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诗琼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3篇专科
  • 3篇专科护士
  • 3篇护士
  • 3篇CCU
  • 2篇护理管理
  • 2篇MDT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病人
  • 1篇型心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并发症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体积
  • 1篇远期

机构

  • 5篇川北医学院
  • 4篇川北医学院第...
  • 2篇南充市中心医...

作者

  • 9篇易诗琼
  • 4篇申晓芬
  • 3篇倪伟
  • 3篇杨庆娟
  • 2篇唐晨曦
  • 2篇陈金华
  • 2篇宋燕
  • 1篇李黎
  • 1篇乔彦
  • 1篇王丽萍
  • 1篇杨楠
  • 1篇章淑芳
  • 1篇颜春英
  • 1篇胡欣
  • 1篇陈宇
  • 1篇王凤
  • 1篇李英

传媒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西部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层医院静脉治疗知识调查及构建双向培训体系的效果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了解川东北地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静脉治疗知识知晓及静脉治疗管理现状,探讨构建双向培训体系对基层护理人员静脉治疗知识、技能、管理的效果。方法:抽样调查川东北地区不同等级医院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人员的静脉治疗知识知晓率、管理现状,并对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人员进行双向培训和考核。结果:川东北地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静脉治疗知识知晓率较低(72.8%~86.9%)、操作技能较差(合格率59.1%~63.9%),护理管理人员静脉治疗相关管理知识知晓率较低(22.2%~48.6%),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构建双向培训体系提高了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静脉治疗理论知识(知晓率89.6%~96.2%)、操作技能水平(合格率84.8%~91.3%)和护理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知晓率44.3%~91.4%)。结论:静脉治疗双向培训体系能提高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静脉治疗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管理质量,促进静脉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
陈金华申晓芬易诗琼宋燕李黎唐晨曦
关键词:基层护理人员静脉治疗
PTK7、HER-2、Mcm5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预后价值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究酪氨酸蛋白激酶-7(PTK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蛋白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180例E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肿瘤组织,并随机收集100例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TK7、HER-2、Mcm5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中PTK7、HER-2、Mcm5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出现淋巴转移组织中PTK7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出现淋巴转移(P<0.05)。瘤体直径大于2 cm、TNM分期为Ⅲ期和Ⅳ期以及合并淋巴转移ESCC组织HER-2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TNM分期为Ⅲ期和Ⅳ期以及合并淋巴转移ESCC组织Mcm5阳性率更高(P<0.05)。ESCC组织中PTK7表达水平与淋巴转移正相关(P<0.05),HER-2与TNM分期和淋巴转移正相关(P<0.05),Mcm5与瘤体大小、TNM分期和淋巴转移正相关(P<0.05)。PTK7、HER-2、Mcm5阳性的ESCC患者的无瘤生存期显著短于阴性组(P<0.05)。结论:在ESCC组织中PTK7、HER-2、Mcm5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并且高水平的HER-2、Mcm5预示着更严重的病理分期以及淋巴转移,并且PTK7、HER-2、Mcm5与更差的预后有关。
易诗琼宋燕胡欣张欣平赵丽
关键词:食管鳞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
MDT培训模式在CCU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MDT培训模式的CCU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11月~2020年6月在医联体下已建立的三家区域基层胸痛中心中,采用现况调查、访谈等方式在已建立胸痛中心的医院遴选60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骨...
申晓芬杨庆娟易诗琼何魏巍陈标倪伟
关键词:CCU专科护士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远期死亡率与入院首次化验时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关系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远期死亡率与入院首次化验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关系。方法:选择STEMI病人193例进行研究,病人均在STEMI后随诊至2019年10月8日,根据随访结果将病人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对比2组血常规指标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血常规指标与STEMI远期预后关系进行分析,以ROC分析MPV对STEMI远期死亡的预测截断值,以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血常规指标比较显示,存活组病人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与MPV水平均低于死亡组病人(P<0.05~P<0.01),嗜酸性粒细胞高于死亡组病人(P<0.01)。MPV对STEMI病人远期死亡预测截断值为13.14 fL,AUC为0.741,95%CI:0.658~0.824,灵敏度为78.94%(30/38),特异度为83.33%(105/126),准确度为82.32%(135/164),阳性预测值为58.82%(30/51),阴性预测值为92.92%(105/113)。ROC分析结果显示,MPV低水平组(MPV<13.14 fL)病人113例,死亡8例;MPV高水平组(MPV≥13.14 fL)51例,死亡30例。Kaplan-Meier分析显示,MPV低水平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3个月(95%CI:31.09~34.26),高于MPV高水平组的25个月(95%CI:22.13~27.29)(P<0.01)。MPV低水平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4.78%低于高水平组的76.47%(P<0.01)。193例STEMI病人中,共有98例(50.78%)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人MPV水平高于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人(P<0.01)。结论:STEMI病人入院首次化验时MPV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MPV可作为STEMI病人远期预后的评价指标,当STEMI病人MPV≥13.14 fL时病人的远期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同时MPV水平升高心肌缺血再灌注风险上升。
