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慧群
- 作品数:35 被引量:208H指数:10
- 供职机构:杭州市下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一起引起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
- 2010年
- 2008年7月杭州市下城区某员工食堂暴发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VP)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采集中毒患者粪便标本、厨师肛拭子标本和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标本共25份。经常规鉴定,共检出11株VP(10株来自患者粪便、1株来自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对11株VP进行血清分型和耐药性检测发现,11株VP血清型均为O3:K6型;神奈川溶血试验(KP)阳性;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结果均一致。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11株菌进行种属特异基因(R72H)和毒力基因(tdh、trh)检测,同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进行分型和聚类分析,11株菌的VP种属特异基因(R72H)均为阳性,毒力基因复合PCR结果,tdh(434bp)阳性,trh(250bp)阴性;11菌株经PFGE聚类分析得到3种带型,聚类分析相似性百分比为93%。
- 帅慧群商晓春张睿胡薇薇赵雪琴
-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聚合酶链反应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
- 2012-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哨点医院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0
- 2020年
- 目的分析2012—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及其周边县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病毒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2—2019年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门急诊和肠道门诊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NV)、轮状病毒(RV)、札如病毒(SAV)、肠道腺病毒(EADV)和星状病毒(ASV)的核酸。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病原检出结果。结果共收集1350份标本,阳性标本594份,总检出率为44.00%。阳性病例以单病毒感染为主(84.51%,502/594),双重和三重感染分别占14.31%和1.18%,双重感染以NV和RV为主(54.12%,46/85)。NV检出率最高,为23.41%,其次为RV(19.11%),SAV、EADV和ASV的检出率均<5%(分别为4.22%、2.96%、1.63%)。不同月龄组腹泻患儿间病毒核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140,P<0.001),12~月龄组患儿的检出率最高,为73.77%(239/324),0~月龄组最低,为17.18%(73/425)。各病毒在不同月龄组患儿间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毒总检出率的季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495,P<0.001),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检出率最高,为70.31%(225/320)。NV、RV和SAV在不同季节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84,P<0.001;χ^2=188.068,P<0.001;χ^2=29.066,P<0.001),NV在秋季(9—11月)的检出率最高,RV和SAV均冬季检出率最高。2012—2019年各年度检出率在奇数年份高于前一偶数年份,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3.532,P<0.001)。NV和ASV的检出率年度变化呈上升趋势(趋势χ^2=23.636,P<0.001;趋势χ^2=18.073,P=0.003)。RV、SAV、EADV的检出率年度变化趋势不规则(趋势χ^2=3.173,P=0.075;趋势χ^2=1.803,P=0.179;趋势χ^2=0.007,P=0.932)。结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主要病原为NV和RV,秋冬季为高发期,12~35月龄为高发年龄段,需在秋冬季加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
- 商晓春帅慧群赵雪琴周晓红
- 关键词:病毒性腹泻病原谱流行病学
- 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了解近3年浙江中北部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病的病原构成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进行个案调查及粪便标本采集,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14种肠道致病菌;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种病毒核酸及5种致泻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结果 426份粪便标本共检出各类腹泻病原248株,总检出率为58.22%。其中病毒检出率为43.90%,以A组轮状病毒(19.25%)和GⅡ型诺如病毒(18.30%)为主,其余依次为腺病毒(3.29%)、札如病毒(2.82%)、星状病毒(0.23%)。肠道致病菌检出率为14.32%,共检出5种病原菌,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8.92%),其余依次为沙门菌(3.9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0.71%)、嗜水气单胞菌(0.47%)、空肠弯曲菌(0.23%)。结论浙江中北部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依次是A组轮状病毒、GⅡ型诺如病毒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病毒性腹泻的防控应以秋冬季为重点,细菌性腹泻的防控应以夏秋季为重点。
- 商晓春周晓红帅慧群
-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病病原谱
- 杭州市下城区一起学校发生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调查被引量:14
- 2012年
