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存泰

作品数:33 被引量:369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关节
  • 10篇膝关节
  • 9篇置换术
  • 9篇全膝关节
  • 8篇全膝关节置换
  • 8篇膝关节置换
  • 8篇骨折
  • 8篇关节置换
  • 7篇全膝关节置换...
  • 7篇膝关节置换术
  • 5篇术后
  • 5篇关节镜
  • 4篇置换术后
  • 4篇韧带
  • 4篇手术
  • 3篇隐性失血
  • 3篇失血
  • 3篇前交叉韧带
  • 3篇全膝关节置换...
  • 3篇膝关节置换术...

机构

  • 24篇广州市第一人...
  • 7篇北京医院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卫生部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2篇余存泰
  • 16篇侯之启
  • 15篇覃健
  • 13篇郑民庆
  • 9篇徐中和
  • 8篇王新亮
  • 5篇陈铭
  • 3篇高兴华
  • 3篇鞠洪斌
  • 3篇黄公怡
  • 2篇张培兰
  • 2篇洪衣舒
  • 2篇苏鸿学
  • 2篇郑宏
  • 2篇文良元
  • 2篇胡建华
  • 2篇于普林
  • 2篇邓廉夫
  • 2篇黄保华
  • 2篇姜中央

传媒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广州医药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8
  • 2篇199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岛状臀大肌肌皮瓣在修复骶尾部褥疮的应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带臀上动脉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6月-2003年5月,对12例骶尾部褥疮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褥疮范围最大12cm×10cm,最小8cm×5cm,治疗采用带臀上动脉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结果 12例肌皮瓣全部成活,I期愈合10例,2例经换药Ⅱ期愈合。随访6个月-36个月,肌皮瓣及供区软组织弹性良好,无复发。结论 带臀上动脉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肌皮瓣血运丰富,成活率高,旋转角度大,可一期修复等优点,值得推广。
彭昌贵余存泰陈景昆
关键词:骶尾部褥疮手术治疗手术方法
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5
2006年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的隐性失血。方法对73例TK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Gross方程推算术后平均隐性失血量。结果TKA组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为1625ml,隐性失血量为774ml(48%);未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是1345ml,隐性失血量是783ml(58%);实际上两组的隐性失血相差不大。结论TKA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为52%,且使用自体血回输不能完全满足机体恢复体循环的需要,在围手术期要特别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
余存泰覃健侯之启郑民庆王新亮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隐性失血回输
数字化CR拼接软件在负重全下肢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全下肢一次曝光数字化拼接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FCR XG5000阅读器,FUJI DRY7000激光相机,超长规格IP板,其大小尺寸为35.4cm×83.7cm,相当于两张14×17片竖放。患者面向球管站立于紧贴IP板,使患者骨盆至踝关节完全包括在IP板的范围内,利用CR自带的全下肢拼接软件,对120例身高150cm~175cm的患者一次曝光拍摄拼接成负重立位双下肢全长影像。结果:120例患者双髋关节、股骨、膝关节、胫腓骨及踝关节影像均能清晰显示,密度基本一致,下肢力线测量点显示清晰,为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前计划和术后评估随访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结论:合理应用CR的投照技术和图像后处理拼接软件,能获得双下肢全长拼接的优质图像,为双下肢的疾病诊断和手术评估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资料。
纪昌焕林竹吴梅莫蕾余存泰
关键词:全下肢X线成像
关节镜技术微创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关节镜技术在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3月~2006年2月,对24例SchatzkerⅠ~Ⅳ型(Ⅰ型8例,Ⅱ型7例,Ⅲ型5例,Ⅳ型4例)胫骨平台骨折在关节镜监护下进行小切口复位螺钉内固定术,镜下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术后随访患者并发症,并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随访5~17个月,所有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或创口延迟愈合。按相关标准评定疗效,总优良率91.7%。结论关节镜监护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损伤小,操作安全,复位固定满意,能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术后功能恢复快。
侯之启覃健郑民庆余存泰王新亮戈涛陈铭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
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影响
目的探讨人丁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隐性失血相关机制及对临床的影响。方法 2001年3月至2005年5月,施行THA61例,其中男22例,女39例,年龄61~79岁,平均68岁;同期施行T...
