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宁

作品数:39 被引量:192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腹腔
  • 8篇肠癌
  • 6篇腹腔镜
  • 5篇直肠
  • 5篇直肠癌
  • 5篇术后
  • 4篇心肌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胃癌
  • 4篇结直肠
  • 4篇结直肠癌
  • 3篇手术
  • 3篇消化道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癌
  • 3篇化道
  • 2篇丹参多酚酸
  • 2篇丹参多酚酸盐
  • 2篇丹参多酚酸盐...

机构

  • 24篇安徽医科大学...
  • 11篇唐山工人医院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合肥市第三人...
  • 1篇安徽省桐城市...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38篇刘志宁
  • 14篇周连帮
  • 13篇万圣云
  • 6篇汪泳
  • 6篇钱波
  • 6篇喻宗繁
  • 6篇赵庆霞
  • 6篇尤莉
  • 5篇耿小平
  • 4篇程晓虎
  • 4篇于刚
  • 4篇程云生
  • 4篇蒋恒
  • 3篇谷一梅
  • 3篇贾犇黎
  • 2篇汪雷
  • 2篇侯辉
  • 2篇侯辉
  • 2篇纪征
  • 2篇唐婧婧

传媒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安徽医药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及对性生活能力、胃肠道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7年
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及对性生活能力、胃肠道功能的影响并作分析。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40例依据手术选择意愿分为两组,研究组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结肠癌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对性生活能力、胃肠道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2年、3年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研究组5年生存率(55.00%)明显优于对照组(40.00%),P<0.05;研究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P<0.05;研究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确切,而且对性生活能力、胃肠道功能的影响低,安全性高。
刘志宁周连帮谷一梅蒋恒万圣云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结肠癌疗效胃肠道功能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近期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4-11-2015-12收治的111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结肠癌能够降低患者疼痛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安全性,进而维护患者健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刘志宁周连帮汪泳万圣云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结肠癌
肝血管瘤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报告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总结肝血管瘤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例、文献报道1例肝血管瘤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病因学相关性。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理论上具有导致形成肝血管瘤的病因基础。此2例肝血管瘤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起初均表现为难以解释症状的肝血管瘤。此2例患者均经过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后好转。结论临床工作者遇到难以解释症状的肝血管瘤时应警惕肝血管瘤并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肝血管瘤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宜采用手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汪雷喻宗繁刘志宁万圣云
关键词:肝血管瘤系统性红斑狼疮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究磁共振(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中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序列(APT, Amide Proton Transfer Imaging)对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我们选取了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直肠癌患者40例,术后病理均明确为直肠癌,其中出现淋巴结转移的18例,无淋巴结转移的22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盆腔磁共振成像检查,且在检查序列中增加APT序列扫描,并获得APT值,同时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直肠癌患者的CEA值,肿瘤距肛门距离、肿瘤直径、肿瘤的T分期及APT信号强度有关(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距肛门距离、肿瘤的T分期与APT信号强度为直肠癌出现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结论:APT信号强度是判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APT信号强度越高,提示淋巴结转移可能越大。
陈名钦欧阳海涛吴頔王帅帅刘志宁钱波
关键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小脑上动脉瘤栓塞术引发的复视1例
2009年
小脑病变一般引起眩晕、呕吐、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等表现,本患者行小脑动脉瘤栓塞术,相当于人为造成小脑栓塞,之后出现复视、感觉障碍,本文就患者术后出现复视进行讨论。
刘志宁边进东杨桂珍
关键词:栓塞术复视
幽门下淋巴结清扫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幽门下淋巴结清扫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1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40例接受根治手术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术中加做幽门下淋巴结清扫分为观察组(加做幽门下淋巴结清扫,60例)和对照组(未做幽门下淋巴结清扫,8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并分析观察组患者病理分布情况,以探究幽门下淋巴结清扫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34.5±34.7)min]、术后通气时间[(3.2±0.9)d]、住院时间[(9.1±1.6)d]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分别为(213.0±51.3)min、(1.6±1.1)d、(7.8±0.8)d],术中出血量[(88.8±35.1)mL]、清扫淋巴结个数[(28±7)个]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为(65.4±17.8)mL、(22±5)个],术后首次疼痛评分[(4±2)分]明显大于对照组[(3±2)分],胃瘫、胰瘘发生率[分别为6.7%(4/60)、18.3(11/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3.8(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瘘发生率[1.7(1/60)]与对照组[2.5(2/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的276枚幽门下淋巴结的阳性数为0。结论右半结肠癌行幽门下淋巴结清扫会增加手术风险,却不能获得更多阳性淋巴结。
张迎峰蒋恒方征程晓虎刘志宁周连帮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清扫
律草酮致低血糖昏迷1例
2009年
刘志宁
关键词:啤酒花低血糖昏迷
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变化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和自然杀伤T细胞(NKT)的水平,探讨两者在AP的发病和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86例AP患者外周血中NK和NKT细胞的水平。结果初诊的AP患者NKT细胞明显下降(t=5.23,P=0.00),NK细胞则变化不大(t=-1.15,P=0.25)。重症SAP和轻症MAP两组患者的NKT细胞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t=-3.92,P=0.00;t=4.84,P=0.00);MAP组的NK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59),SAP组NK细胞则明显高于对照组(t=3.12,P=0.00)。治疗1周后NK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P=0.00);NKT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P=0.00)。AP患者NK细胞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而NKT细胞则先升后降。结论NK和NKT细胞监测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的重要指标。
刘志宁耿小平万圣云侯辉喻宗繁
关键词:胰腺炎流式细胞术
腹腔镜下三角吻合联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用于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联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NOSES)用于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2例近端胃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行近端胃部分切除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联合NOSES治疗,对照组行食管残胃吻合术联合经腹部切口取标本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肿瘤直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及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大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4%vs. 25.8%,P>0.05)。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患者。结论近端胃癌患者采用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联合NOSES治疗比食管残胃吻合术联合经腹部切口取标本治疗的效果更优,术后恢复更快,安全可靠。
黄洋周连帮邹媛远熊奇如刘志宁
关键词:近端胃癌
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改善情况,并对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7.5%(P<0.01)。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且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O水平为(61.52±11.34)μmol/L,高于对照组(53.27±13.24)μmol/L(P<0.01)。治疗后,观察组ET-1水平为(46.79±10.27)ng/L低于对照组ET-1水平(53.67±12.4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变异型心绞痛疗效可靠,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
刘志宁尤莉赵庆霞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变异型心绞痛内皮素-1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