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莉
- 作品数:39 被引量:214H指数:9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呼吸科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心静脉导管心包内持续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1例报道
- 2004年
- 恶性心包积液多为肺癌或乳癌转移所致,积液量大时易发生心包堵塞危及生命,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内置管引流方法已逐渐被临床所接纳,但置管时间均较短,而本文报道1例恶性心包积液心包内连续置管并间断引流78天无感染病例。
- 张月莉黄一沁沙颖豪
- 关键词:心包积液中心静脉置管引流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
- 2002年
- 张月莉沙颖豪府礼刚张志洁庞仲华
- 关键词:慢性阻塞肺疾病肺部感染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
- 万古霉素对老年人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2年
- 目的 :观察万古霉素对老年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 5例老年严重感染患者 ,每天予万古霉素 0 5~ 2 0g ,分 1~ 2次ivgtt,平均疗程 9d ,治疗前后观察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酸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 :2 4例患者在应用万古霉素前后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酸、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仅 1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 :老年人应用万古霉素大多数是安全的 ,应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 ,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
- 严震文张月莉陆文俊盛蔚文司徒碧颖王群献
- 关键词:万古霉素肾功能老年人
- 高龄老人智力状态的增龄变化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在高龄人群(≥80岁)研究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群体性概况(包括痴呆)、整体性(除外痴呆)及生理性(除外痴呆及MCI)增龄变化,并考虑将高龄老人MMSE值生理性变化测定结果,作为判断高龄者各年龄组认知功能时的参考。方法1.统计:①1414例(男1203,女211例)二个群体(包括社区及保健对象)组(包括痴呆及MCI)(甲组:≥80岁者564例)。②除外痴呆后1332例(男1140,女192例)作为乙组;其中≥80岁者505例。③除外痴呆与MCI后890例(男754,女136例)(丙组:≥80岁263例。)生理性增龄变化组MMSE检测结果。均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MMSE检测主要根据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结果1.甲组:≥60岁MMSE总分27.52±2.69分。2.乙组:≥60岁组MMSE28.01±1.55分。3.丙组:≥60岁MMSE值为28.93±0.79;60~64岁61例29.09±0.72;65~69岁105例29.16±0.71;70~74岁147例28.95±0.81;75~79岁263例28.97±0.80;80~84岁189例28.81±0.79;85-89岁组61例28.66±0.75;≥90岁13例28.62±0.77。各年龄组结果比较F=4.31,P<0.01。4.以上各组男女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本组结果显示除外痴呆及MCI后,≥60岁MMSE值28.93±0.79,显著高于仅除外痴呆后之28.01±1.55。后者又显著高于包括痴呆及MCI组之27.52±2.69。
- 谢素珍马永兴朱秀英吴素芬张月莉杨俭英顾跃娣李文贤常杰黄雅琴
- 关键词:精神状态检查表细胞衰老
- 氨曲南治疗60例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评价氨曲南治疗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老年人下呼吸道细菌感染 12 1例 ,随机分氨曲南组 6 0例 ,用氨曲南2 .0 g ,加入氯化钠注射液 10 0mL中 ,iv ,gtt ,q 12h ,疗程 7~ 14d ;头孢他啶组 6 1例 ,用头孢他啶2 .0 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 10 0mL中 ,iv ,gtt ,q 12h ,疗程 7~ 14d。结果 :氨曲南组和头孢他啶组有效率分别为 83%和 80 % ,痊愈率分别为 5 8%和5 4%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2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85 %和 82 % ,细菌阴转率分别为 82 %和82 %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 %和 3% ,实验室检查异常发生率分别为 3%和 3% ,均系轻度呈一过性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氨曲南治疗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安全。
- 唐英春张扣兴张月莉殷凯生戴令娟庞仲华张德平戴山林
