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危由春

作品数:31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口腔
  • 6篇幽门螺
  • 6篇肿瘤
  • 4篇幽门螺旋杆菌
  • 4篇腮腺
  • 4篇手术
  • 4篇良性肿瘤
  • 4篇螺旋杆菌
  • 4篇活性
  • 3篇幽门螺杆菌
  • 3篇速尿
  • 3篇尿素酶
  • 3篇颌面
  • 3篇颌面部
  • 3篇细胞
  • 3篇下颌
  • 3篇螺杆菌
  • 3篇面部
  • 3篇快速尿素酶
  • 2篇丹参

机构

  • 18篇南昌大学第一...
  • 10篇江西医学院第...
  • 2篇江西医学院
  • 2篇解放军第17...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江西省中医药...
  • 1篇解放军171...
  • 1篇南昌大学第三...

作者

  • 29篇危由春
  • 12篇蒋泽先
  • 9篇曹钟义
  • 8篇邱嘉旋
  • 6篇文冰
  • 6篇张强
  • 5篇江毅
  • 4篇严俊峰
  • 4篇邵益森
  • 3篇康琼琴
  • 2篇张翀旎
  • 2篇廖佳敏
  • 2篇章杰
  • 2篇刘路平
  • 2篇陈天云
  • 2篇邓蔚
  • 1篇肖香佐
  • 1篇张国华
  • 1篇谢勇
  • 1篇聂荣庆

