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慢性
  • 4篇慢性乙型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肝炎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狂犬
  • 2篇狂犬病
  • 2篇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疫苗
  • 1篇应答不佳
  • 1篇脂肪
  • 1篇脂肪肝

机构

  • 6篇淮安市第四人...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东丰县医院

作者

  • 6篇孙海荣
  • 2篇许锁
  • 2篇孟敏
  • 2篇张尔康
  • 2篇吴亚松
  • 1篇冯伟广
  • 1篇杨汉青
  • 1篇周冰清

传媒

  • 3篇肝脏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典型狂犬病9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狂犬病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方法:对91例狂犬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犬伤害发病者占90/。农村居民是主要受感染者,正确全面采取预防措施的只有2/。91例患者病死率100/。结论:狂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暴露后及时清洗、消毒伤口,全程注射疫苗、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降低发病率的主要手段。
张尔康吴亚松薛乐洋孙海荣许锁孟敏
关键词:狂犬病狂犬病疫苗流行病学
不同血清ALT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研究不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方法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诊治的68例慢性HBV感染者(HBV携带者21例,CHB患者47例),根据血清ALT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ALT<40 U/L,n=21)、B组(40U/L≤ALT<80U/L,n=24)和C组(ALT≥80U/L,n=23),行肝穿刺活检和FibroScan检查,常规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Ⅲ型前胶原(PcⅢ)。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A、B和C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肝纤维化S_(0)期24例,S_(1)期13例,S_(2)期13例,S_(3)期10例,和S_(4)期8例,不同肝纤维化分组在A组、B组和C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24例S0期肝纤维化患者LSM为(10.9±2.8)kPa,13例S1期LSM为(11.3±3.0)kPa,31例>=S2期LSM为(12.8±3.3)kPa(P<0.05),而不同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ROC分析发现,以血清ALT=63.8 U/L为截断点判断S_(2)期及以上肝纤维化的AUC为0.400(SE=0.070,95%CI=0.262~0.538,P=0.185),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364和0.370,而以LSM=12.3 kPa为截断点判断S_(2)期及以上肝纤维化的AUC为0.868(SE=0.042,95%CI=0.785~0.950,P=0.000),其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5和0.717。结论对于慢性HBV感染者,无论血清ALT水平高低都可能存在显著性肝纤维化,血清ALT或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无诊断肝纤维化的能力,而使用FibroScan检测LSM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严重的肝纤维化而给予及时的处理。
孙海荣冯伟广周冰清刘慧敏蒋蓓莉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FIBROSCAN
不同疗程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阿德福韦初治失败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不同疗程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阿德福韦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70例阿德福韦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恩替卡韦干预。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组改为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对照组改为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比较两组HBV DNA和HBeAg转阴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状态(ALT、AST及TBil),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和炎症反应程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V DNA阴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ALT、AS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Bil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组织纤维化较对照组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反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应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序贯治疗阿德福韦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有助于保护肝功能,提高HBV DNA阴性率。
贾莉莉张天挺孙海荣李刚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
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长期抗病毒后生物化学应答不佳的干预效果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研究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长期抗病毒后生物化学应答不佳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随机对照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仍按原方案持续治疗并加用复方益肝灵片,观察组沿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双环醇。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水平,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时肝脏弹性值。结果观察组治疗48周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48周时(P<0.05)。观察组治疗48周时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48周时(P<0.05),丙二醛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48周时(P<0.05)。观察组肝脏弹性值<15KPa37例,>15KPa13例;对照组肝脏弹性值<15KPa35,>15KPa15例。观察组治疗48周时肝脏弹性值<15KPa者和>15KPa者肝脏弹性平均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48周时(P<0.05)。结论双环醇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生物化学应答不佳者肝功能,降低肝脏弹性值。
杨汉青张天挺孙海荣
关键词:双环醇慢性乙型肝炎脂肪肝肝功能
91例典型狂犬病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病死率极高,几近100%.国内近年来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为了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做好防治工作,现将在我院住院的91例狂犬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报告如下.
张尔康吴亚松薛乐洋孙海荣许锁孟敏
关键词:狂犬病毒流行病学急性传染病人畜共患发病人数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肌酸激酶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其转归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肌酸激酶(CK)升高的相关因素与转归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CHB患者10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CK增高情况,分成CK增高组、CK未增高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CK增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HB并CK增高的危险因素。随访12个月,分析CHB并CK增高患者的转归情况。结果在102例CHB患者中,有43例CK增高,占42.16%,59例未增高,占57.84%。CK增高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剧烈运动占比分别为41.86%、25.58%,高于CK未增高组的20.34%、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剧烈运动、抗病毒药物(替比夫定)是CHB患者CK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43例CK增高患者中,有4例发生肌病,占9.30%,经停药与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其余39例患者更换抗病毒治疗药物后,CK水平均恢复正常。结论CHB患者CK增高主要与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剧烈运动、抗病毒药物类型相关,及时更换抗病毒治疗药物或对症处理,有利于改善转归。
孙海荣张天挺贾莉莉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肌酸激酶转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