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庆

作品数:24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北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医
  • 3篇蛋白
  • 3篇证型
  • 3篇中医证
  • 3篇中医证型
  • 3篇慢性
  • 2篇血清
  • 2篇血脂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凝血
  • 2篇综合征
  • 2篇总抗氧化
  • 2篇总抗氧化活性
  • 2篇细胞
  • 2篇消瘀
  • 2篇绝经后骨质疏...
  • 2篇绝经后骨质疏...
  • 2篇抗氧化
  • 2篇抗氧化活性

机构

  • 19篇湖北省中医院
  • 12篇武汉市第一医...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湖北中医学院...
  • 2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湖北省中医药...

作者

  • 21篇刘庆
  • 12篇凌家艳
  • 6篇吴建华
  • 3篇沈霖
  • 3篇薛莎
  • 3篇谭婕
  • 2篇陈继东
  • 2篇黄洁
  • 2篇欧阳丽
  • 2篇张凡雄
  • 2篇王汉敏
  • 1篇郑安锐
  • 1篇张赤志
  • 1篇王跃胜
  • 1篇赵妍
  • 1篇马威
  • 1篇朱锐
  • 1篇宋启龙
  • 1篇张莲玉
  • 1篇陈以春

传媒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微循环学杂志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北京中医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研...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稀释剂在判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钩状效应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3年
钩状效应是指抗原过剩致酶联免疫(ELISA)一步法测抗原出现假阴性的现象。临床上为确证患者血清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否存在钩状效应,需对可疑标本进行处理再判断,或以二步法测原倍血清呈强阳性反应,或以一步法测预稀释标本呈阳性反应,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本文探讨稀释剂在判断HBsAg钩状效应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中外合资丹尼大龙MK2型酶标仪。
李波张莲玉张建桃刘庆
关键词:临床诊断学血清学试验稀释剂
基因突变位点的用途及突变位点检测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学技术领域,基因突变位点的用途及突变位点检测方法。主要公开了PTEN‑p.P248L基因位点、PTEN‑p.T319fs基因位点、BRAF基因V600E位点、NRAS基因Q61R位点、RET基因M918T位点...
刘庆王庆陈继东欧阳丽凌家艳
miR⁃32⁃5p通过调节Twist1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miR-32-5p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甲状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miR-32-5p的表达水平,筛选miR-32-5p高表达的甲状腺癌细胞系TPC-1细胞和低表达的甲状腺癌细胞系KTC-1细胞。采用miR-32-5p inhibitor转染TPC-1细胞(inhibitor-miR-32-5p)和miR-32-5p mimics转染KTC-1细胞(mimics-miR-32-5p),另分别转染无关系列作为阴性对照(inhibitor-NC和mimics-NC)。使用平板克隆形成、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Twist1与miR-32-5p的关系;利用转染法分别上调mimics-miR-32-5p-KTC-1细胞及沉默inhibitor-miR-32-5p-TPC-1细胞中Twist1的表达,并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能力和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的miR-32-5p水平显著低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甲状腺癌细胞系中miR-32-5p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低于正常HTORI-3细胞系,其中TPC-1细胞miR-32-5p表达水平最高,KTC-1细胞miR-32-5p表达水平最低。过表达miR-32-5p后KTC-1细胞96 h的增殖活性、克隆形成能力、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下降,细胞凋亡率上升(P<005),同时EMT标志物E-cadherin表达升高,N-cadherin、Fibronectin、Snail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敲低miR-32-5p后TPC-1细胞96 h的增殖活性、克隆形成能力、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升高,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同时EMT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降,N-cadherin、Fibronectin、Snail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上升(P<005)。miR-32-5p可抑制野生型Twist1-3′-UTR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而对突变型Twist1-3′-UTR的荧光素酶活性无影响(P>005)。通过RNA干扰Twist1后功能学实验验证发现,上调Twist1后可回复miR-
欧阳丽陈继东周赤贺春雪陈泉刘庆
关键词:甲状腺癌TWIST1增殖凋亡迁移
消瘀止血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慢性期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可并发肺栓塞,诊疗不及时可遗留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急性期常需溶栓、抗凝、祛聚等综合治疗;慢性期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可减轻临床症状。我们用消瘀止血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慢性期,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凌家艳沈霖刘庆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
糖化血清蛋白(GSP)的自动化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自动化测量糖化血清蛋白 (GSP)的酶化学方法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8例糖尿病患者肝素抗凝血和EDTA抗凝血进行GSP和血糖 (GLU)检测 ,GSP采用酶法双试剂全自动测量。结果 :所测糖尿病人GSP与其GLU无相关性 (r=0 .6 75 5 ) ,肝素抗凝血与EDTA抗凝血GSP测量值无显著性差别 ,(t=1.31,P >0 .0 5 )。结论 :GSP的酶化学自动化测量不受输液等随机静脉血糖浓度变化影响 ,所受干扰少 ;EDTA或肝素抗凝对GSP测量值无影响 。
吴建华刘庆
关键词:糖化血清蛋白GSP自动化测定糖尿病并发症
原发性肝癌中医分型与凝血功能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中医分型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76例PHC患者中医分型及其与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176例PHC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居多,占34.66%,其次为湿热中阻证(22.73%)和气滞血瘀证(17.05%)。不同分型PHC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均明显升高,肝郁脾虚组与湿热中阻组、肝肾阴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降低,但不同分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肾阳虚证、湿热中阻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凝血功能相对较差,气滞血瘀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凝血功能相对较好。PT、APTT、TT延长及D-D水平升高程度对鉴别肝郁脾虚证与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湿热中阻证、脾肾阳虚证具有一定意义。