传媒

  • 8篇江西医学院学...
  • 4篇江西医药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口腔幽门螺旋杆菌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被引量:1
2002年
危由春蒋泽先樊明文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口腔
磁共振和鼻咽纤维内窥镜用于腭咽闭合功能评价的比较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比较MRI和NPF两种方法对腭咽闭合功能的评价。方法 应用MRI和NPF对 2 0例正常发音者的腭咽闭合类型、软腭咽侧壁功能和腭咽闭合不全率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用两种检测方法对软腭 ,咽侧壁功能评价完全一致 ;两种方法检测的腭咽闭合类型分布完全一致 ;对两种方法分别测得到的腭咽闭合不全率进行配对比较t检验 ,结果P >0 .0 5。
邵益森危由春邱嘉旋肖香佐曹钟义蒋泽先刘路平
关键词:腭咽闭合功能
口腔与胃中幽门螺旋杆菌相关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讨胃与口腔幽门螺旋杆菌分布有无差异性,口腔是否为幽门螺旋杆菌的一个重要储存库方法随机选取经内窥镜证实患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50名,分别从胃与口腔中取标本进行快速尿素酶、多聚酶链反应和细菌培养以测定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粘膜标本组中快速尿素酶法获45例阳性,多聚酶链反应34例阳性,细菌培养25例阳性。口腔牙菌斑组中快速尿素酶法41例阳性,多聚酶链反应28例阳性,细菌培养17例阳性。结论胃粘膜与口腔幽门螺旋杆菌分布无差异性。
危由春蒋泽先谢勇
关键词:牙菌斑幽门螺旋杆菌细菌培养
颞浅动脉插管皮下埋植药系行舌癌化疗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估颞浅动脉插管皮下埋植药系行舌癌化疗的疗效。方法30例通过颞浅动脉插管皮下埋植药系给顺铂和氟脲嘧啶,观察舌癌的局部疗效和患者的全身毒副反应,并与常规静脉滴注化疗做对照。结果颞浅动脉插管化疗组总有效率为(OR+PR)为93.3%,其中CR为33.3%,PR为60%,常规化疗组总有效率为63.3%,其中CR为16.7%,PR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浅动脉插管化疗组毒副反应轻的(0~Ⅱ级)比率为80%,常规化疗组毒副反应轻的比率为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浅动脉插管皮下埋植药系行舌癌化疗效果好,毒副反应轻,为治疗舌癌患者提供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危由春康琼琴杜建英
关键词:颞浅动脉舌癌化疗
3种方法检测口腔中幽门螺杆菌的效果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比较快速尿素酶、多聚酶链反应(PCR)及细菌培养法检测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Hp)的效果。方法选取经胃镜证实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患者50例,在磨牙区刮取3份龈下菌斑,分别采用快速尿素酶、PCR、细菌培养法测定Hp。结果快速尿素酶、PCR、细菌培养法的Hp阳性率分别为80%、64%、26%,3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尿素酶、PCR、细菌培养法检测口腔中Hp有明显差异性,其中PCR法不仅特异敏感,而且速度较快、准确率高,是县及县以上医院较好的检测口腔中Hp的方法。
江毅陈天云危由春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牙菌斑快速尿素酶多聚酶链反应细菌培养
4种方法治疗功能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采用复方丹参液穴位注射,20%利多卡因痛点封闭,针灸及红外线照射4种方法治疗功能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对比。选择最能缓解患者症状的/治愈的一种方法。方法对178例功能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人用复方丹参行...
蒋泽先曹钟义危由春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痛点封闭复方丹参穴位注射治疗疗效比较研究功能型
文献传递
口底癌EGFR和COX-2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检测口底鳞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环氧化物酶2(COX-2)蛋白的表达,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口底癌手术切除标本48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另取癌旁非癌组织作为对照。病理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分组对照EGFR和COX-2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EGFR和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 EGFR在口底鳞癌标本中的阳性率为75.0%,显著高于周围正常对照组织的29.5%(P<0.01),COX-2在口底鳞癌标本中的阳性率为81.3%,显著高于周围正常对照组织的35.4%(P<0.01)。图像分析显示EGFR和COX-2的相应光密度(IOD)值在口底癌组分别为126.45±41.33和144.76±48.59,显著高于癌旁对照组织的61.22±21.42和74.56±23.12(P<0.01)。EGFR和COX-2蛋白的表达量在口底鳞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不同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口底鳞癌组织中EGFR和COX-2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6,P<0.01)。结论 EGFR和COX-2在口底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对于口底鳞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江毅危由春廖佳敏罗时敏
关键词:口底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环氧化物酶-2
NPF和S-A用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诊断和治疗
2004年
目的 探讨鼻咽纤维内窥镜 (NPF)和可摘式语音辅助器 (S A)在诊断与治疗腭咽闭合功能不全 (VPI)中的运用。方法 应用NPF确定腭咽闭合类型 ,制作可摘式语音辅助器 (S A)加语音训练改善患者语音障碍。结果 6例患者戴入S -A后 ,经过训练 ,5例患者语音清晰度达 70 %以上 ,1例达 6 5 % ,基本正常率达 83.3%。结论 S A对于不宜再次手术治疗的VPI患者是有效的 ,临床上有一定运用价值。
邵益森危由春邱嘉旋江红群蒋泽先曹钟义
抗幽门螺杆菌IgY对口腔幽门螺旋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IgV对口腔幽门螺旋杆菌的是否存在抑制作用。方法选取30例有胃炎史同时口腔有牙菌斑的患者为实验组,在使用抗幽门螺杆菌IgY治疗前、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测口腔幽门螺旋杆菌;以30例有胃炎史有牙菌斑未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依上述顺序和方法检测口腔幽门螺旋杆菌。结果实验组;使用抗幽门螺杆菌IgV前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口腔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数为25、6、10、17;对照组:相应阶段的口腔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分别为24、20、23、22,对其进行x2检验,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幽门螺杆菌IgY是一种有效抑制口腔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
文冰危由春蒋泽先
关键词:IGY幽门螺旋杆菌快速尿素酶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不同美容切口的选择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根据腮腺肿瘤的性质、位置、大小选择相适应的不同美容切口,并探讨腮腺肿瘤手术的最适美容切口选择方法。方法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外科2015年至2017年收治的3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按肿瘤的位置、大小采用不同的美容切口进行手术,包括腮腺耳屏前垂直切口、耳屏前拐杖切口及除皱切口。术中注意保护面神经及耳大神经。术后检查暂时性面瘫、涎瘘以及术后外观情况,并与传统手术切口入路的21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共随访6~12个月。采用腮腺美容切口患者术后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暂时性面瘫、涎瘘的发生率与传统手术切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腮腺肿瘤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美容切口入路,术后患者有较满意的面部外形,较传统手术切口有其优越性。
张强陈凯瑞谭艳林危由春曹钟义邱嘉旋
关键词:腮腺切除术良性瘤美容切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