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磊 作品数:17 被引量:61 H指数:5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circRNA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018年 目的 circRNA是3'端和5'末端共价结合形成闭合环的一类非编码RNA分子。circRNA在植物、动物、人类等真核生物细胞中广泛存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广泛表达的circRNA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结构稳定性和序列保守性。研究显示,circRNA通过许多途径参与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在细胞周期或衰老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ircRNA在包括癌症在内的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circRNA在癌症诊断、预后及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综述了circRNA的生物特性以及circRNA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 董安珂 樊鑫 师磊 刘亦武 宋东奎关键词:微小RNA 泌尿系统肿瘤 基因调控 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直肠指检及血清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直肠指检(DRE)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血清PSA异常84例男性患者行前列腺MRS和DRE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再分析MRS联合DRE及不同水平PSA(低危组4 ng/ml20 ng/ml)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Se)、特异度(Sp)和准确度(AR)。结果病理证实前列腺癌41例、非前列腺癌43例(良性增生41例,炎症1例,结核1例)。单纯MRS诊断前列腺癌的Se、Sp和AR分别为85.4%、83.7%和84.5%,与病理诊断有统计学一致性(K=0.69,P<0.05);MRS联合PSA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诊断的Se、Sp和AR分别为75.0%、90.0%和84.4%,66.7%、73.3%和71.4%,95.7%、87.5%和93.5%;MRS联合DRE诊断Se、Sp和AR分别为88.9%、87.5%和88.6%;MRS同时联合PSA高危组及DRE诊断Se、Sp和AR分别增加至95.7%、100%和9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诊断前列腺癌具有无创和简便优点,其联合直肠指检及PSA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易强 王庆伟 车英玉 张玉瑞 袁璞 杨小明 李琦 杨阳 师磊 宋东奎关键词:磁共振波谱成像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直肠指检 女性膀胱颈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被引量:2 2014年 患者女,76岁。以"尿频、尿痛1周"为主诉入院。小便伴有灼烧感,体型消瘦,低热,体温波动在38℃左右,无肉眼血尿。患者30年前曾行绝育手术,15年前因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彩色超声显示肝内强回声(钙化灶),子宫肌壁间钙化灶,宫腔及盆腔积液。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尿道增粗,尿道外口可见一约1cm肿物,质地脆,触之易出血,表面可见大量白色分泌物。 汤栋栋 师磊 宋东奎关键词:膀胱肿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女性患者 尿液修饰核苷检测在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索膀胱癌患者预后监测的新方法。方法选取病理证实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85例。临床分期Ti1~T1期55例,T2~T4期30例;组织学分级G127例,G240例,G318例。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随访1年,每3个月复查。术后第3个月均未复发。术后6个月复发20例,9个月复发18例,术后12个月复发19例,共57例设为复发组。28例术后1年内未复发者设为未复发组。复发组Ti1-T1期35例,T2~T4期22例,未复发组分别为20例,8例。健康对照组50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各组尿液修饰核苷1-甲基腺苷(M1A)和1-甲基次黄苷(1-MeI)的水平。统计学比较尿修饰核苷水平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术后3个月未复发组尿液修饰核苷水平(M1A:3.24±0.40,1-MeI:5.73±0.67)明显低于术前(M1A:4.34±0.98,1-MeI:14.22±4.05,P〈0.005),其后维持在低水平状况。术后3个月复发组(M1A:3.31±0.33,1-Mel:5.67±0.55)低于术前(M1A:4.32±1.19,1-MeI:14.31±4.12,P〈0.005),其后呈上升趋势并接近术前水平。未复发组和复发组术前尿液修饰核苷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1A:2.91±0.84,1.Mel:5.56±1.25,P〈0.01)。复发组术后6、9、12个月尿修饰核苷水平(M1A分别为4.04±0.48、4.11±0.47、4.09±0.53;1-Mel分别为11.46±1.34、12.14±1.22、12.33±1.27)均高于未复发组和对照组(P〈0.01)。病理分级间与临床分期间尿液修饰核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叭)。复发组Ti1~T1期患者尿液修饰核苷水平(M1A:5.92±1.28,1-MeI:20.01±8.53)高于未复发组(M1A:4.02±1.22,1-MeI:11.21±6.45,P〈0.05),T2-T4中亦如此。结论尿液修饰核苷检测对于膀胱癌术后患者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玉瑞 王庆伟 袁璞 师磊 常连胜 杨小明 李琦 宋东奎 刘宏民 王少敏关键词:膀胱肿瘤 修饰核苷 预后 去泛素化酶USP36通过调控线粒体裂变与融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纤维化 2024年 目的探究去泛素化酶USP36在缺血再灌注-肾纤维化过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体内外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纤维化模型,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USP36、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及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利用马松(Masson)染色和天狼猩红(Sirius Red)染色评估肾组织间质纤维化,透射扫描电镜观察肾组织中线粒体形态,Mito-Tracker染色观察线粒体裂变与融合,蛋白免疫共沉淀检测MFN2蛋白泛素化修饰。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结果小鼠和细胞实验中USP36蛋白表达(1.001±0.125、0.994±0.113)均高于模型组(0.269±0.071、0.195±0.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2、14.23,P<0.01);动物实验对照组CollagenⅠ和α-SMA蛋白表达(1.012±0.070、1.008±0.067)低于模型组(2.899±0.187、2.265±0.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6、17.66,P<0.01);细胞实验对照组CollagenⅠ和α-SMA蛋白表达(1.039±0.081、0.997±0.096)低于模型组(3.067±0.311、2.619±0.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6、18.58,P<0.01);Massion染色和Sirious Red染色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细胞外基质沉积;动物实验IRI+Vector组CollagenⅠ和α-SMA蛋白表达(3.689±0.460、2.257±0.197)高于IRI+OE-USP36组(1.889±0.314、1.525±0.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7.36,P<0.01);细胞实验H/R+Vector组CollagenⅠ和α-SMA蛋白表达(3.298±0.168、4.309±0.283)高于H/R+OE-USP36组(1.409±0.127、1.530±0.