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琦

作品数:13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甲醇
  • 2篇质谱
  • 2篇计算机
  • 2篇计算机模拟
  • 2篇加氢
  • 2篇合成甲醇
  • 2篇
  • 2篇CU/ZN
  • 2篇HE
  • 2篇传能
  • 2篇催化
  • 2篇催化剂
  • 1篇等离子
  • 1篇等离子体
  • 1篇等离子体浸没...
  • 1篇等离子体质谱
  • 1篇等离子体质谱...
  • 1篇电感耦合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机构

  • 9篇复旦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海关

作者

  • 11篇孙琦
  • 5篇顾昌鑫
  • 3篇单莉英
  • 3篇邓景发
  • 2篇储焰南
  • 2篇曹德兆
  • 2篇印永嘉
  • 2篇顾月姝
  • 2篇李书涛
  • 2篇张玉龙
  • 1篇王黎明
  • 1篇丁可
  • 1篇韩继红
  • 1篇戴传玮
  • 1篇李学初
  • 1篇范康年
  • 1篇沈百荣
  • 1篇陈静
  • 1篇夏宇兴
  • 1篇刘传朴

传媒

  • 4篇真空科学与技...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Chines...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复旦学报(自...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稳态惰性原子与SOCl_2传能反应产物SO(A)的振动态分布和振动弛豫常数
1994年
本文介绍在流动余辉装置上,利用亚稳态惰性原子(He(2~3S)、Ne(~3P_0,2)、Ar(P_0,2))与SOCl_2的传能反应,产生了自由基SO(A),测量了产物SO(A,V’)的初生振动布居和振动弛豫常数,讨论了反应机理,并测量了He(2~3S)+SOCl_2反应中SO(A)的形成速率常数k_(SO),其值为1.6×10^(-10)cm^3mole-Cule^(-1)·S^(-1)
胡义华李书涛储焰南倪晋智曹德兆夏宇兴孙琦顾月姝
关键词:亚稳态传能
快速燃烧方法制备超细Cu/ZnO/Al_2O_3催化剂及其在CO_2与H_2合成被引量:10
1996年
采用快速燃烧方法制备了超细Cu/ZnO/Al2O3催化剂.考察了制备参数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在脲与NO-3摩尔比为0.26、预置反应温度为500℃时,制得了分散度较好、颗粒较细的Cu/ZnO/Al2O3催化剂,其粒径和比表面分别为16nm和93.5m2·g-1.制备参数对CO2与H2合成甲醇反应中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对制备过程和机理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孙琦张玉龙崔泰东邓景发
关键词:甲醇催化剂快速燃烧超细粒子
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食品接触金属材料镀层及其基材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采用激光烧蚀进样(LASI)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相结合对与食品接触的金属材料的镀层及基材的快速分析。所用LSX-213型激光烧蚀进样系统具有单线扫描及深度分析两种模式。制作标准曲线及基材分析时采用单线扫描模式,对金属材料表面镀层分析采用深度分析模式。试验时,将载气氩气与氦气混合后引入LASI系统与LA释放出的样品混合形成气溶胶进入ICP-MS分析系统。每个试样在分析前先预烧蚀3次,之后重复烧蚀并采集数据7次,取其平均值。具体操作按仪器工作条件进行。用块状不锈钢标准样品制作了Si、Cr、Ni、Mn等4种元素的标准曲线,其线性范围依次为0.04%~2.0%,3.0%~20%,0.2%~20%和0.5%~20%,检出限(3S/N)依次为400,10.0,1.00,20.0ng·g^-1。对3件未知样品按此方法进行7次测定,测得Cr、Ni、Mn、Si等4种元素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n=7)依次3.2%,5.3%,3.9%,6.2%。应用所提出的方法分析了一件牛排刀样品和一件汤匙样品。在牛排刀的分析中,查明了此刀的刀身和刀柄属于两种不同规格的不锈钢,在制造中用了“灌铅技术”将两种钢材粘合在一起,造成了此食具中铅含量严重超标。在汤匙的分析中,确认其为镀金的不锈钢所制成。
周韵徐嘉垚孙琦
EXAFS研究合成甲醇催化剂Cu/ZnO/M_xO_y被引量:5
1997年
