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进方
- 作品数:103 被引量:426H指数:1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叉头转录因子1质粒标准品的构建
- 2009年
- 背景:研究表明叉头转录因子1是一种新的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但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的叉头转录因子1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差异性的研究不多。由于还没有商品化叉头转录因子1的质粒标准品,因此有必要构建其标准品。目的:构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叉头转录因子1mRNA的质粒标准品。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重复实验,于2007-11/2008-03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实验室完成。材料:SYBRExScriptTM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Kit试剂盒,SYBRPremixExTaqTM试剂盒,凝胶回收纯化DNA试剂盒,质粒DNA小量纯化试剂盒,PMD18-TVector试剂盒等。方法:从健康志愿者血标本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目的片段,对其回收纯化连接到PMD18-T载体及转化JM109,阳性克隆经测序分析,确认重组质粒正确。抽提重组质粒,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其浓度,再根据公式换算成拷贝浓度,最后稀释成梯度标准品。主要观察指标:重组质粒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结果,标准品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及标准品的重复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叉头转录因子1质粒标准品,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及基因测序鉴定其目的片段已成功插入载体。各稀释度的标准品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其循环阈值与起始模板量的对数值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是2.39×(105~1012)copies/mL。各稀释度标准品的批内重复性好,其变异系数范围为0.29%~1.16%。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具有较好灵敏度和重复性的叉头转录因子1质粒标准品。
- 蔡惠芬史进方顾国浩
- 关键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胱抑素C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5年8月在苏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住院并确诊为有下肢血管病变的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设置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他们的空腹静脉血,于促凝管中离心得到空腹血清,在全自动生化仪上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的浓度。结果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ysC的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而且下肢血管病变病情严重患者CysC的浓度也显著高于下肢血管病变病情一般的患者(P<0.05)。下肢病变合并高血压的患者CysC的值显著高于单纯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P<0.05)。结论测定CysC在临床诊断下肢血管病变中具有临床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 李翔翔史进方
- 关键词:胱抑素C下肢血管病变高血压
- 共刺激分子在免疫衰老过程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赵琳史进方蒋敏顾国浩
- 关键词:共刺激分子免疫衰老
- 项目化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被引量:2
- 2017年
- 微生物学检验是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本文介绍了项目化教学法在我校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
- 杨李马桂芳孙金霞李启松黄思怡史进方
-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
- 端粒及端粒长度研究新进展
- 2006年
- 端粒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它由DNA重复序列和特定的端粒结合蛋白相结合而形成的核染色质组成。端粒DNA是由一小段富含G的简单重复序列,人的端粒DNA序列是由一段高度保守的重复序列d(TTAGGG)n构成的特化区。端粒结合蛋白,主要成分是“端粒重复结合因子”(TRF)。端粒排列成高级的“T-环”结构,像“帽子”一样扣在染色体两端,防止染色体融合、重组、降解,维持其完整性和稳定性。端粒的这种保护功能在基因完整性和细胞生理学其他方面的调节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 史进方卢莉莉顾国浩
- 关键词:端粒长度DNA重复序列端粒结合蛋白细胞染色体细胞生理学核染色质
- 共信号分子ICOS/ICOSL mRNA定量方法学的建立
- 史进方赵琳蒋敏颐国浩陈永井张光波叶建新陈卫昌
