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
- 作品数:82 被引量:1,053H指数:18
- 供职机构:澳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吗”问句的句法生成被引量:5
- 2014年
- 文章主要讨论了汉语中典型的中心语居后的句子"吗"问句的句法生成。文章通过大量的语言事实证明,中心语"吗"表面看来在线性顺序上是居末的,而实际上在句法结构中生成在句首。"吗"问句的形成不是由于其补足语IP发生了前移,而是由于中心语"吗"语法化为附缀,失去了句法上的独立性,需要找到整个句子作为其依附的对象,为了满足这一句法需求,"吗"自身进行了右向外置移位。
- 王娟徐杰
- 关键词:句法生成附缀化
- 师范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实践与思考——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被引量:2
- 2021年
- 文章从华中师范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践入手,总结学校近几年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加强宣传、理顺机制、搭建平台、强化管理,并就师范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 徐杰
-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师范院校
- 描写语法研究与普遍语法研究的“接口”在哪里?被引量:3
- 1997年
- 描写语法研究与普遍语法研究的“接口”在哪里?徐杰新加坡国立大学我们的汉语描写语法研究可以而且应该跟当代西方语言学主流理论之一的普遍语法研究“接轨”。汉语描写语法研究要跟普遍语法研究接轨必须首先找到二者的“接口”。不言而喻,汉语描写语法学要描写的对象是...
- 徐杰
- 关键词:普遍语法语法研究汉语语法语言意义语法现象
- 环境规制、能源价格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 2017年中国即将启动全国碳市场,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的2002年-2012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研究对象,使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分别对整体、高碳排放区、中碳排放区、低碳排放区进行估计,重点分析环...
- 徐杰
- 关键词:环境规制能源价格回弹效应二氧化碳排放量STIRPAT模型
- 多语环境下的语言配套
- 面对全球一体化进程所带来的多语种并存这一世界现实,不论国家、地区、社会,还是家庭、个人都必须做出痛苦的抉择,都应该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进行最佳语言拼盘和最优语言配套,从而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适应时代需要,使社会语言能量和...
- 徐杰罗堃
- 关键词:多语
- 汉语反复问句生成机制的实例化及相关句法问题
- "重叠(+删除)"这一套简单有效的句法操作可以统一处理反复问句各个次类的生成问题,简单有效的两步操作,不仅可以反映与解释三个基本次类的多种本质共性特征和差异,同时能够从容应对其与汉语方言中相关疑问句式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基...
- 田源徐杰
- 关键词:反复问句实例化
- 词汇规范的标准问题与方言词汇进入共同语的条件
- 董思聪徐杰
- 汉英“是/Be”存在句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由系动词构造而成的存在句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基本功能都是表示某空间处所存在某事物。但是,两种语言在存在句的表面语言形式上呈现出一系列差异,尤其是在处所词的语序、全句主语、全量关系表达等方面。本文的研究表明,汉英"是/be"存在句的高度一致性是其根本属性。它们的表面差异多半跟存在句本身无关,而是其他有独立存在意义的语法原则在存在句上实例化所造成的表面现象。这些现象都可以在普遍语法的分析范式下逐一得到解释和清理。
- 李莹徐杰
- 关键词:语法原则实例化
- 句子语法功能的性质与范围被引量:16
- 2010年
- 对于"句子功能"这个极为重要的核心概念,目前各家的定义和论断总体上看舍语法而就语用和语义。相关说法泛泛陈述有余,严密论证不足。这种局面造成许多困扰,限制了对相关问题讨论的深度。本文明确主张,要解决这个语法问题,必须回到语法本身,使用语法的形式标准,从而实现相对清晰客观的性质定义以及相对有凭可据的范围划界。语法学意义下的"句子功能",仅是那些在形式上带有特定语法效应的句子功能。这些特定语法效应主要表现形式是在句首、谓头和句尾三个句子敏感位置上所进行的加标、移位和重叠等句法操作。给句子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义在理论建构和分析实践上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 徐杰
- 关键词:语法句子功能
- 词组与小句之间的差异及其蕴含的理论意义被引量:26
- 2005年
- 词组与句子之间的根本差别主要体现在有无全句功能以及由这些功能所促发的连串语法形式特征,体现在有无其他“句子特有因素”等方方面面。有无定式动词只是见于英语类语言中词组和句子之间的一种次要语法差别。汉语的词组和句子之间在动词形式方面没有差别是个事实,但是这并不表示这两种语法单位在该语言中遵循同样一套语法原则。对句子的描写在任何语言中都无法完全通过对词组的描写来实现。“词组本位说”固然包含许多不可否认的精辟见解和合理内容,但是最初用以支持这一语法学说的核心论据其实并不成立。“词组本位”和“小句中枢”两说相较,后者对全局理论体系的思考更为周全,对许多语法现象的解释更为简明。词或词组用作小句,远非人们此前想象的那样原封不动的拿来就用。这个过程牵扯到了“移位”和“加标”等纯形式语法意义下的操作。词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远非一个语用学意义下的“实现”所能概括得了的。“小句中枢说”并不是黎氏早期“句本位”语法体系的再生。除了名称相似之外,两说的核心精神并无共同之处。“小句中枢说”是在充分吸收“词组本位说”合理内容基础上,在提炼和升华最近二十年汉语语法研究新成果的前提下,又一次的理论进步。
- 徐杰
- 关键词:小句中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