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凯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城市
  • 2篇建筑
  • 1篇代文
  • 1篇底蕴
  • 1篇学者
  • 1篇循吏
  • 1篇遗产
  • 1篇营建
  • 1篇事迹
  • 1篇隋唐
  • 1篇太极
  • 1篇气候
  • 1篇专家学者
  • 1篇外郭城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聚落
  • 1篇文人
  • 1篇现代城市建设
  • 1篇历史底蕴
  • 1篇历史人物

机构

  • 7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7篇崔凯
  • 4篇王树声
  • 2篇严少飞
  • 1篇叶淑玲
  • 1篇徐玉倩
  • 1篇王凯

传媒

  • 5篇建筑与文化
  • 1篇城市规划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北宋吕大防《长安图》补绘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刻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的《长安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城市地图,可惜该碑毁于战火,无法窥其全貌,然从仅存的数块残片中,依然能看出其所表达的城市理念和规划智慧。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通过对该碑残片拓本的研究以及隋唐长安城相关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的进一步梳理,尝试对《长安图》的遗失部分进行补绘研究,为揭示该图所蕴含的中国本土规划智慧奠定基础。
王树声崔凯王凯
唐代长安城建筑思想浅探被引量:2
2008年
唐代长安城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中阶段性建筑思想的载体,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于唐长安城建筑思想,并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和阐释;本文试图通过唐长安城营建规划中的一些细节内容的剖析和其建筑所综合反映的人文思想来对唐代长安城建筑思想作一个初步的凝练总结.
叶淑玲崔凯
关键词:建筑思想堪舆
历史与现实的对接并存——对于隋唐长安城遗址的一些思考
2015年
在近期中央政府一些大举措中,"一带一路"为静寂多时的中国西部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憧憬,中国的西部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任何发展不应以破坏这些为前提,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然而现实开发中的破坏却又往往难以预料,除了归罪于资本和商业外,专业人员自己是否想清楚了。承接前面两期从建筑学角度的讨论,我们也邀请了历史遗产和城市规划等多学科青年研究者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学科交叉讨论。
崔凯
关键词:历史遗产历史底蕴外郭城现代城市建设
基于规划实践的历史文化聚落调研思路与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历史文化城、镇、村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是各地地方精神、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的真实写照,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存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历史文化聚落濒临消失,这种现象也引起了国内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如何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城镇聚落保护的首要问题之。
严少飞王树声崔凯
关键词: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专家学者
中国古代循吏营城事迹及建设思想举要被引量:3
2016年
城市之规划建设,必有能主之人,在中国古代城市营建中,文人循吏往往成为这一过程中之关键。不论塑造城市之精神,或者承继前人之未完功业,乃至应对民之所急,处处皆有他们的身影。其其营建理念或浅或深,手法或大或小,规制或简或繁,皆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贤独特的经营智慧与理念。欲得古代城市营建之精髓,必要溯源以求实,故本文从文献中遴选出部分循吏营城事迹,并对其建设思想加以总结,以期对研究理解中国传统城市营建有所帮助。1.赓续有道的城市营建功绩古代城市之营建,往往有代代相承的传统,不论人文脉络的延续拓展或是城市营建的长期坚守,都能看到古代文人循吏们的良苦用心。
崔凯王树声严少飞
关键词:事迹城市营建古代文人脉络
本土规划历史人物及其营城思想研究
2024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本土规划营城思想,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营城思想背后的规划人物了解尚浅.对于规划历史人物的生活环境、性格特征与其营城思想的影响机制还较为模糊,从历史人物的角度出发,可以较为系统的梳理本土规划理论中营城思想的特征脉络,通过对本土规划思想的人物脉络、规划特点、历史事迹及营城思想进行总结、梳理,归纳出循吏、文人、匠师、堪舆师四类本土规划人物,并对其营城思想进行总结,对于理解本土规划人物的“多重身份”,丰富本土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崔凯侯家贝邹宜彤
关键词:历史人物
干旱地区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法浅析
2016年
极端气候条件和生态脆弱环境是干旱地区不可忽视的两个十分重要的自然赋予的规划条件,本文试图通过对干旱地区气候特点及环境优劣的研究,分析探索具有干旱地区气候及环境特色的城市规划设计手法,从而为当代干旱地区的人居环境建设做出积极可行的建议。
徐玉倩王树声崔凯
关键词:干旱气候环境脆弱城市规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