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峰
- 作品数:45 被引量:244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 人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和鉴定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索在体外分离培养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工作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Ficoll、Precoll和Panning法分离和纯化人外周血DC,再加GM-CSF(100μg/mL)和IL-4(10μg/mL)诱生出大量树突状细胞,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培养到第3天的DC扫描电镜可见DC伸出的树突状突起,呈毛刺状.培养到第7天的DC扫描电镜可见细胞胞体体积变大.这些毛刺状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呈分叉的树突状胞质突起,某些突起形成薄片状结构,培养后的DC细胞呈S-100蛋白阳性染色.结论: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可以在体外大量培养.
- 安利峰胜利李敏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体外
- 树突状细胞在胆囊癌组织中浸润及其在抗原诱后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在胆囊癌组织中的浸润情况,研究其与胆囊癌患者预后相关性.从正常人外周血中获取贴壁细胞,在体外模拟DC的成熟过程,通过抗原负载,进行相应的肿瘤杀伤实验,为DC肿瘤疫苗在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同...
- 安利峰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胆囊癌抗肿瘤
- 文献传递
- 高效低毒穿膜肽的构建及其在诱导多能干细胞中的应用
- 王一青张学红王乃辉王薇安利峰薛石龙柳立军张爱萍
- 研究目的与意义:iPS细胞最初从成纤维细胞重编程而来,因为它们准备和操作相对简单。其他细胞类型,包括来自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的细胞也可以用于产生iPS细胞(Eminili et al 2008)。2006年Yamana...
- 关键词:
- 关键词:退行性疾病穿膜肽成纤维细胞
- 微量元素检测在免疫性不孕症诊断中的意义
- 2021年
- 目的:探讨免疫性不孕症患者自身抗体产生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为免疫性不孕症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检测35例免疫性不孕症患者(实验组)和25例健康女性(对照组)的血清中Ca、Fe、Zn、Cu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hCGAb、AsAb、AoAb、EmAb,并检测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不孕症患者组血清中Ca和Fe含量降低,但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Zn和Cu含量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Cu与AhCGAb、AsAb、AoAb、EmAb的产生呈正相关(P<0.01),而Ca、Fe、Zn则与AhCGAb、AsAb、AoAb、EmAb的产生无相关性.结论:不孕症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发生改变,其中Cu含量增加且与自身抗体产生呈正相关,所以微量元素检测可作为免疫性不孕症诊治新方法.
- 安利峰慈彩虹尚立娜胜利
- 关键词:不孕症抗体微量元素
- MHC及其免疫学意义被引量:11
- 2000年
- MHC不仅与移值排斥反应有关 ,而且广泛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与调节 ,所以具有很重要的免疫学意义 文章概括地介绍了MHC的基因排列、遗传特性。
- 胜利安利峰
- 关键词:免疫学MHC移植排斥反应组织相容性抗原
- DcR3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检测被引量:3
- 2008年
- 胜利安利峰史霖范桂香袁育康
- 关键词:DCR3结肠癌
- 不孕症自身相关抗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2年
- 我国不孕症发病率达12.5%~15%,接近发达国家15%~20%的水平,并呈年轻化趋势.这种现象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不孕症中约10%~20%由免疫因素引起.近年来随着生殖免疫学的发展,相关抗体、免疫因子、基因的相继发现与研究,为免疫性不孕症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 李碧云胜利安利峰
- 关键词:不孕症抗体
-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21年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影响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导致无排卵性不孕最常见的原因,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疑难疾病。其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明确。如今发现,PCOS不只影响女性月经周期和生育能力,更扩展到远期代谢并发症甚至恶性肿瘤。因此,本文就其病因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药物研发、临床预防和诊治提供新思路。
- 忽欣怡安利峰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基因神经内分泌因素病因
- 藏药哇夏嘎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实验于2006-01/05在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和兰州大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研究所完成。选用普通级Wistar大鼠3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0只,实验组25只。实验组大鼠利用高脂饮食连续灌胃45d,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随机抽取10只作为高血脂模型组,测定血脂判断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在模型成功的基础上,将其余15只大鼠作为哇夏嘎治疗组,用藏药哇夏嘎(由甘肃省甘南州医药公司提供)连续灌胃45d,用量为30g/(kg·d)。高血脂模型组用等量注射用水代替药物。给药45d后,通过主动脉采血,分析检测各组大鼠的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造模过程中5只大鼠死亡,进入结果分析共30只,正常对照组、高血脂模型组及哇夏嘎治疗组各10只。连续给药45d后,哇夏嘎治疗组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低于高血脂模型组[(0.98±0.38,0.39±0.21,0.31±0.29;1.32±0.27,0.69±0.16,0.41±0.17)mmol/L(t=0.76~3.47,P<0.05)];全血低、高、中切黏度均显著低于高血脂模型组[(12.28±3.16,7.09±1.27,4.98±0.83;20.20±2.19,11.60±1.83,9.03±0.60)mPa·s(t=7.03~14.60,P<0.05)]。提示藏药哇夏嘎能够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并能够降低血液黏度,防止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
- 何烨海向军安利峰
- 关键词:毛茛科藏药血液流变学疾病模型
- “敦煌医书P·4038方”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研究背景:敦煌医学资料是指发现于敦煌地区寺院千佛洞莫高窟石室中的中医药文献。就医学内容而言,敦煌医学资料有医经诊法类、医术医方类、针灸药物类、养生辟谷服石类等,此外,还有部分藏医药文献、道家医方类和佛家医方类资料。敦煌医...
- 胜利安利峰慈彩虹刘玮玮殷祎隆李宝鹤
- 关键词:免疫功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