覃健余存泰徐中和侯之启郑民庆
关键词:隐性失血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全髋关节
文献传递
肩肱关节动态稳定机制研究被引量:13
1997年
目的:通过观察肩关节主、被动外展上举时肩胛盂和肱骨干长轴间夹角变化分析肩肱关节的动态稳定机制。材料和方法:健康志愿者60例,男23例,女37例。手法检查肩胛骨平面内肩肱关节主、被动外展上举时肩胛骨活动的变化。其中18例分别在肩关节外展0°、30°、60°、90°、120°、150°时肩肱关节抗阻力(外展)和放松状态下摄正位片,测量两种状态下肩胛盂与肱骨干长轴之间夹角变化。结果:手检结果发现在肩胛骨平面内,肩关节在不同外展角度下抗阻力外展时肩肱夹角较放松时加大。X线摄片测量抗阻力外展时肩肱夹角增幅在外展0°时为4.55°±0.37°,在30°外展时为5.44°±1.16°,在60°外展时为6.50°±1.50°,90°外展时为4.94°±0.82°,120°时为4.50°±0.40°,150°时为1.44°±0.68°。结论:根据物理学两介面之间作用力分布规律,本研究发现健康人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中,肩周肌肉的收缩活动有利于肩肱关节结构上趋向力学稳定。
薛庆云余存泰孙常太黄公怡
关键词:肩关节稳定性
北京城乡几种常见老年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52
1998年
为了解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几种常见老年病的现状和分布特点 ,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城乡 1434例 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结果表明 :在老年人中前列腺增生、老年聋、白内障、骨关节病、骨折、便秘患病率城市分别为 61.4 %、53.9%、4 6.4 %、2 4 .4 %、14.2 %、18.2 % ,乡村患病率分别为 65.7%、64.7%、4 4 .4 %、14.9%、9.1%、2 3.0 %。城市老年人骨关节病 ( P<0 .0 1)、骨折 ( P<0 .0 5)患病率高于乡村 ,乡村老年聋 ( P<0 .0 1)、便秘 ( P<0 .0 5)患病率高于城市 ;老年人上述几种常见病的既往诊断率均低于现患率 ( P均 <0 .0 1) ,且农村低于城市( P<0 .0 1)。因此应加强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高芳坤于普林郑宏杨泽谷明明张培兰洪衣舒苏鸿学黄魏宁胡建华李增金刘桂芳姜中央余存泰左涛
关键词:老年病流行病学
关节镜手术治疗31例运动员髌下脂肪垫撞击综合征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使用关节镜诊治运动员髌下脂肪垫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31例膝关节髌下脂肪垫撞击综合征(Hoffa病)运动员患者进行关节镜下髌下脂肪垫部分切除术,对部分患者同时施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术后按In-sail膝关节评定量表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7~34(18±4.8)个月随访,疗效评价:优17例(54.8%),良8例(25.8%),可4例(12.9%),差2例(6.5%),关节镜技术治疗髌下脂肪卡压综合征优良率达80.6%。获得优良效果的运动员患者在7.1~14.5(9.2±3.7)周后恢复正常训练和比赛。结论Hoffa病是引起运动员膝前痛的常见病因,关节镜下行髌下脂肪垫部分切除术治疗Hoffa病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疗效可靠的优点。
覃健侯之启郑民庆余存泰王新亮鞠洪斌
关键词:关节镜髌下脂肪垫手术
聚乙烯颗粒对植入体周成骨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聚乙烯颗粒对植入体周成骨的作用。方法 建立植入体无菌松动的动物模型 ,定期向连通植入体 -骨界面的关节腔内注射聚乙烯 (UHMWPE)颗粒。结果 植入体周骨小梁表面碱性磷酸酶 (AL P)阳性染色的细胞减少 ;植入体表面骨结合率术后 6周为 15 .0 6 %± 1.70 % ,12周为 18.38%± 2 .4 9% ,2 0周为 2 4 .2 0 %± 3.6 8% ,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 (P<0 .0 5 ) ;植入体周骨小梁密度术后 6周为 2 0 .4 5 %± 7.79% ,12周为 19.16 %± 7.77% ,2 0周为 15 .74 %± 9.0 5 % ,6周时其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而在 12、2 0周时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聚乙烯 (UHMWPE)颗粒在髓腔内植入体周微环境中阻碍新骨形成。
余存泰徐中和杨庆铭邓廉夫
关键词:成骨成骨细胞植入体
两种关节周围局部注射配方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配方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由同一组医师主刀完成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骨性关节炎(OA)66例(66膝),根据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镇痛药配方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各33例(33膝)。传统组注射布比卡因、甲基强的松龙、肾上腺素、吗啡和生理盐水混合液;改良组注射罗哌卡因、酮咯酸、肾上腺素、吗啡和生理盐水混合液,比较术后两种镇痛配方在运动、静止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镇痛药的使用量、切口并发症和患者恶心、呕吐及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的24 h运动和静止VAS、术后镇痛药使用量和切口并发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一例出现心脏毒性反应。结论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改良组混合局麻药优于传统组,更有利于TKA术后的镇痛,减少了术后止痛药使用量和术后切口并发症,使用更安全。
黄保华高兴华余存泰覃健林宇进贾旭琴侯之启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关节周围镇痛麻醉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