The effect of the ternary component on the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behavior ofCu/ZnO/MxOy catalysts for methanol synthesis from hydrogenation and carbon di0xide hasbeen studied by EXAF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atalyticactivity, the acidity of the ternary component and the dispersity of Cu respectively. It meansthat the active site of the catalyst of this reaction should be Cu or Cu+.
沈百荣韩继红孙琦范康年顾昌鑫邓景发
关键词:EXAFS加氢甲醇催化剂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的二维元胞粒子法计算机模拟与剂量分布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采用二维元胞粒子模型(PIC),模拟了一个完整脉冲时段内,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平板靶的过程。重点研究了等离子体鞘层的时空演化规律,以及入射离子流密度、入射离子角度与能量的分布,由此得到了注入离子剂量在靶表面的分布。模型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鞘层的扩展先快后慢,且形状由椭圆柱形向圆柱形演化,对靶的保形性逐渐变差;注入离子剂量在靶表面的分布不均匀,在边角附近出现峰值;同时,在得到的入射离子信息基础上,对注入离子在改性层中的浓度深度分布研究表明,在靶的不同位置注入的离子在改性层中的浓度深度分布有显著差别,在靶边角处,注入离子的保留剂量很低,投影射程浅,浓度深度分布展宽较窄。
吴志玮丁可顾昌鑫孙琦单莉英
关键词: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
矩形离子阱质量分析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0年
传统的四极离子阱质量分析器中离子的运动可用二阶线性微分方程——Mathieu方程的解来描述。根据Mathieu稳定图所反映的离子运动特性,可实现离子的质谱分析。但Mathieu方程对平板电极的矩形离子阱描述不再准确适用,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依次对矩形离子阱质量分析器内电场分布、离子运动轨迹、离子阱的Mathieu稳定图以及标准工作模式下获得的质谱图进行了模拟和分析。
白传易孙琦顾昌鑫单莉英
关键词:质谱分析数值模拟
在流动体系中He(2^3S)与SOCl2的碰撞传能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利用流动余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He(23S)与SOCl2的碰撞传能反应.测定了反应产物碎片SO(A)的形成速率,通过加SF检验,表明SO(A)的形成主要为直接解离激发过程.由外推法估算了SO(A)的初生态布居,通过观察光谱强度随压力的变化,研究了激发碎片的碰撞弛豫过程.
孙琦顾月妹郭敬忠刘传朴印永嘉储焰南李书涛曹德兆
关键词:光气
磁控溅射薄膜生长全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本文通过建立多尺度模型,结合模拟了磁控溅射中溅射原子的产生、溅射原子的碰撞传输、以及最终成膜的全过程,研究了基板温度、溅射速率、磁场分布和靶材-基板间距对薄膜生长过程与薄膜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提高基板温度或降低溅射速率都会增加初期生长阶段薄膜的相对密度;磁场对靶的利用率有显著的影响,而对薄膜最终形貌的影响不大;增大靶材-基板间距会降低薄膜的粗糙度。
戴传玮顾昌鑫孙琦单莉英
关键词:磁控溅射薄膜生长
CH3NO2与He(2^3S),Ne(^3P0.2)的解离激发反应
1995年
利用分子束和化学发光技术,在单次碰撞条件下,首次研究了亚稳态原子He(23S)、Ne(3P0.2)与CH3NO2的解离激发反应,探测到反应的激发态产物(CH(A)、CH(B)、CH(C)的化学发光,在He(23S)/CH3NO2反应中同时探测到H(Balmer)的发射.利用He(23S)+N2→N2+(B)+He+e-作参考反应,测定了反应He(23S)/CH3NO2产生的CH的A-X,B-X,C-X以及H原子的发射速率常数.利用化学发光光谱的计算机模拟,求得了激发态产物CH(A)的初生态振动布居和转动温度.结合相空间理论对解离过程CH(A)的形成通道进行了讨论,认为CH(A)的形成是经由中间体CH3*的二体解离过程.
于化忠王黎明李学初顾月姝孙琦印永嘉
关键词:硝基甲烷发射光谱
CO_2/H_2和(CO/CO_2)+H_2低压合成甲醇催化过程的本质被引量:25
1997年
通过在Cu/ZnO/Al2O3催化剂上CO2+H2、CO+H2和(CO/CO2)+H2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对合成甲醇动力学和反应机理进行了细致分析,提出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解释了在(CO/CO2)+H2合成甲醇过程中少量CO2的作用及合成甲醇的直接碳源.
孙琦张玉龙马艳邓景发
关键词:甲醇合成三氧化二铝加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