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小英

作品数:26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坡耕地
  • 5篇耕地
  • 4篇紫色土
  • 4篇耕层
  • 3篇栽培
  • 2篇栽培技术
  • 2篇食用
  • 2篇食用菌
  • 2篇试验初报
  • 2篇水土
  • 2篇水土保持
  • 2篇水土保持措施
  • 2篇天麻
  • 2篇土壤
  • 2篇竹笋
  • 2篇紫色土坡耕地
  • 2篇林下种植
  • 2篇保藏
  • 2篇出菇
  • 1篇蛋白饲料

机构

  • 24篇重庆市林业科...
  • 6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市中药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4篇曾小英
  • 12篇李月文
  • 7篇王正春
  • 6篇史东梅
  • 6篇李在军
  • 4篇吕圣富
  • 4篇蒋海艳
  • 4篇耿养会
  • 4篇李彬
  • 3篇童龙
  • 3篇陈道静
  • 2篇陈丽洁
  • 2篇杜红
  • 1篇张小梅
  • 1篇李辉乾
  • 1篇曾静
  • 1篇张薇
  • 1篇周恺
  • 1篇周小舟
  • 1篇杨荣平

传媒

  • 9篇重庆林业科技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宁夏农林科技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四川林业科技
  • 1篇世界竹藤通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龙河湿地公园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区建设的生态学途径探讨
2011年
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河湿地公园作为武陵山生物多样性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有机组成部分.物种资源独特而丰富,河流湿地生境类型多样。龙河湿地公园的建设将为国内外了解山地河流湿地、水位变动消落带河口湿地与江心沙洲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的科普知识提供基地。为山地河流湿地、沙洲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范例。本文对龙河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区的建设目标、功能定位进行了探讨,提出对消落带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生态友好型利用,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良好的湿地生物栖息地,营造优美的湿地景观。在此基础上,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及水上运动活动。
谭文伟曾小英谭维
关键词:消落带湿地公园湿地资源三峡水库
重庆市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以重庆各区县林业部门调查统计上报的2006—2012年数据为基础,利用C—D生产函数估计出林业科技投入要素的弹性值,采用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测算出重庆市在“十一五”期间年平均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1.19%,“十二五”时期.2011年及2012年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为24.05%、32.49%.并进一步对其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了解重庆市林业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发展潜力,为加快重庆林业科技进步提供参考。
李月文李辉乾曾小英熊玉林谭昌万
关键词: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青藏高原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青藏高原输电线路工程人为水土流失具有区域独特性。以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400kV直流联网工程为例,对青藏高原输电线路工程典型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人工促进自然修复是冻土区线性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的新理念,各扰动地貌单元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应坚持近自然生态修复原理以及生态工程优先、最小面积扰动和最短时间扰动原则;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按主体工程区、牵张场、取土场、弃渣场和生产生活临时区5个扰动地貌单元布设,电力塔基区护坡主要有平地型回字形、缓坡型竹节式水平阶、陡坡型鱼鳞坑配植藤本植物工程,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挂网可防止扰动区土壤流失和冻土融化,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4,弃渣场柔性生态挡土墙可保持冻土的稳定性,植物成活率达90%以上;讨论了青藏高原冻土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特点及线性工程热融作用的防治措施。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输电线路工程或高寒区类似工程不同扰动地貌单元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提供参考。
殷树强曾小英张薇史东梅
关键词: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青藏高原
林下种草养畜实用技术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对多花黑麦草、紫花苜蓿、箭舌豌豆、扁穗牛鞭草等几种常见草种进行林下栽培及其畜产品养殖中的利用进行研究,探索高效的“林—饲”种植方式,为林农发展高效农业提供参考。
李在军吕玉奎曾小英