黄洁张凡雄刘庆吴建华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中医分型凝血功能
定喘膏外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定喘膏外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1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穴位贴敷定喘膏,每伏1次,共3次。检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1年后统计临床疗效。另选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T细胞亚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且CD4+/CD8+比值显著上升、CD8+和CD4+CD25+Tre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活化T细胞(CD3+HLA-DR+)则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哮喘的症状缓解,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和CD4+CD25+Treg明显上升(P<0.05),活化T细胞也有下降。结论:定喘膏外敷可以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调节失衡的T淋巴细胞亚群,减少哮喘的发作。
凌家艳薛莎刘庆曹文超
关键词:定喘膏支气管哮喘贴敷疗法T细胞亚群
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血脂及总抗氧化活性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血脂及总抗氧化活性(TAS)的关系。方法:125例为观察组进行中医分型,8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及B(apoA1、apoB)、脂蛋白(a)[Lp(a)]和总抗氧化活性(TAS)。结果:观察组血清TC、TG、LDL-C、apoB、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湿热困脾证、血瘀脉络证TC、Lp(a)水平与其他证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湿热困脾证TG、LDL-C高于其他各型(P<0.05),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TAS明显低于其他各型(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质异常,总抗氧化活性明显降低。湿热困脾证、血瘀脉络证血脂变化明显,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抗氧化活性最差。
刘庆王汉敏谭婕吴建华凌家艳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证型血脂总抗氧化活性
补肾通络方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子宫内膜和骨量流失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对去势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和骨量流失的影响。方法:40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8只)和造模组(32只)。假手术组大鼠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造模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进行造模,造模全部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雌激素组、补肾通络方高剂量组、补肾通络方低剂量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戊酸雌二醇、高剂量补肾通络方、低剂量补肾通络方灌胃,3个月后检测血清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α)、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Micro-CT检测大鼠第四腰椎骨密度及骨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E_(2)含量明显降低(P<0.05);FSH、LH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第四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P<0.05),骨微结构破坏明显;大鼠子宫内膜上皮及腺上皮ERα和β-catenin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通络方低、高剂量组和戊酸雌二醇组大鼠血清E_(2)含量明显升高(P<0.05),FSH、L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第四腰椎骨密度均明显升高(P<0.05);骨微结构明显改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及腺上皮ERα和β-catenin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补肾通络方低、高剂量组各指标与戊酸雌二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络方能改善去势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性激素水平及骨密度;补肾通络方可能通过上调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ERα表达,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发挥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凌家艳刘庆马威薛莎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去势大鼠补肾通络方ERΑΒ-CATENIN
高血脂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总抗氧化活性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高血脂症患者血管损伤情况的评价指标。方法采用终点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含量,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和二点法分别测定50例各型高血脂症患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和总抗氧化活性(TAS),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单纯高TG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的HSCRP和TAS值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单纯高TC血症和高TG、TC血症的HSCRP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单纯高TC血症和高TG、TC血症的TAS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单纯高TG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血管损伤程度无差别,高TC血症患者HSCRP的增高,TAS降低,常说明发生血管损伤,HSCRP和TAS对高血脂症患者血管损伤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作用。
姜孝芳刘庆凌家艳
关键词:高血脂症超敏C-反应蛋白总抗氧化活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