒(2.0×105PFU/ml)。在小鼠3T3/Swisalbino细胞单层上形成的空斑清晰,易判断计数、镜检组织切片可见脑神经原细胞胞浆内包涵体。结论小鼠巨细胞病毒模型的建立为抗-CMV有效药物的筛选以及对CMV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了资料。
季育华朱月秋陈淑云陈淑云川上正也周越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包涵体小鼠模型
诗乐氏SA型(灭菌王)术前擦手的灭菌效果观察
1993年
诗乐氏(灭菌王)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环境卫生检测所、上海卫生防疫所检验合格,经国家卫生部批准,并取得许可证:“卫生部消毒准字第01一0039和01—0041号”。本院手术室将灭菌王作外科术前擦手液观察其临床灭菌效果,并与传统酒精浸泡灭菌法对照,共做100例次,其中骨、关节手术60例次,烧伤及整形外科手术40例次。现将检测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对照组(消毒前)
张丽君史翠玉孙智光朱月秋
关键词:消毒消毒剂手术室灭菌
MRSA mecI基因和mec启动子的多态性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上海地区分离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mecI基因和mec启动子的多态性分布状况。方法收集上海地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43株,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试验、苯唑西林MIC(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和mecA基因检测等方法进行MRSA的筛选,RAPD法进行细菌的同源性分析,最后通过PCR和序列分析技术研究分布状况。结果头孢西丁筛选试验、苯唑西林MIC试验与mecA基因PCR扩增相比有100%的一致性,均证实这些菌株为MR SA,RAPD法证实这些菌株分为4个型,在21株菌中有20株有mecI基因,所有的菌株有mec启动区,所有MRSA都有mecI或mec启动子的改变,其中mec的改变有mecI缺失、mecI 43位碱基G→T和mecI 202位碱基C→T。mec启动子的改变有G→T和C→A。结论mecI或mec启动子突变在临床分离的MRSA中普遍存在,上海地区MRSA以mecI 202位碱基突变最常见。
王大方韩立中杨莉蒋晓飞吴文娟蒋燕群周敏朱月秋倪语星
革兰阴性杆菌中产AmpC酶菌株的药敏谱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观察分析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的情况。方法 通过冻融法获得酶粗提物 ,然后作三维试验 ,从狭缝与抑菌环交界处是否出现扩大的长菌区域来判断试验的结果。结果  12 6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或中介的革兰阴性杆菌中产AmpC酶株有 5 8株 (占 46 % ) ,产ES BLs株有 2 8株 (占 2 2 .6 % )。药敏谱分析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的总敏感率为 88.9% ,而头孢吡肟对产AmpC酶的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与非发酵菌的敏感性不同。结论 ESBL及AmpC酶已成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的两大主要因素。同是产AmpC酶 ,但由于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与非发酵菌的其它耐药机理不同 ,以致药敏谱存在差异。
彭奕冰朱月秋季育华倪语星
关键词:AMPC酶ESBL
聚氨酯海绵塞条引产时宫颈管厌氧菌培养被引量:2
1991年
30例晚期妊娠产妇应用聚氨酯海棉塞条(以下简称塞条)引产。为了解塞条引产的安全性,在放置塞条前后取宫颈管粘液作厌氧菌培养。实验结果:8例于放置塞条前后均未检出厌氧菌;检出厌氧菌的22例中,18例放置塞条前后检出的菌种一致,没有因放置塞条引起新的厌氧菌感染,余4例在放置塞条后虽出现了菌种不一致,然而。新菌种均为低毒力或条件性致病菌,无一例检出产气荚膜梭菌。临床上本组无一例发生产时或产后感染。作者认为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应用聚氨酯海棉塞条引产是安全的。
侍庆舒俭德金毓翠倪语星朱月秋董炳麟
关键词:引产厌氧菌宫颈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