- 2011年3月8日,杭州市下城区一实验小学二(2)班多名学生发生不明原因呕吐、腹泻、腹痛、头晕等症状,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搜索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患者粪便和饮用水进行病原菌、腹泻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7份患者粪便中6份为GⅡ型诺如病毒阳性;6份饮用水样中4份为GⅡ型诺如病毒阳性,6份饮用水样菌落总数均超标,5份大肠菌群超标,13份标本均未检出致病菌。确定此次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是由诺如病毒污染桶装饮用水引起。
- 帅慧群寿钧商晓春赵雪琴
-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诺如病毒水污染
- 杭州市男男同性恋人群2006年-2009年艾滋病、性病感染状况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了解男男同性恋(MSM)人群艾滋病和性病的感染状况,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2009年调查的651例MSM进行HIV、HBV、HCV和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结果:651份MSM样本中,检出HIV阳性53例(8.14%),HBsAg阳性55例(8.45%),HCV阳性1例(0.15%),TP阳性73例(11.21%)。结论:本地MSM人群中HIV和性病感染状况不容乐观,应尽早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
- 张睿帅慧群商晓春
- 关键词:男男同性恋者艾滋病性传播疾病梅毒螺旋体
- 2010年杭州市下城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调查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调查杭州市下城区各大农贸市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P)的污染情况。方法 2010年采集下城区各大农贸市场水产品100份,按国标方法进行VP的分离与鉴定;对分离出的VP做血清分型,耐药性检测,并采用PCR法检测其种特异性基因(R72H)和毒力基因(tdh、trh)。结果共分离到24株VP,种特异性基因R72H全为阳性,其中2株毒力基因tdh阳性、trh阴性,其余22株tdh和trh均为阴性。结论虽然本次分离到的VP绝大部分都不携带tdh、trh毒力基因,但VP是历年来本辖区内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故仍有必要加强对水产品中VP的监测管理。
- 赵雪琴商晓春帅慧群张睿
- 关键词: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耐药性
- 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 2007年
- 赵雪琴帅慧群张睿
- 关键词:菌落总数食品扩展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测量值
-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分型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对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常规鉴定、血清分型后,进行PFGE分析并确定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软件对PFGE分型图谱进行电子化数据分析,绘出聚类分析图,观察引起食物中毒的菌型是否为同一分子分型的菌株引起。结果:此次食物中毒分离到11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从病人粪便中分离10株,刀具涂抹物中分离1株,血清型均为03:K6型,这些菌株经PFGE聚类分析得到3种带型,3型之间分别有1—2条电泳条带的差异,相似性百分比为93%。结论:此次食物中毒是由同一克隆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凝胶电泳技术适用于菌株的同源性的分析和传染源的追踪。
- 帅慧群罗芸商晓春赵雪琴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同源性分析
- 引起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鉴定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分离食物中毒患者粪便及食物加工工具样本中的病原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表型和毒力基因鉴定。方法采用TCBS平板法分离食物中毒样本中的病原菌。采用细菌系统鉴定方法,确定所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生化反应特性和血清型。采用PCR检测Vp分离株的种属特异基因、直接耐热溶血素毒力基因(tdh)和直接耐热相关溶血素毒力基因(trh)。采用K-B纸片法检测Vp分离株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从1例携带者和3例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出4株Vp,从2份食物加工工具样本中分离出2株Vp。6株Vp分离株均属于含Vp种属特异基因的O1∶K56血清型,tdh基因阳性但trh基因阴性。6株Vp分离株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结果一致。结论tdh+/trh-O1∶K56血清型Vp是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病原菌。
- 胡薇薇商晓春帅慧群
-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耐药性
- 一起多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检出的3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以明确其传染源。方法参照WS 271-2007等标准,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生化和血清学鉴定、KP试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PFGE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PFGE分型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7份样品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可分3个型别,以O3∶K6为优势血清型,占70.59%,O2∶K3和O2∶K28两血清型所占比例不一。PFGE分子分型,按100%相似度可分6个基因型别,XC12001型为优势型别,占58.82%,XC12002~XC12006型所占比例不一,聚类分析显示XC12001和XC12002型、XC12004和XC12005型相似度较高。17株副溶血性弧菌药敏结果基本一致,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高达100%。10株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只携带tdh毒力基因,其余菌株tdh、trh1、trh2毒力基因全部阴性。结论此起食物中毒是以O3∶K6血清型为主的不同克隆群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所致,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商晓春周晓红帅慧群赵雪琴张睿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