- 关键词:细菌感染多中心研究随机对照试验头孢他啶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评价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老年人肺部感染 6 9例 ,均为住院患者 ,A组 4 4例 ,予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0 5g +5 %GNS 10 0mL ,ivgtt,q 8h ,疗程 7~ 10d。B组 2 5例 ,予头孢他啶 2 0g +NS 2 0mL ,iv ,bid ,疗程 7~ 10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密切观察并记录症状、体征变化 ,查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和胸片。在治疗前 ,治疗结束后 2 4h内 ,取痰进行细菌培养 ,阳性者予以分离鉴定。结果 :A组治疗后患者发热和WBC升高例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1)。 2组治疗前后咳嗽、咯痰和口罗音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1) ,但 2组比较 ,临床治愈率相似 (P >0 0 5 )。A组的肺炎克雷伯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清除率分别为 80 % ,6 6 7%和 5 0 % ,而B组则分别为 2 5 % ,5 0 %和 5 0 %。A组上述 3种细菌的总清除率达 73 3% (11/15 ) ,明显高于B组 33 3% (P <0 0 5 )。A组绿脓杆菌的清除率低于B组 ,分别为2 8 6 %和 5 0 % (P >0 0 5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 ,分别为 6 8 2 %和 4 4 % (P <0 0 5 )。结论 :2药治愈率相似 ,但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总有效率较头孢他啶高 ,特别是清除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效果佳。
- 张月莉顾芹龚瑾庞仲华
- 关键词:老年人肺部感染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他啶
-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IL-6、IL-8和TNF-α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17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 (COPD)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时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的变化 ,及其与感染的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ABC HRP方法测IL 6,IL 8。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检测TNF α ,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sIL 2R水平。分别检测了 2 5名正常人 (A组 )、5 5例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急性期 (B组 )、2 1例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好转期 (C组 )患者外周血IL 6、IL 8、TNF α和sIL 2R的水平。 结果 B组和C组的血sIL 2R水平均较A组明显升高 (P <0 0 1)。而B组和C组的血sIL 2R水平比较 ,则无明显差异 (P >0 0 5 )。B组的血IL 6水平明显高于A组(P <0 0 5 )。而C组IL 6水平虽高与A组 ,并且低于B组该值 ,无统计学上意义 (P >0 0 5 )。B组和C组的血IL 8水平均低于A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3组之间TNF α水平比较 ,以B组升高最显著 ,C组次之 ,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分别 <0 0 1和 0 0 5。B组与C组比较 ,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细胞因子IL 6、TNF α和sIL 2R水平与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 ,并且 3者之间呈正相关。故对其监测 ,将有利于疾病的分期和活动情况的判断 。
- 张月莉沙颖豪府礼刚张志洁庞仲华
- 关键词:肺部感染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 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可溶性白介素一2及膜白介素一2受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被引量:3
- 1997年
- 张月莉庞仲华马永兴杨伶英
- 关键词:支气管炎喘息性白细胞介素2T细胞亚群
- 老年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张月莉刘正瑜黄一沁施小璐邹峻
- 关键词:老年COPD合并症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
- 新型异黄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 2010年
- 目的在苯并吡喃酮和其3位取代苯基、酯基和羟甲基之间插入双键或三键结构,或将异黄酮类化合物的3’-或4’-氨基与去甲斑蝥素形成酰胺结构,以发现抗肿瘤活性更强的异黄酮类化合物。方法以丹皮酚和甲酸乙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3-碘-7-甲氧基苯并吡喃酮(5),再经Heck coupling反应和Sonogashira coupling反应分别制得3位有双键和三键取代基的目标化合物;经Suzuki coupling反应制得3’-或4’-氨基化合物,并与去甲斑蝥素反应制得酰胺目标化合物;通过1HNMR、MS和IR方法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选择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为实验瘤株,以姜黄素和大豆异黄酮为阳性对照测定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设计合成的17个目标化合物均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7b和7e的活性较好,与对照品姜黄素的IC50值相当,明显优于对照品大豆异黄酮的IC50值。结论在苯并吡喃酮和其3位取代苯基、酯基和羟甲基之间插入双键或三键不会降低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可能会提高其抗肿瘤活性;但将异黄酮类化合物的3’-或4’-氨基与去甲斑蝥素形成酰胺似乎对提高其抗肿瘤活性没有多大帮助。
- 董环文张月莉刘珏莹权振华李铁军李科刘超美
- 关键词:HECKSONOGASHIRASUZUKI抗肿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