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常明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性
  • 1篇新生血管性青...
  • 1篇血管造影
  • 1篇眼底
  • 1篇眼底荧光
  • 1篇眼底荧光血管
  • 1篇眼底荧光血管...
  • 1篇药物治疗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血管
  • 1篇荧光血管造影
  • 1篇造影
  • 1篇真菌性
  • 1篇真菌性角膜
  • 1篇真菌性角膜溃...
  • 1篇植入

机构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淮安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戴常明
  • 2篇刘庆淮
  • 2篇宋曙光
  • 2篇柏清
  • 2篇王文奇
  • 2篇王曙红
  • 2篇柏清
  • 2篇李淑艳
  • 1篇宋曙光
  • 1篇李淑艳
  • 1篇王曙红
  • 1篇李超鹏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江苏省第十五...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弹性切口手法碎核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弹性切口手法碎核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探讨
2008年
目的:探讨弹性切口手法碎核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22例(22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弹性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再行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随访平均6个月,术前视力<0.1者19只眼,0.1~0.2视力3只眼,术后视力<0.1者4只眼,术后视力>0.2者18只眼,术后眼压控制好,22只眼眼压<20mmHg,功能滤过泡20只眼。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及虹膜炎症,渗出膜形成。结论:弹性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是目前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好方法,安全,有效方便,价廉,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王曙红李淑艳宋曙光柏清戴常明
关键词:隧道切口小梁切除
Ahmed房水引流阀植入联合激光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属于难治性青光眼,由于原发疾病的复杂性与NVG本身的特殊性,治疗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单纯滤过手术的成功率较低,故近年...
戴常明
病灶清除后结膜瓣覆盖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观察
2008年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后结膜瓣覆盖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9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29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7例(占93.1%),无效2例(占6.9%)。视力提高22例(占75.9%);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02~0.05者8例,0.1~0.2者16例,≥0.3者3例。结论:病灶清除结膜瓣覆盖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王曙红李淑艳宋曙光柏清戴常明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结膜瓣药物治疗病灶清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前后Kappa角与Alpha角的变化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前后Kappa角与Alpha角的变化。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术前和术后均使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患者Kappa角和Alpha角的大小和轴向。应用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手术前后Kappa角和Alpha角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和术后Kappa角位于颞侧分别为70眼(88%)和62眼(78%),位于鼻侧分别为10眼(13%)和18眼(23%);术前和术后Alpha角位于颞侧分别为77眼(96%)和77眼(96%),位于鼻侧(鼻上)分别为3眼(4%)和3眼(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77,均P>0.05)。术前Kappa角的大小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11),术前Kappa角的轴位和术前Alpha角的大小和轴位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Kappa角在0.41~0.50 mm、0.51~0.60 mm区间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区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Alpha角在所有区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Kappa角与Alpha角的变化在0~0.10 mm、0.11~0.20 mm区间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区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Kappa角与Alpha角均会发生变化,Kappa角的变化更为明显。Alpha角是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手术术前更值得关注的指标。
秦苗苗周石刘秀明戴常明李超鹏
关键词:白内障KAPPA角
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被引量:3
2008年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常见的眼睑疾病,轻者影响外观,重者则因下垂的上睑遮盖瞳孔,严重影响儿童视觉发育,造成弱视。一般睑裂高度在4mm以下。肌力在4mm以下者称为重度上睑下垂^[1],矫正先天性上睑下垂较理想的方法是提上睑肌缩短术.该术式符合生理、美容要求,但手术较复杂。而对那些提上睑肌肌力〈4mm的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则适合于额肌悬吊术^[2],但是因该术式不符合眼睑的正常生理,不但有抬睑运动不自然的缺点,还易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穹窿部结膜脱垂、内翻倒睫、眼睑闭合不全等手术并发症^[3]。2000~2007年本院应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6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王曙红柏清李淑艳宋曙光戴常明
关键词: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缩短术
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研究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从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弥漫性DME患者52例进行研究。依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康柏西普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测定黄斑中央区的厚度(CMT),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面积,通过眼压计检测眼内压(IOP),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视力。结果:治疗后两组的VEGF、CRP、CMT、CNV及IO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时观察组的视力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同期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与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治疗弥漫性DME疗效确切,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功能,值得给予推广。
戴常明王文奇李超鹏刘庆淮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糖尿病黄斑水肿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20只眼分别采用检眼镜和FFA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老年DR早期检出率、不同分期检出率和诊断结果。结果检眼镜对DR的检出率为69.2%,显著低于FFA的90.4%(P<0.01),检眼镜对DR的漏诊率为23.5%;检眼镜对DR分期在Ⅰ期、Ⅱ期和Ⅵ期的检出率显著低于FFA(P<0.05或P<0.01);FFA对检眼镜诊断DR修正率为52.4%。结论 FFA对老年DR早期诊断较为敏感,能够更加可靠、精准地对DR病变程度进行评估,诊断正确率高,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王文奇柏清戴常明刘庆淮
关键词:荧光血管造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