关键词:种草养畜
重庆武陵山区凤尾菇菌丝分离鉴定及保藏试验初报
2011年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凤尾菇茵丝,对其进行鉴定和保藏及保藏活化后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菌丝培养较易;菌丝纯化后,经过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确定了其分类地位;茵丝继代培养保藏后,经活化后原种茵丝长满后能直接长出子实体,表明继代培养保藏方法可行。
蒋海艳王正春李月文曾小英李继晖吕圣富文亮
关键词:凤尾菇保藏出菇试验
麻竹笋废弃物蛋白饲料—猪—沼—竹生态循环利用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针对荣昌县生猪粪便和麻竹笋加工废弃物污染环境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种低碳、环保、循环利用的“麻竹笋废弃物蛋白饲料—猪—沼—竹”生态循环技术模式,研究了麻竹笋加工废弃物与猪场以及猪场与麻竹林配套管理技术,分析了建立麻竹笋废弃物—猪—沼—竹生态循环模式取得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为“麻竹笋废弃物蛋白饲料—猪—沼—竹”生态循环模式在全市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李月文王玲吕玉奎曾小英
关键词:生态循环
重庆武陵山区香菇菌种保藏试验初报
2012年
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出武陵山区栽培香菇、野生香菇菌丝,用继代保藏法进行保藏,保存3个月后进行转接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栽培香菇菌种分离较容易,野生香菇菌种分离时污染较大;通过形态特征和微观观察,初步判断为香菇菌丝;继代保藏法保存3个月后,栽培香菇菌种培养基萎缩,茵丝内含大量水分,野生香菇培养基内出现少量斑块;出菇试验中香菇长出子实体。
蒋海艳王正春李月文曾小英李继晖吕圣富
关键词:野生香菇保藏出菇
林下药用植物牛尾独活分布相关性研究
2012年
1牛尾独活的生态生物学特征牛尾独活以伞形科独活属植物牛尾独活Hera-cleumhemsleyanumDiels的根人药,《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及地方习用品种包括毛当归AngelicapubesbensMaxim.、重齿毛当归A.pubesbensf.bis—errataShanetYuan、紫茎独活A.porphyrocaulisNakaietKitag.、短序葱木AraliahenryiHarms、食用土当归A.cordataThunb.、九眼独活A.fargesiiFranch.、绵毛独活H.1anatumMichx.、短毛独活H.moellendorffiiHance、白亮独活H.candicansWall.exDC.、短茎古当归Archangelicabrevicaulis(Rupr.)Rchb.。
陈清华曾小英
关键词:独活属药用植物牛尾生态生物学特征《中国药典》土当归
栽培环境对金钗石斛生长和化学成分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基于重庆特殊的地貌及气候特点,开展了不同栽培方式及环境对石斛生长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仿野生林下贴树栽培,采用草绳和扎带固定的方式相对线卡更有优势。温室、人工林及天然林下栽培,石斛含水量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有着显著的差异,林下仿野生环境栽培的石斛有效成分含量远高于温室内栽培的石斛,其中多糖含量甚至远高于赤水本地产的金钗石斛。
李在军龚宜刚李月文杜红曾小英
关键词:金钗石斛化学成分
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障碍特征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紫色土坡耕地具有高生产力和强侵蚀性的特点,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耕地资源,分析坡耕地障碍耕层类型及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坡耕地合理耕层构建参数确定、耕层质量调控和坡耕地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基于不同地力等级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样本,定量化分析坡耕地耕层质量障碍特征。【方法】采用障碍度模型及聚类分析研究不同地力等级紫色土坡耕地障碍耕层类型及耕层质量变化特征。【结果】(1)不同地力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物理属性差异显著,随地力等级降低,地块田面坡度显著变大、有效土层厚度显著变小,当田面坡度由5.1°变为21.7°,农作物产量可下降45%,五级坡耕地心土层缺失现象严重;而土壤肥力属性未表现明显差异,一至四级坡耕地同一地力等级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阳离子交换量总体表现为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五级坡耕地耕作层与底土层之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2)一、二级坡耕地各土层土壤质量指数均在0.434-0.528之间,同一地力等级各土层土壤质量指数表现为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土壤物理属性对低产坡耕地土壤质量影响更为显著,五级坡耕地田面坡度指标障碍度为一级坡耕地的80.73倍。(3)紫色土坡耕地障碍耕层可分为3类,即Ⅲ土壤养分限制型、Ⅳ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型、Ⅴ田面坡度限制型,土壤物理属性为主要障碍特征时,耕层构型疏松,心土层缺失现象严重,农作物产量较土壤养分限制型坡耕地低25%。【结论】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偏低,障碍耕层包含土壤养分限制型、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型、田面坡度限制型3种类型,土壤物理属性为主要限制因素,田面坡度偏大,有效土层厚度浅薄化严重。
宋鸽史东梅曾小英蒋光毅江娜叶青
关键词:紫色土坡耕地聚类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