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6、18.67,P<0.01);过表达USP36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胞外基质沉积;IRI+Vector组和H/R+Vector组MFN2蛋白(0.276±0.063、0.247±0.105)低于IRI+OE-USP36组和H/R+OE-USP36组MFN2蛋白表达(0.789±0.201、0.746±0.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9.27,P<0.01)。在细胞缺氧复氧过程,过表达USP36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裂变,促进线粒体融合;USP36通过去泛素化MFN2,抑制MFN2蛋白-酶体降解,从而促进线粒体融合。结论缺血再灌 张建伟 高宛生 李书强 师磊 王焱 刘浩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纤维化 线粒体融合蛋白2 299例膀胱全切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膀胱全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分析其相关风险因素,以期为降低膀胱全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4年间299例行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对并发症进行分级和分类,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膀胱全切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0.2%,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轻-中度并发症Ⅰ级(172例)和Ⅱ级(125例),占78.8%;重度并发症Ⅲ级(71例)、Ⅳ级(7例)和Ⅴ级(2例),占21.2%;死亡率为0.7%。并发症以肠梗阻60例(15.9%)、泌尿系感染46例(12.2%)、术后输血43例(11.4%)、切口相关42例(11.1%)为主要并发症,其余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膀胱全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以轻-中度并发症为主,死亡率较低,是比较安全的膀胱癌治疗方法;术前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尿流改道术式是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杨小明 易成智 李帅 杨阳 师磊 宋东奎关键词:膀胱癌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磁共振波谱分析CC/C值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进展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胆碱+肌酸)/枸橼酸盐比值(CC/C)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确诊为前列腺癌并接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方案内分泌治疗的44例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前列腺体积、CC/C、CRPC进展时间、Gleason评分、骨转移情况、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初始值等。结果:以中位CC/C值为截点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C/C值较高的患者中位CRPC进展时间短于较低的患者(χ~2=26. 237,P <0. 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高CC/C值为CRPC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RR=2. 510,95%CI=1. 812~3. 476)。结论:磁共振波谱分析CC/C值可用于预测CRPC进展。 陶晋 刘亦武 方志伟 卢鸿雁 魏晓松 杨小明 杨阳 易成智 师磊 宋东奎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内分泌治疗 磁共振波谱分析 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远端结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对输尿管远段结石的辅助排石作用。方法:将104例确诊为单纯输尿管远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坦索罗辛治疗组(治疗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直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镇痛剂使用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结石完全排出率为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38.46%(P<0.05),平均排石时间治疗组为4.9d,对照组为9.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肾绞痛发作而需使用镇痛剂的使用率治疗组为3.84%,对照组为19.2%。2周内两组患者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无因不能耐受而退出者。结论:坦索罗辛可明显促进输尿管远端结石排出,缓解肾绞痛发作,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输尿管远端结石的辅助治疗药物。 师磊 杨阳 易强 袁璞 杨小明 宋东奎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坦索罗辛 药物治疗 血清KLF5含量与阳性淋巴结比例的相关性及其对膀胱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探究血清Kruppel样因子5(recombinant Kruppel factor 5,KLF5)含量与阳性淋巴结比例的相关性及其对膀胱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的92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KLF5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KLF5含量与阳性淋巴结比例的相关性和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组患者血清KLF5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患者阳性淋巴结比例与无效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KLF5与阳性淋巴结比例间关系,发现血清KLF5与阳性淋巴结比例呈正相关(r=0.60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KLF5(OR=2.751,95%CI=1.777~4.260,P=0.000)与阳性淋巴结比例(OR=2.751,95%CI=1.389~7.342,P=0.006)是影响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病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结果显示,血清KLF5与阳性淋巴结比例对预测膀胱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09、0.748,对应灵敏度分别为80.71%、93.26%,特异度分别为91.24%、92.50%。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2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0%和92.50%。结论:血清KLF5和阳性淋巴结比例是膀胱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KLF5与患者的阳性淋巴结比例呈正相关,因此在预测膀胱根治术患者预后的过程中,动态检测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可以为临床医生诊断病情提供依据。 常海青 师磊 乔庆东 葛玉坤 王磊关键词:膀胱癌 吡柔比星术后即刻膀胱灌注与常规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照研究吡柔比星术后即刻膀胱灌注与常规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8例接受TURBT术治疗的患者,根据灌注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于术后24h即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和对照组(28例,于术后1—2周开始吡柔比星灌注),评价随访期内复发率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2年复发率分别为6.7%(2/30)和14.2%(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早期膀胱灌注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毒性反应较小。 苏祥 师磊 李帅 宋东奎关键词:吡柔比星 膀胱灌注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