杨楠陈宇易诗琼张露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平均血小板体积死亡率
多学科协作培训模式在CCU专科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应用
2021年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的C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11月~2020年6月在医联体下已建立的三家区域基层胸痛中心中,采用现况调查、访谈等方式在已建立胸痛中心的医院遴选60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骨干护士,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只培训CCU专科方面理论与操作,试验组除CCU常规培训外,实施多学科多模式分阶段培训,分析比较培训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专科理论、专科技能、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在院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的CCU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可有效提升专科护士的综合素养及护理服务能力,满足胸痛中心建设医院的需求,具有极强实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申晓芬杨庆娟易诗琼何魏巍陈标倪伟
关键词:CCU专科护士
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吗啡应用对晚期肿瘤患者爆发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联合吗啡对减轻晚期肿瘤患者爆发痛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有爆发痛的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4例。实验组在吗啡治疗疼痛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用吗啡治疗。用数字评分法(NRS)对两组患者爆发痛护理干预前后的疼痛强度进行评估,并记录评分值。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NRS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2±1.05)和(8.15±0.8)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NRS评分分别为(2.25±0.58)和(4.0±0.72)分,实验组患者爆发痛评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在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减轻晚期肿瘤患者的爆发痛。
章淑芳章淑芳赵筱英田清华易诗琼颜春英易诗琼周杨
关键词:晚期肿瘤综合护理
PICC术前评估表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er catheter,PICC)术前评估表在提高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155例采用个人主观经验进行术前评估;观察组171例按照设计的PICC术前评估表进行书面、逐项评估,确定是否置管、置管方式、置管部位,比较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导管异位、血栓等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导管异位、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ICC术前评估表进行评估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保证PICC导管安全有效留置。
唐晨曦陈金华李英易诗琼伊纪英
关键词:并发症
糖尿病伴中心性肥胖患者外周血MIAT mRNA、HbA_(1c)水平及对微血管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究糖尿病伴中心性肥胖患者外周血心肌梗死相关转录因子(MIAT)mRNA、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表达水平及其对微血管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5月—2023年3月于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伴中心性肥胖患者212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12例为健康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清晨空腹外周血,检测其MIAT mRNA表达、HbA_(1c)水平。对其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微血管并发症分为并发症亚组(n=86)和无并发症亚组(n=126),采用ROC曲线分析患者血MIAT mRNA、HbA_(1c)水平对微血管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外周血MIAT mRNA、HbA_(1c)表达水平均升高(t/P=28.299/<0.001,22.952/<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大(OR=1.450,95%CI 1.141~2.093,P=0.016)、BMI高(OR=1.325,95%CI 1.059~1.799,P=0.037)、病程长(OR=2.137,95%CI 1.430~2.786,P<0.001)、高脂血症(OR=2.368,95%CI 1.626~3.439,P<0.001)、空腹血糖高(OR=2.705,95%CI 1.909~5.172,P<0.001)、MIAT mRNA高(OR=2.449,95%CI 1.753~3.652,P<0.001)、HbA_(1c)高(OR=1.934,95%CI 1.329~2.646,P<0.001)均为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因素。由ROC曲线分析可得,血MIAT mRNA单独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9,敏感度为0.767,特异度为0.619;HbA_(1c)单独检测的AUC为0.772,敏感度为0.640,特异度为0.802;血MIAT mRNA和HbA_(1c)联合检测的AUC为0.825,敏感度为0.744,特异度为0.810。结论糖尿病伴中心性肥胖患者外周血MIAT、HbA_(1c)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且两者联合检测对微血管并发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乔彦易诗琼滕云王凤
关键词:糖尿病中心性肥胖
MDT培训模式在CCU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MDT培训模式的CCU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9年11月~2020年6月在医联体下已建立的三家区域基层胸痛中心中,采用现况调查、访谈等方式在已建立胸痛中心的医院遴选60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
申晓芬杨庆娟易诗琼何魏巍陈标倪伟
关键词:CCU专科护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