- 超高倍多媒体显微诊断仪在腐食酪螨成螨形态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利用超高倍显微镜观察腐食酪螨成螨的外部形态特征。方法采集某面粉厂的面粉灰尘样品,分离孳生腐食酪螨成螨,制备玻片标本,超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结果镜下见腐食酪螨成螨体躯由颚体和躯体两部分组成。螯肢由3节(基节和二部分端节)构成。足Ⅰ端部背面有感棒。基节上毛(ps)膨大且有刺状侧突。格式器(G)有2个分枝,一枝为杆状,另一枝外形不规则。雄性成螨肛门达躯体末端,周围着生有5对肛毛(a),3对肛后毛(pa)。阳茎较短且弯曲呈"S"形。足末端呈柄状,前跗节较发达。结论超高倍显微镜下能清晰观察到腐食酪螨成螨外部形态特征,可为该螨的形态学鉴定提供实验依据。
- 杨李马桂芳李启松崔玉宝史进方
- 关键词:多媒体超高倍显微镜腐食酪螨成螨
-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癌复发预测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治疗中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含量的变化,探讨血清PG检测对胃癌治疗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17例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胃癌的患者纳入胃癌组,应用雅培Abbott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其外周血血清PG含量。对胃癌组中59例术后7~16个月的患者依据CT扫描、胃镜复查及肿瘤标志物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有无复发,分为术后稳定组32例、术后复发组27例,检测其血清PG含量。探讨血清PG含量与预后的关系,评估PG在胃癌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胃癌组PGⅠ含量为(47.74±20.18)ng/ml, PGⅡ含量为(14.87±10.99)ng/ml, PGR为3.85±1.70;胃癌术后稳定组PGⅠ含量为(36.82±13.97)ng/ml, PGⅡ含量为(11.42±4.39)ng/ml, PGR为3.56±1.40;胃癌术后复发组PGⅠ含量为(119.08±36.81)ng/ml, PGⅡ含量为(30.56±14.27)ng/ml, PGR为4.47±1.31。胃癌术后复发组与术后稳定组相比,血清PGⅠ、PGⅡ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G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Ⅰ鉴别胃癌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cut-off值为73.35 ng/ml,灵敏性为81.5%,特异性为69.0%;PGⅡ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cut-off值为13.90 ng/ml,灵敏性为85.2%,特异性为87.5%;PG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7,cut-off值为3.76,灵敏性为63.0%,特异性为65.6%。结论术后血清PGⅠ和PGⅡ含量再次升高提示有胃癌复发风险;PGⅠ、PGⅡ及PGR联合检测对胃癌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胃癌复发的早发现和早治疗。
- 韩小磊何雁鸿马金丹吴腊梅易长林王云峰杨慧健梁冬雨史进方
- 关键词:胃癌胃蛋白酶原复发
- 产丙酮酸棒状杆菌肽聚糖、提取及抗感染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产丙酮酸棒状杆菌肽聚糖、提取及抗感染应用,所述肽聚糖从产丙酮酸棒状杆菌的细胞壁通过三氯乙酸法提取而得,所述产丙酮酸棒状杆菌肽聚糖在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或/和抗真菌感染上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单纯肽聚糖的作用可以...
- 韩清珍史进方章杨
- 胃腺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共信号分子ICOS/ICOSLmRNA表达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方法检测共信号分子ICOS及其配体ICOSL在胃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基因表达量。以探讨共信号分子ICOS/ICOSL在胃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42例(年龄39~85岁)未接受放、化疗等抗癌治疗,并经病理切片确诊的胃腺癌初诊患者,收集患者手术切除的癌变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提取每个组织标本中总RNA后,采用RT-PCR法逆转录为cDNA,再以cDNA为模板,经Taqman探针PCR方法扩增每个标本的ICOS/ICOSLcDNA目的片段,得到组织标本中ICOS/ICOSL mRNA的绝对表达量(copies/mL)。结果:胃腺癌及癌旁组织中ICOS及ICOSLmRNA表达量在患者不同性别(2组:男31例,女11例)、年龄(3组:<60岁19例,60~70岁14例,>70岁9例)、癌细胞分化程度(2组:高分化、中分化11例,低、中低分化31例)、肿瘤分期(4组:Ⅰ期4例,Ⅱ期5例,Ⅲ期24例,Ⅳ期9例)及淋巴结肿瘤转移(2组:无转移7例,有转移35例)等分组比较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腺癌患者癌组织ICOSL mRNA的表达量(4.39±0.54 Log copies/mL)和癌旁组织ICOSL mRNA的表达量(4.55±0.47 Log copies/mL)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腺癌癌组织中ICOS mRNA表达量(4.44±0.62 Log copies/mL)和相应癌旁组织ICOS mRNA表达量(4.76±0.66 Log copies/mL)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D5)。结论:胃腺癌组织中ICOS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这可能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有关。
- 赵琳史进方顾国浩蒋敏陈永井张光波叶建新陈卫昌
- 关键词:ICOSMRNA胃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