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国深

作品数:48 被引量:246H指数:9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3篇两岸
  • 19篇政治
  • 12篇两岸关系
  • 5篇民进
  • 5篇民进党
  • 4篇政党
  • 4篇社会
  • 4篇国民党
  • 3篇台独
  • 3篇台湾民众
  • 3篇台湾政治
  • 3篇权力
  • 3篇民众
  • 2篇党政
  • 2篇地貌
  • 2篇对台政策
  • 2篇一个中国原则
  • 2篇政党轮替
  • 2篇政权
  • 2篇政治话语

机构

  • 41篇厦门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41篇刘国深
  • 2篇王鹤亭
  • 2篇王贞威
  • 1篇杨冬磊
  • 1篇李炜
  • 1篇吴祖敏
  • 1篇陈先才
  • 1篇郑振清
  • 1篇王家明

传媒

  • 20篇台湾研究集刊
  • 10篇台湾研究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两岸关系
  • 1篇东南学术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现代台湾研究
  • 1篇中国报道
  • 1篇广东省社会主...
  • 1篇台湾工作通讯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九合一”选后台湾政党政治发展的未来趋势被引量:6
2015年
2014年底的台湾“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惨败、民进党大胜,无党无派的“独行侠”柯文哲先是击败民进党候选人姚文智,接着又在正式的选举中击败国民党候选人连胜文,引发人们对台湾政党政治未来走向的关注:国民党是否将从此一蹶不振?是否以政党为单位的权力再分配游戏规则已经被打破?两党制的格局是否已经改变;国民党和民进党的政党体质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又将对台湾的政党政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刘国深
关键词:政党政治政治发展权力再分配国民党民进党游戏规则
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的社会资本路径探析被引量:3
2013年
社会资本的内涵主要包括了社会网络(关系)、规范(制度)、价值(信任)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社会资本作为联结社会与政治系统的桥梁,主要的政治功能在于培养公民的政治信任,提升公民的政治效能,促进政府的有效治理。两岸社会资本具备一般社会资本的内涵特质和政治功能,可以经由参与两岸社会与政治系统的互动来影响两岸政治互信的主体制度、信心和动力机制。新时期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亦可从两岸社会资本的网络、规范、价值等三条路径加以展开。
刘国深杨冬磊
关键词:社会资本政治互信
“二次政党轮替”后的台湾政局走向
2008年
5月20日,马英九正式宣誓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重新取得执政权,开启了台湾地区“二次政党轮替”先河,台湾政局出现重大变化。笔者认为,马英九的当选,固然有个人形象等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经过8年民进党执政后,台湾民众“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了。由于台湾发展的内外环境已经得到初步改善,国民党在台执政的基础也比较稳固,
刘国深王鹤亭
关键词:政局走向政党中国国民党执政权台湾民众
涉台政治话语创新的时代要求及其挑战被引量:7
2021年
政治话语作为政治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参与者对客观政治现实的能动反映。政治话语不仅影响政治体系内政治角色的政治行为,而且关乎政治体系的稳定与发展。新时期涉台政治话语体现了守正创新的显著特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两岸融合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发挥大陆公权力部门、新闻媒体、学术机构、两岸民间社会的政治功能,不断推进涉台政治话语创新。
刘国深朱希敏
关键词:政治话语
试论和平发展背景下的两岸共同治理被引量:43
2009年
2008年5月20日以来,台湾问题出现历史性转折,两岸关系迎来了和平发展的机遇期。但是,两岸政治上的歧见并没有因此得到根本上的解决,两岸经济、社会、文化差异仍然很大。如何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共同面对和平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为此,两岸民间社会需要重建人民之间共同的知识基础,两岸行政部门需要谋划与两岸民间往来相关的共同规则,两岸最高公权力部门则需要研究双方和平共存的法理依据问题。根据两岸关系的特殊性,笔者主张区分政治与行政两个不同层面的事务,并借鉴西方的公共治理理念,双方公权力部门可主动地进行适度的战略收缩,让两岸民间社会的力量进一步释放出来,成为引导和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新的力量,成为两岸公权力部门合理有效的补充。
刘国深
关键词:两岸关系
台湾地区“宪政改造”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尽管内战造成的两岸敌对关系尚未正式结束,中国境内仍然存在着两个对抗性政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台湾方面所依循的"中华民国宪法",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法理基础和政治基础并未改变,国土意义上的两岸一体性
刘国深
关键词:宪政改革宪政主义中华民国宪法民进党
文献传递
中共对台大政方针的传承与发展被引量:8
2021年
中共对台大政方针,是指中共涉台重大政策文献提出的重大政策措施,或中共领导人阐述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政治论述,在对台工作中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意义。中共对台大政方针主要包括:解放台湾;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武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一纲四目”与“一国两制”;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可以等”与“不愿拖”的辩证统一;一个中国原则;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在和平统一谈判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两岸融合发展;追求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等等。由于学术研究和大众涉台话语体系论述的角度不同,或是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或是由于归纳、描述和排列组合的方式不同,甚至因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侧重点差异,对台大政方针的具体表述存在差异是正常的,只要符合相同的定义内涵即可兼容并蓄。
刘国深
关键词:代际传承
国家完全统一进程中的渐进治理(笔谈)被引量:6
2021年
台湾问题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已经在人们熟悉的一个中国原则、国家统一等话语基础上,发展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融合发展、涉台公共政策等新元素,这是台湾问题内外环境发展变化的结果,也显示台湾研究正在朝向深层次发展。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层面思考台湾问题,让我们有可能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新的角度观察和思考两岸完全统一问题。治理理论的引进,让我们发现除了公权力部门这一传统的两岸关系行动者之外,还存在大量的民间社会力量。即使是公权力部门内部,也有众多平行的部门关系和垂直的府际关系,笼统的“公权力部门”并不足以反映机构之间的相对自主性;而民间社会组织的创造力正在全方位改变着两岸关系的环境体系。
刘国深王贞威郑振清郑振清
关键词:公共政策
两岸化:台湾社会发展趋势探析被引量:7
2015年
自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两岸之间人员、物资、信息交流规模不断扩大,各领域之间的依存度逐渐提高。这一变化突出表现为台湾社会内部的两岸化发展趋势。当前,两岸化已成为台湾社会最明显的发展趋势,并呈现出自发性、建构性、渐进性、曲折性四大特征。台湾社会的两岸化为两岸的融合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分析并思考台湾社会两岸化的内涵、特征、驱动机制及其面临的困难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刘国深刘国深
关键词:台湾社会动力机制
民进党意识形态析论被引量:15
2004年
民进党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多元结构,除了“台独”意识形态之外,党内还存在反对专制和追求公平正义的自由民主意识等。其中“台独”意识形态是现阶段民进党内居于主流地位的显性意识形态。但民进党“台独”意识形态并非铁板一块,随着台湾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民进党的意识形态构成也可能发生变化。
刘国深
关键词:民进党政党制度意识形态民主政治制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