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辉
- 作品数:26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新中国成立后纪念十月革命的历史考察与启示被引量:1
- 2017年
-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为正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时光荏苒,转眼一个世纪已经过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举行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来纪念十月革命。举行这些纪念活动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本文结合实际,对新中国为纪念十月革命而举行的各种活动进行了历史考察,分析总结了这些活动的纪念方式和特征以及其所带来的诸多启示。
- 周树辉陈妮
- 关键词: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民主和科学:中华民族复兴腾飞的必由之路——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被引量:2
- 2009年
- 民主和科学是五四运动的两面旗帜,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实现国富民强的必由之路。当代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仍需要高举这两面旗帜。高举民主的旗帜,就要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以基层民主促进人民民主,以网络民主促进人民民主。高举科学的旗帜,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 周树辉
- 关键词:民主
- 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与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 2017年
- 思想建党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突出特点,他着重从思想上建党,进行了卓越的理论创造。他主创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胜利的生命线。他注重加强无产阶级思想的领导,始终保证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保证了中国革命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他注重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从而保持了党的核心竞争力;他倡导正确的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促使党不断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了党旺盛的生机和活力。这些就从思想理论上保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 周树辉陈妮
- 宋教仁的民族危机论与外交策略论被引量:2
- 2009年
- 宋教仁在20世纪初敏锐地看到了中华民族正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的空前深重的民族灾难,并尖锐指出,在众多帝国主义国家当中,最危险的民族敌人是来自北方的沙俄帝国,特别是来自东方的日本帝国主义。同时根据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提出了当时我国应该采取的外交策略,以尽量减少损失,捍卫国家主权。宋教仁的这些新认识,丰富了我国的民族自强与外交策略思想。
- 彭大成周树辉
- 关键词:宋教仁外交策略
- 两大建设与两大历史性课题——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 2011年
- 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面临"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先进性建设是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根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最紧迫的任务和现实要求。我们要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科学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
- 周树辉张赓
- 关键词:两大历史性课题执政能力建设
- 初露峥嵘问沉浮——毛泽东早期国际战略思想初探
- 2010年
- 毛泽东的早期国际战略思想是毛泽东早期思想中独具特色的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联美抗日、对一战后国际局势的分析和预测、强调民众的大联合是解决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的根本方法、最终走上师俄反帝的革命道路,初步展示了毛泽东的远见卓识与战略才华。
- 彭大成周树辉
- 关键词: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
- 浅论毛泽东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异同
- 2012年
- 毛泽东、邓小平两位历史伟人都是坚定的社会主义者。他们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既有很多共同点,也有不少差异。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 秦立春周树辉
- 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
-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历史贡献与目标追求
- 2014年
- 邓小平不仅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首创性历史贡献,也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突破性历史探索,提出了一整套以建立民主政治为主要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推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但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度与广度相比,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重温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向着邓小平所指引的实现人民直接民主的政治目标奋进,无疑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 彭大成周树辉
- 关键词:邓小平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
- 论多维视角下毛泽东的苏联观被引量:1
- 2015年
- 影响毛泽东苏联观形成的因素极为复杂,我们可以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大国关系、周边国家关系、党际关系、国际共运和领导者独特个性等多维视角对毛泽东的苏联观进行探讨。
- 周树辉
- 关键词:毛泽东
- 探索与启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及实践被引量:2
- 2011年
-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文献。它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始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首先提出要"以苏为鉴",并在论"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等七大关系中提出了与苏联不同的方针政策,同时在其他三大关系中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遗憾的是,毛泽东后来严重背离了《论十大关系》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正确思想,逐渐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轨道,给党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然而,《论十大关系》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诸多正确的宝贵思想被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所继承并发扬光大。可以说,《论十大关系》对于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 彭大成周树辉
- 关键词: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